宁蒗壮语亲属称谓探析论文

宁蒗壮语亲属称谓探析

黄海暑1,2

(1.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2.云南民族大学 东南亚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 宁蒗壮族分布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和拉伯乡,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其亲属称谓既与其他地方的壮语、布依语大体相同,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介绍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系统,分析其特点、类型特征及语言接触环境下产生的变异。

关键词: 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类型特征;变异

亲属称谓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伴随着人类亲属群体的出现而出现,用以表现人们的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及姻亲关系。亲属称谓与本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制度、家庭形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和亲属关系。

宁蒗壮族主要分布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部分分布在拉伯乡。永宁乡的壮族与当地其他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态,拉伯乡的壮族则分散杂居于当地其他民族当中。分布在宁蒗各村寨的壮族相互之间交往密切,其语言、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相同。据当地老人所述,宁蒗壮族历史上曾长期实行族内通婚,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才逐渐与其他民族通婚,民族内部形成一种较为亲密的亲属关系。通过亲属称谓可以看出宁蒗壮族的亲属制度及其婚姻形态。宁蒗壮语亲属称谓一般可以从自己向上数4 代① 现口语中仍有远祖(总称辈分高于“高祖”的祖先)的称呼,包括“pɣu5tɕi5(远祖父)”、“ja6ʔuoŋ1(远祖母)”。 、向下数3 代,共7 代人。本文以田野调查所获语料为依据,介绍包括父系(含直系、旁系)、母系(含直系、旁系)、妻方亲属、祖母方亲属等亲属关系在内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的分类

宁蒗壮语亲属称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同一辈的亲属关系中,直系和旁系、内亲和外亲的亲属称谓都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以辈分型的亲属称谓分类方法对宁蒗壮语的亲属称谓进行分类。

价格的高低关系到顾客选择企业的意向,是企业在巩固客源方面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扩大客户量和增加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价格是其在得到该产品或是服务所必须付出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合理定价,在获取利益的同时适当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换位思考,必定能够普遍获得消费者的芳心。目前,SF速运是以速度、高效为优势,却忽略了价格的影响因素,熟不知价格对消费者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SF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那么将会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选择SF。

(一)上辈的亲属称谓

宁蒗壮语上辈亲属包含四个层级称谓,即高祖父母辈、曾祖父母辈① “高祖父母辈”、“曾祖父母辈”亲属称谓仅体现在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的称谓上。 、祖父母辈、父母辈,每一层级又包含旁系兄弟姐妹及其姻亲关系,含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妻方亲属及祖母方亲属。如下表:

表1 上辈亲属关系表

在相应亲属称谓后面加“pɤu5ʔau1”来表示。例如:

“父母辈”的称谓中,父亲的叔伯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均在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后面加表示叔伯关系的词“pɣu5ʔau1”。例如:“pa6lau3(伯父)―pa6lau3pɣu5ʔau1(堂伯父)”、“mi6lau3(伯母)―mi6lau3pɣu5ʔau1(堂 伯母)”、“ʔa1ni2(姑 母)―ʔa1ni2pɣu5ʔau1(堂 姑 母)”、“pɤ5kɣi2(姑 父)―pɣ5kɣi2pɣu5ʔau1(堂姑父)”等。母亲的叔伯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与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相同。

(二)平辈的亲属称谓

宁蒗壮语平辈的亲属关系主要体现在旁系及其姻亲关系的亲属称谓上,包括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妻方亲属及祖母方亲属。如下表:

表2 平辈亲属关系表

上述亲属称谓中,表示叔伯关系的称谓均在源于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后面加表示叔 伯 关 系 的 词“pɣu5ʔau1”。例 如“ʔa2mo6(兄)―ʔa2mo6pɣu5ʔau1(堂 兄)”、“pi63(嫂)―pi63pɣu5ʔau1(堂嫂)”、“ʔa15(姐)―ʔa15pɤu5ʔau1(堂姐)”、“pɣ2kɣi2(姐夫)―pɣ2kɣi2pɣu5ʔau1(堂姐夫)”。

