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论文_杜婷

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论文_杜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社区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静脉输液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6.20%,投诉率为3.45%;观察组满意度为98.27%,投诉率为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提高输液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减少社区医院门诊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门诊;静脉输液;人性化护理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315-02

社区医院门诊是接收社区居民输液的重要窗口,输液室人流量大,患者年龄层次不齐且病情复杂,给护理管理带来较大难度,输液室护理纠纷屡见不鲜[1]。人性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输液过程中进行科学引导、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随访调查等,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照顾和关怀,增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有效提高护理质量[2]。本文将以我院116例输液患者为案例,探究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投诉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静脉输液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54例,患者年龄2~76岁,平均年龄(47.14±2.65)岁。我院门诊自2015年开始推广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116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2015年9月—2016年3月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6年9月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每组患者58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和病情上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保持输液室内干净整洁的环境,禁止大声喧哗,引导患者进行排队配药、注射,定时在输液区域内查询,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换瓶、拔针,若出现有过敏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液进行针对性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模式。医院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前,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操作。在输液区进行分区标识,划分出等待区,张贴有警示标语,在每排输液座椅两侧放置有垃圾桶,保持输液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恒定。在患者取药后等待配药、输液时,护理人员要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及药品数量,向患者说明输液时的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在要输液袋(瓶)上表明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3]。在输液穿刺时,护理人员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找准静脉血管,把握穿刺力度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对于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进行输液管固定,并帮助患者转移至输液座椅,对于伴随有哭闹的儿童通过轻柔细语、拥抱、抚摸等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对于注射青霉素等过敏类药物时,护理人员在注射前指导患者进行过敏试验,无过敏反应后方可用药。在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在输液管上包裹简易发热管,防止由于输液温度低导致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现象。加强护理人员的输液形势,将儿童、老人和无陪同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在患者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拔针后在穿刺部位按压2~3min,避免穿刺部位出血现象,叮嘱输液后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院外遵医嘱用药[4]。

1.3 统计学处理

采集各项观察指标数值,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蚂蚁渡和投诉率采用N%表示,组间的差异进行卡方比较采用检验水准α=0.05进行分析。

2.结果

在116例患者完成输液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社区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32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6.20%,有2例患者向医院管理部门投诉,投诉率为3.45%;观察组满意44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27%,办公室未接到患者门诊输液投诉,投诉率为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施中,充分提高了输液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围绕患者开展护理工作,从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引导等各方面融入人文关怀,给患者以强大的精神慰藉。针对于不同年龄、疾病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为86.20%,投诉率为3.45%;观察组满意度为98.27%,投诉率为0.00%;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投诉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人性化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对位思考,站立在患者的角度思考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系统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用温和的态度进行交流,不呵斥、不大声说话,严格遵循护理质量标准和指南开展护理工作,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护理工作的理解,严格控制各类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在输液室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

综上所述,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提高输液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精神慰藉,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护理配合能力,减少社区医院门诊医疗纠纷的发生,适用范围广,可在各基层社区医院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秀文,韩文静.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12(24):51-54.

[2]刘燕清.对社区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4):121-122.

[3]姜小云.社区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248-249.

[4]林为华.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321-322.

论文作者:杜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论文_杜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