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0 名新生儿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230 人,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结果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脐带残端渗血、分泌物增多和脐周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其余两组。结论: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新生儿脐带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气门芯;脐带夹;双重结扎
【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265-01
新生儿脐带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怎样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一直是产科护理人员致力探讨和研究的方向,而新生儿脐带脱落、愈合及不良反应则与脐带结扎方法密切相关[1]。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可直接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因此,做好脐部护理对减少细菌侵入,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脐带结扎离断方法有脐带夹和气门芯断脐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彻底止血、减少感染,利于脐带早脱落为目标。为了提高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探讨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在我院出生并接受产后访视的正常新生儿690 例,孕周为37-42 周,体重2500-4000g,出生时Apgar 评分为9-10 分,将690 例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3 组,每组230 例,3 组新生儿的孕周、性别、体重、Apgar 评分及断脐时间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 组新生儿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法结扎并离断脐带,用常规消毒脐带残端,用脐绷带包扎,无出血者24h 后可取下绷带沐浴后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根部和脐窝,出血者可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1.2.1 气门芯套扎断脐法 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0.5-10cm 处夹套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血管钳1cm 处剪断脐带,借力血管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滑落到平脐轮处,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松开血管钳,用脐绷带包扎[2]。
1.2.2 单纯脐带夹断脐法 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用脐带夹在距脐根0.5-10cm 处缓慢用力夹紧并关闭,断离脐根,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把无菌纱布的开口端置于脐带夹下方,对脐带夹切口处进行包盖,于24-48h 内取下脐带夹。
1.2.3 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 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5-8cm 处夹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血管钳上方0.5-1.0cm 处剪断脐带,借助血管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滑落到平脐轮处,将朝向新生儿腹部一面的脐带夹在靠近气门芯处夹紧并关闭,断离脐带,其余处理方法同脐带夹断脐法相同[3]。
1.3 观察方法 脐带结扎后每日观察腹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红肿情况、结痂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家属腹部护理方法,并用电话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3 组新生儿脐带结扎后的观察结果比较,脐带夹加气门芯组脐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红肿、脐部肉芽肿发生率均低于气门芯组和脐带夹组,见表1。
3 讨论
3.1 气门芯断脐法的缺点:气门芯是胶制品,用高压灭菌或高效消毒浸泡时间过长,弹力受影响造成对脐带结扎欠紧,使脐血流未完成阻断,导致脐带残端渗血,同时遇到较粗的脐带时不易套扎,甚至断裂。
3.2 脐带夹断脐的缺点:脐带夹结扎脐带时,结扎部位难掌握,结扎部位太低不利于消毒,同时脐带夹与脐周皮肤形成摩擦导致脐周皮肤发红,甚至破损,结扎部位太高,残端不易干枯愈合,易诱发感染,
3.3 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断脐法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断脐后,脐带夹牢固性好,残端闭合紧密,有效防止脐带渗血及细菌毒素进入,同时又避免了单纯使用脐带夹导致的与脐带皮肤摩擦损伤皮肤。总之,双重结扎能够明显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渗血和脐部感染,临床效果尤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翠琴,韩微,樊雅静,等.脐带和气门芯脐带结扎效果的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9(09).
[2]黄翠琴,胡三莲,冯佩华.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36):3293-3295.
[3]沈玉香.新生儿脐带二次修剪包扎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08):20-21
论文作者:侯建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脐带论文; 新生儿论文; 气门芯论文; 方法论文; 血管论文; 效果论文; 分泌物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5月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