1889年,在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大家决定把其中质量最接近原千克原器的一个复制品作为国际千克原器,存放于国际计量局。1901年,第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对千克定义做出了明确规定:千克为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表亲包括姑表亲、舅表亲、姨表亲、祖母方表亲,其叔伯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与表亲及其配偶的称谓相同。

(三)下辈的亲属称谓

叔伯关系的“子女辈”、“孙辈”、“曾孙辈”的宗亲亲属称谓,对其及其配偶的称呼均在相应称谓后面 加 表 示 叔 伯 关 系 的 词“pɣu5ʔau1”。例 如:“lə61(侄 子)―lə61pɣu5ʔau1(堂 侄)”、“lə6kɣi2(侄 女 婿)―lə6kɣi2pɣu5ʔau1(堂侄女婿)”、“lã1ni5(侄孙)―lã1ni5pɣu5ʔau1(堂侄孙)”、“lẽ3kɣi2(曾 孙女婿)―lẽ3kɣi2pɣu5ʔau1(堂曾孙女婿)”。

表3 下辈亲属关系表

宁蒗壮语下辈的亲属关系可分为子女辈、孙辈、曾孙辈。同一辈分均包括旁系的兄弟姐妹及其姻亲关系。下辈的亲属称谓列表如下:

二、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一个亲属称谓表示不同的亲属关系

例如:“lã1ni5(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lə61(侄子、外甥女)”、“mei31(侄女、外甥女)”“ʔa1pɣu5(祖父、公公、姑祖父)”、“lə6kɣi2(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

(二)有些亲属可以用不同的亲属称谓表示

例 如:“tə06/lə6sai1(儿 子)”、“mei33/lə63(儿 媳)”、“nuoŋ3/nuoŋ3ɓau5/lau3ti6(弟 弟)”“nuoŋ3/mei3nuoŋ3/nuoŋ3sau1/mɣi6mɣi6(妹妹)”。

(三)父母辈亲属称谓区分

父母辈(包括父系、母系及旁系)的亲属称谓均按年龄长幼来区分,除了母亲的弟弟、妹妹统称为“ʔa1na3(舅父、姨母)”外,年龄长于或幼于父母的称谓不同,且父系和母系均有区别。例如:

5.妯娌之间:妯娌即兄弟之妻的合称。弟之妻尊称兄之妻有两种,一是从夫称为“pi63(嫂子)”,二是从孩按其排行称为“mi6lau3(大伯母)”、“mi6tɕiu5(二伯母)”等。兄之妻称弟之妻从孩按其排行称为“mi6na3tɕiu5(二婶母)”、“mi6na3kaŋ1(三婶母)”等。

2.潜艇组与岸勤组血尿酸水平:某部官兵血尿酸平均值为(351.5±67.2) μmol/L,潜艇组与岸勤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52.1±67.3)μmol/L和(350.2±67.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做亚组分析:低、中、高年资官兵潜艇组与岸勤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年龄长于父母的:

2.年龄幼于父母的:

与父母同辈的亲属称谓,宁蒗壮语与同语支语言不同。其他地方的壮语及同语支其他语言将父母辈的亲属称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年幼于父母的,父系和母系有所区别;一类是年龄长于父母的,父系和母系都相同(郑贻青1994)。宁蒗壮语除了视其年龄的长幼来区分称谓外,父系和母系均不同,且父系内部和母系内部不同亲属关系的称谓也各不相同。

3.仔猪白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 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

(四)表示叔伯关系的亲属称谓

父系“曾父母辈”、“祖父母辈”的称谓中,曾祖父、祖父的兄弟及其配偶的称谓与曾祖父和曾祖母、祖父和祖母的称呼相同,其叔伯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谓均在相应称谓后面加表示叔伯关系的词“pɣu5ʔau1”。例 如:“ʔa1pɣu5xau1(曾 祖 父)―ʔa1pɣu5xau1pɣu5ʔau1(堂 曾 祖 父)”、“ʔa2ja6xau1(曾 祖 母)―ʔa2ja6xau1pɣu5ʔau1(堂 曾 祖 母)”、“pɣu5ni2(姑 祖 母)―pɣu5ni2pɣu5ʔau1(堂 姑 祖 母)”、“ʔa1pɣu5(姑 祖 父)―ʔa1pɣu5pɣu5ʔau1(堂姑祖父)”等。母系不区分叔伯关系,均与同辈称谓相同。

