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边坡治理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田星

公路工程边坡治理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田星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公路边坡防護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在公路交通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障公路畅通的同时,应灵活采用不同的边坡防护形式,以恢复因修建公路破坏的生态平衡,吸收汽车噪声和排放的尾气,从而使边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边坡治理;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1公路边坡存在的问题

1.1路基边坡坍塌

公路路基边坡坍塌一般可分为:落石型崩塌,滑塌和流式崩塌。这三种情况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分别发生。落石型崩塌是指岩质边坡较陡。易落石的岩石,在层理、节理、断层的作用下,必然发育裂隙,并按大小不同的裂隙划分为弱断层。裂纹张开的程度肉眼难以看到,在日常维护中很难发现。由于反复冻融和渗水,裂缝由于长期的微运动而逐渐扩大。夏天,雨水常常填满裂缝,产生侧向静水压力。通常,落石更可能发生在坚硬的岩层中,软弱的岩层和裂缝。这种失效形式对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必须严格控制。

滑塌,特别是在路基深部开挖段,由于岩层在外力作用下的剪切作用,岩层间的软岩沿岩层滑动,造成滑塌。施工爆破开挖破坏了原岩体的稳定性。当基岩上有岩屑、岩桩等松散堆积物,沿节理面、岩层内部或断面易发生崩塌。

流式崩塌是由泥沙、岩屑、页岩风化土等松散的沉积土,由于雨水的侵蚀而流动,造成崩塌。雨水造成的塌方多为移动式塌方,日常维护容易发现,应及时处理。

1.2公路边坡破坏

公路边坡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坡面和坡脚的侵蚀。边坡冲刷主要来源于降雨对边坡的直接侵蚀和坡面径流的侵蚀,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水流方向形成冲沟。冲沟的不断发育,导致边坡破坏,进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沿河筑堤和在河岸滞洪区修建的堤防也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在直接破坏堤脚,导致边坡破坏。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性质、路基压实度和路基高度有关。一般而言,砂土路基边坡和粘性土路基边坡易受侵蚀和破坏;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较差的边坡更易受侵蚀;较高的路基边坡更易受水流侵蚀。冲刷破坏通常发生在较缓的土质边坡上,如亚粘性土边坡、砂质土边坡和黄土边坡。在风的怒放和降水的作用下,沿斜坡径流方向形成了许多水冲沟。如果不注意养护,坡脚会变湿变软,路基强度会降低,上部土会失去支撑,最终破坏。同时,汽车溅到公路上的雨水会冲刷坡脚。因此,对于土质路基,坡脚是边坡最薄弱环节,应加强养护。

1.3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在施工中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做的比较少,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量以及成本的投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的使用对生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开挖中,由于受到破坏的自然植被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在对边坡绿化环境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的考虑到整个边坡植被的恢复情况,造成了频繁的水土流失,不但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流失的水土冲刷到低洼地段,还对农田水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工程竣工之后,裸露的岩石、混凝土等降低了边坡的美观效果,车辆行驶的尾气无植物净化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当前公路绿色养护的新理念。

1.4滑坡中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路工程边坡的活动状况,也是导致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在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滑动土体的下方或者前方出现的空间给滑坡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除此以外,雨水的侵蚀对公路工程岩石和岩体的结构会造成破坏,导致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导致滑坡体重量不断增加,致使边坡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不断降低,当超过临界值时就会出现滑坡现象,对路基的稳定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公路工程中边坡问题质量控制的措施

G210桐梓新站至楚米公路改扩建工程,是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境内G210线国道上的一个全长32.756km的老路改造工程。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8.5m,设计汽车荷载公路-I级,设计速度40km/h,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在老路扩宽的施工中,边坡开挖工程量大,开挖的边坡防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

2.1要从根源上治理滑坡

当暴雨等不利因素会对边坡造成损坏时,质量控制人员要先对边坡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地理条件进行仔细勘察,在此基础上对滑坡的性质、滑坡发生的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导致滑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滑坡比较严重的工程,由于其滑坡的面积比较大,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工程量就会很大,普通的防治措施已经不能将出现的滑坡情况从根源上治理彻底,因此施工时要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的防治,减小水体对岩土体结构的破坏,保证岩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而从根源上治理滑坡现象。

2.2完善公路工程边坡坡体的固结系统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在边坡开挖后没过多久,坡脚挡土墙等防护工程的修建还未来得及进行就出现降雨,雨水的冲刷与侵蚀,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已经开挖的边坡变得不稳定,导致边坡出现塌陷,甚至滑移等现象。当边坡的挡土墙和护坡的施工完成投入运行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坡面上就会出现岩石风化、开裂、坍塌等破坏性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坡体缺乏稳固的固结系统,因此在公路工程对整个边坡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边坡固结体系的完善,这对做好公路工程边坡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公路工程对边坡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混凝土可塑性强,采用混凝土拱形、菱形等几何图形骨架进行护坡,在骨架内种植绿色植物,既能完善边坡固结系统,又能美化公路两侧风景,打造绿色交通。

2.3完善公路工程边坡的排水系统

在公路工程边坡防治中,边沟、排水沟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边坡周围浆砌排水沟或截水沟以截流方式阻挡坡顶地面的地表水,避免天上下大雨,边坡成瀑布的现象出现,避免地表汇聚的水流对坡面的直接冲刷,扰动岩土体。合理分流地表水,完善边坡的排水系统,减少水体对边坡的影响,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2.4多样化植被防护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绿化工程是公路工程的点睛之笔。将边坡绿化与边坡防护有效结合起来,保证路基边坡绿化与工程边坡防护工作的同步进行。在确保公路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采取种植植被的方式对边坡进行防护。利用植被根系固定土壤,避免暴雨时松散的土壤被直接冲走,导致边坡被大面积冲毁。采用在骨架空间内植入绿色植被的方式,既可以减小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又能避免雨水对坡面的直接冲刷。在制定相应的边坡防治方案时,要因地制宜,将灌木、攀爬植物、花草以混合种植的方式种植在公路工程的边坡绿化防护中,一方面保证了边坡区域绿色植被的形成,提高了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起到了美化环境的目的。这对于单一的植草防护来说,这种混合种植的方式对防止秋冬季或者旱季期间出现植被枯黄的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保证了公路工程边坡能够保持常年的植被绿色景观,打造畅安舒美的绿色公路。

2.5结论

总之,近年公路工程项目在国民经济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是公路工程边坡治理的主要内容,环境的保护也不容小觑,这些都对提高道路的实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工艺,积极解决边坡治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对公路工程边坡治理的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动我国公路工程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平衡,打造绿色交通。

参考文献:

[1]刘贵平.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与治理方案[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5):29-30.

[2]徐建洪.公路路基边坡病害整治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8(2):153.

论文作者:田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公路工程边坡治理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田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