(五)表亲的亲属关系

男性表亲在相应亲属称谓后面加“tɕɣŋ2”来表示,男性表亲配偶、女性表亲及其配偶在相应亲属称谓后面加“xɣŋ5”来表示。例如:

此外,亲属称谓有词头“ʔa1(或ʔa2)”,一般出现在词根为单音节的称谓前。有区别叔伯亲和表亲的后缀“tɕɣŋ2”和“xɣŋ5”(见上文例词)。

三、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的类型特征

宁蒗壮族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亲属或非亲属之间,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表达亲密关系,对称非常讲究辈分和长幼,往往需要根据辈分和身份来选择对被称呼人的称呼,一般以未生育子女和已生育子女作为分界点,这种现象在姻亲关系中尤为突出,尊称表现为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对方。宁蒗壮语没有与尊称对应的谦称,在与对方的交流中,自称一般使用第一人称“kɣu1(我)”① 自称用亲属称谓的情况一般是对年幼者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对年幼孙子孙女自称为“ʔa1pɣu5(爷爷)”、“ʔa2ja6(奶奶)”,父母对年幼子女自称为“ʔa2pa6(爸爸)”、“ʔa2ȵe6(妈妈)”,哥哥姐姐对年幼弟弟妹妹自称为“ʔa2mo6(哥哥)”、“ʔa15姐姐”等,其长大后自称用“kɣu1(我)”。 。宁蒗壮语的尊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引称和对称

4.岳父母和女婿之间:女婿未有子女之前从妻称岳父为“ʔa2pa6(父亲)”,称岳母为“ʔa2ȵe6(母亲)”,岳父母称女婿为“lə6kɣi2(女婿)”或直呼其名。有了子女之后,女婿一般从子女称岳父为“ʔa1ta1(外公)”,称岳母为“ʔa1tai5(外婆)”;若有多个女婿,岳父母称呼女婿可直呼其名,或根据其排行称(称呼方式为“称谓+排行”),如“lə6kɣi2lau3(大女婿)”、“lə6kɣi2tɕiu5(二女婿)”等,或从孙称姨父(称呼方式为“称谓+排行+sɣu1”),如“pa6luŋ2lau3sɣu1(你们大姨父)”、“pa6luŋ2tɕiu5sɣu1(你们二姨父)”等。

1.对晚辈或年幼于己的同辈直呼其名字(指乳名),对长辈和年长于己的同辈用亲属称谓称呼(年长于己的同辈表亲、叔伯亲,对称不加表示表亲、叔伯亲的词“tɕɣŋ2”、“xɣŋ5”、“pɣu5ʔau1”)。例如:

说明:父母对子女的称呼,无论子女是否已婚或是否已生育小孩均直呼其名;对其他晚辈、同辈和长辈的称呼则从孩称和从孙称。

2.如未生育子女,对称随夫(妻);如已生育子女,对称一般随子女称。例如:

3.继父母、养父母、干爹干妈的对称一般可用亲生父母的称呼;养子女、干子女的对称一般直呼其名字:

(二)自称和尊称

宁蒗壮语称谓在日常运用中比较复杂,往往需要根据对方的辈分和年龄等具体情况来称呼。从实际情况来看,宁蒗壮语称谓包括“引称和对称”、“自称和尊称”、“从属称和扩展称”等类型。

1.亲家之间:子女未生育小孩之前,男女双方父母互称对方父亲为“pɣu5ɗoŋ1(亲家公)”,称对方母亲为“ja6ɗoŋ1(亲家母)”。子女生育小孩之后,男方父母从孙称女方父亲为“ʔa1ta1(外公)”,称女方母亲为“ʔa1tai5(外婆)”;女方父母从孙称男方父亲为“ʔa1pɣu5(爷爷)”, 称男方母亲为“ʔa2ja6(奶奶)”。

创刊于1946年的《文联》,共发表了121篇文章,文类体裁多样,主题丰富,在不同程度反映了社会的整体面貌:有歌颂战争期间兵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揭露站前战后黑暗腐败的现实和专制独裁的野心;有批判具有劣根性的国民;有鞭挞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也有讴歌光明的赞歌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由于年代的限定,《文联》是存在缺陷的,像存在对文化市场的迎合,满足底层市民的消极趣味。但不可否认《文联》对于先进思想的传播,对于先进文化的弘扬以及对于文艺创作的繁荣,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文学报刊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卷。

2.夫妻之间:未生育小孩之前互称对方名字,生育小孩之后,一般从子女称呼对方(称呼的方式为“xxx li1”,xxx 代 表称谓,“li1”为第二人称“他/她”),丈夫称妻子为“ʔa1ȵe6li1(他爸爸)”,“ʔa1pa6li1(他妈妈)。如自己子女已生育小孩则一般从孙称对方,丈夫称妻子为“ʔa1pɣu5li1(他爷爷)”,“ʔa2ja6li1(他奶奶)。

3.公婆和儿媳之间:儿媳未有子女之前,从夫称公公为“ʔa2pa6(父亲)”,称婆婆为“ʔa2ȵe6(母亲)”,公婆称儿媳为“mei33(儿媳)”或直呼其名。有了子女之后,儿媳一般从子女称公公为“ʔa1pɣu5(爷爷)”,称婆婆为“ʔa2ja6(奶奶)”;若有多个儿媳,公婆称呼儿媳可直呼其名,或根据其排行称(称呼方式为“称谓+排行”),如“mei33lau3(大儿媳)”、“mei33tɕiu5(二儿媳)”等,或从孙称伯母、婶母(称呼方式为“称谓+排行+sɣu1”),如“mi6lau3sɣu1(你们大伯母)”、“mi6na3tɕiu5sɣu1(你们二婶母)”等。

“引称”是指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亲属时所用的称呼,“对称”是指称呼人和被称呼人面对面交流时所使用的称呼。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的引称和对称有的重合,有的区分。引称不同于对称的情况如下:

她们俩还小的时候,经常到村前的小河上玩;那时候还不是大寨河,小河上有座小桥,用几块石条拼的,她们就坐在桥中央,脚在桥下晃荡,看夕阳落在蛇形的河面上,闪烁着鳞状的金光;梨花指指河的远处,大叫金龙金龙。桃花告诉她那不是金龙,而是闪烁的阳光。但梨花一定说是金龙,说它在河里游呢。俩人就争吵起来,桃花火了,推了她一把;谁知毫无防备的梨花就扑嗵掉下了水,桃花吓坏了,也跳进了河里。好在小河水浅,只没到她们胸口;她们俩在河里又哭又笑,桃花还担心她会告诉父母呢,但梨花没有。

数据挖掘是指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前所未知、可能有用但隐藏的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是基于统计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库等的交叉学科,涉及很多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数据挖掘方法来分,可分为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统计方法和数据库方法等。

6.姑嫂之间:姑嫂指兄弟的妻子和兄弟的姐妹的合称。女子未生育小孩之前称夫之妻为“pi63(嫂子)”,称弟之妻一般直呼其名;生育小孩后从孩称夫之妻为“mi6pʰa3(舅母)”,称弟之妻为“na33(舅母)”。兄之妻未生育小孩之前称夫之妹一般直呼其名,生育小孩之后一般称夫之妹为“ʔa1ni2(姑母)”。弟之妻未生育小孩之前称夫之姐为“ʔa15(姐姐)”,生育小孩之后称夫之姐为“pʰa3ni2(姑母)”。

7.连襟之间:连襟是指姐之夫和妹之夫之间的亲属关系。未生育小孩之前,姐之夫称妹之夫一般直呼名字,妹之夫则称姐之夫为“pɣ2kɣi2(姐夫)”。生育小孩之后,姐之夫一般称妹之夫为“pu6na3(姨父)”,妹之夫一般称姐之夫为“pa6luŋ2(姨父)”。

(三)从属称和扩展称

从属称是指按照对方的叫法来称呼对方的亲属,包括“从夫称”、“从妻称”、“从孩称”、“从孙称”等。男女双方婚后未生育小孩时,儿媳称公公为“ʔa2pa6(爸爸)”,称婆婆为“ʔa2ȵe6(妈妈)”,属于“从夫称”。女婿称呼岳父为“ʔa2pa6(爸爸)”,称岳母为“ʔa2ȵe6(妈妈)”,属于“从妻称。”如果有了小孩,儿媳称公公为“ʔa1pɣu5(爷爷)”,称婆婆为“ʔa2ja6(奶奶)”;女婿称呼岳父为“ʔa1ta1(外公)”,称岳母为“ʔa1tai5(外婆)”,属于“从孩称。”如果子女婚后有了小孩,男女双方亲家则从孙称呼对方亲家,男方亲家称女方男性亲家为“ʔa1ta1(外公)”,称女性亲家为ʔa1tai5(外婆)”;女方亲家称男方男性亲家为ʔa1pɣu5(爷爷)”,称女性亲家为ʔa2ja6(奶奶)”属于“从孙称”。不仅夫妻、公婆和儿媳、岳父母和女婿之间,“从孩称”和“从孙称”也适用于其他亲属关系。如妻子称呼丈夫的长辈,未生育小孩之前称“ʔa1pʰa3(姨母)”、“ʔa1ni2(姑母)”,生育小孩之后则一般从孩称“tai5na3(姨婆)”、“pɣu5ni2(姑婆)”,属于“从孩称”;又如自己儿子未生育小孩之前,从孩称自己的兄长为“pa6lau3(伯父)”,称兄之妻为“mi6lau3(伯母)”,儿子有了小孩之后,从孙称兄长为“ʔa1pɣu5(爷爷)”,称夫之妻为“ʔa2ja6(奶奶),”属“从孙称”。

水库的确权划界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周边村民或其他群体与水库管理单位之间长期的纠纷。其中,确权是指对管理范围的土地进行使用权证的申领,划界是指划定水库的管理范围。水库确权划界一方面能为水库的依法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库区周边群众的法律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扩展称是指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是亲属称谓社会化的表现形式。历史上长期的族内通婚使得本民族内部多数都存在亲属关系。因此,宁蒗壮族无论亲属关系的远近,或者即便没有亲属关系,都会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对方。扩展称一般不讲究辈分,通常自己可以根据对方的年龄称呼对方,如果被称呼人的年龄与祖父母年纪相当,可称对方为“爷爷、奶奶”;如果与父母年纪相当,可称对方为“伯父、伯母、姑母”等;也可随同龄人称对方的亲属为“哥哥、姐姐、姑母、姑父、姨母、姨婆”等。扩展称虽然是亲属称谓的延申,但它却表达了称呼人对被称呼人的尊敬,也拉近了彼此间的关系,增加了双方的感情。

四、宁蒗壮语亲属称谓的变异

宁蒗壮族自迁入宁蒗后,与当地藏缅语民族、汉族杂居,其语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缅语长期接触。语言自身的发展和语言接触使得宁蒗壮语产生了明显变异,出现新的特点,语言结构形式表现出了较多非侗台语言特征(李锦芳、黄海暑2018)。语言的接触导致词汇的借用,词汇的借用也体现在亲属称谓的借用上。宁蒗壮语亲属称谓大部分与台语支的壮语、布依语大同小异,个别借用了藏缅语、汉语的词汇。藏缅语借词如“ʔa2mo6(哥哥)”、“ʔa15姐姐”,汉语借词如“ʔa2pa6(父亲)”、“ʔa2ȵe6(母亲)”、“lau3ti6(老弟、弟弟)”、“mɣi6mɣi6(妹妹)”。

借用亲属称谓词后,固有称谓词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在“pu6(父亲)”、“mi6(母亲)”、“pu6mi6(父母)”、“pi6(哥哥、姐姐)”这几个称谓词上。“pu6(父亲)”、“mi6(母亲)”、“pu6mi6(父母)”只出现在老人去世时妇女所唱的哭丧(宁蒗壮语称“哭丧”为tʰe3vaŋ2)中,日常使用中已经被汉语借词“ʔa2pa6(父亲)”、“ʔa2ȵe6(母亲)”、“ʔa2pa6ʔa2ȵe6(父母)”取代。在日常使用中,“ʔa2mo6(哥哥)”、“ʔa15姐姐”也取代了固有词称谓“pi6(哥哥、姐姐)”,后者只出现在合成词中,如“pi6nuoŋ3(兄弟姐妹)”、“pi63(嫂子)”。“lau3ti6(老弟、弟弟)”、“mɣi6mɣi6(妹妹)”这两个借词与“nuoŋ3(弟弟、妹妹)”互用,前者使用频率较后者低。

预制性词块的概念早在1997年就已被明确提出,到21世纪才开始应用于外语教学,但其依据的应用理论更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当时,有语言学家将语言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其功能性上,重交际、重运用,并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该种语言教学理论影响至今,并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预制性词块法最初只是因为自身强大的功能性特征与该理论相符才被应用于外语教学,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其对外语教学有多方面的优化作用,这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并为其发展明确了基调。

我的到来让老陈甚是欢喜,他客气地让座,还给我泡了一杯茶。老陈一个人住,他的老伴去世早,是他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的。这些都是老陈告诉我的,他还说那时为了孩子,没再找,后来孩子大了,他已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那时老陈只有四十岁,一个四十岁的男人,是怎么解决性欲问题的。我几次想问问老陈,又羞于启齿,每次话到了嘴边,都咽了回去。老陈除了耳朵沉,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是很健康的。

此外,宁蒗壮语亲属称谓大量使用词头ʔa1(或ʔa2)。“宁蒗壮语表物体、身体部位、亲属称谓和个别鸟类的名词常在词干前加ʔa1(或ʔa2)词头……这个词头在侗台语中相当罕见,仅部分语言用于低辈分者小名,如部分壮语土语,可能是汉语的近期影响。但a 词头在藏缅语族使用相当普遍。”(李锦芳、黄海暑2018)与其他侗台语不同,宁蒗壮语亲属称谓中的词头ʔa1(或ʔa2)明显是受到当地藏缅语的影响,如“ʔa1tɕi1(叔父)”、“ʔa1ta1(外祖父)”、“ʔa2ja6(祖母)”等。

参考文献:

[1]刀洁.跨境白傣语亲属称谓系统及类型特征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3(4).

[2]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李锦芳,黄海暑.云南宁蒗壮语语音特点及其变异[J].民族语文,2018(3).

[4]王伟.布依族亲属称谓[C].见贵州布依学会、安顺地区民委编《布依学研究(之四)》.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

[5]郑贻青.靖西壮语亲属称谓探究[J].民族语文,1994(6).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kinship terms in Ninglang Zhuang language

HUANG Haishu
(1.Department of Minority and Literatures,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2.Schoo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500,China)

Abstract: Ninglang zhuang people are distributed in Yongning and Labo township of Ninglang Yi autonomous county. They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kinship terms is generally the same as Zhuang language and Buyi language in other places,but also has its own features.This paper introduces kinship terminolo⁃gy system of Ninglang Zhuang,and then analyzes its features,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in language contact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Ninglang Zhuang language;kinship terms;type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中图分类号: H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233(2019)01-0060-08

收稿日期: 2018-12-15

基金项目: 本文为桂学研究院·协同团队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黄海暑(1982~),男,壮族,广西贵港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2016 级博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侗台语、越南语研究。

【责任编辑:黄 玲】

标签:;  ;  ;  ;  ;  ;  

宁蒗壮语亲属称谓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