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选择标准的比较研究_虚拟网络论文

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选择标准的比较研究_虚拟网络论文

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选择准则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体论文,准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3

CLASS NUMBER G253

1 实体馆藏选择准则研究及述评

实体馆藏选择准则研究,一直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实体馆藏的性质和特征,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到见解的选择准则。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拉特列奇和斯温德勒的研究成果。他们建立了一套图书馆实体馆藏选购模型和馆藏等级判定表。在选购模型中,他们提出了所依据的6个选择准则:主题;知识含量;潜在利用率;与馆藏的关系;出版者;文种[1]。

从1989年开始我国图书馆界陆续发表了关于实体馆藏选择准则方面研究的译文和论文。具有代表性的是张炎烈的《文献的品质分析与价值测量》,胡修琦的《选书标准与模型》,王积和的《拉·斯氏选书标准及其改进方案》。张炎烈在文章中提出了8个选择准则:学科类; 知识含量;生态价值;信息活性;与馆藏的关系;文献类型;记录符号;载体形态[2]。胡修琦提出了6个选择准则:主题;学术价值;潜在利用率;价格;特色与协调;著者与出版社[3]。 王积和根据重点馆藏与一般馆藏的区别,分列了各自所涉及到的选择准则,如重点馆藏的选择准则是内容范围、知识情报价值和利用的可能性;一般馆藏的选择准则是内容范围、知识价值和利用的可能性[4]。此外,还有栗霞提出的6个选择准则:主题;知识含量;潜在利用率;与馆藏的关系;书目提要;文种[5]。游丽华提出了7个选择准则:学科分类;学术水平;信息活性;与馆藏的关系;作者;出版者;书价[6]。

这些选择准则,对实体馆藏建设大有帮助,但有些只能算是在建设实体馆藏时应注意的方面,不构成实体馆藏建设的必备准则。所谓实体馆藏的选择准则,是指图书馆采选人员在进行实体馆藏建设时,确定实体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所必须考虑的准则。因此,从实体馆藏选择准则的本身来讲,它应分为本质准则和外在准则。

本质准则包括诸如以上所提及的主题、学科类、学科分类、知识含量、内容范围、学术水平、学术价值、信息活性、知识情报价值、知识价值等。显而易见,本质准则体现的是实体信息资源的价值。

主题、学科类、学科分类这3 个选择准则所反映的实质是采选人员在进行实体馆藏建设时,首先应判定的所选择的实体信息资源中隐含的知识信息属性。所谓知识信息属性,即是待选实体信息资源的知识信息性质和特征。

知识含量、内容范围、学术水平、学术价值、信息活性、知识情报价值、知识价值等都是在要求体现实体信息资源的知识信息含量和知识信息活性。知识信息含量指的是待选实体信息资源的学术水平的程度;知识信息活性则是要考虑待选实体信息资源的学术水准的状态。实体信息资源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信息属性、知识信息含量和知识信息活性构成了实体馆藏选择的本质准则。

在实体馆藏选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实体信息资源的本质准则,然后才是其他的选择准则。只有真正掌握了实体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才能了解和确定所选的实体信息资源的质量。但是,构成实体馆藏选择准则的外在准则也不能忽视。

中外图书馆学者和专家所提及的外在准则有:潜在利用率、与馆藏的关系、书价、文种、生态价值(即著者与出版社)、文献类型、载体形态、记录符号等。其中有些不属于选择准则的准则,如文献类型、载体形态、文种及书价等,在实体馆藏选择的过程中处于附属地位。因为某种信息资源其知识含量和使用价值都很高,不论其类型和载体形态如何,即使价格昂贵,又不是母语或常用语种,也应当通过其他途径,设法选择入藏。但是以上提及的潜在利用率、与馆藏的关系及生态价值等外在准则却一直受到图书馆采选人员的重视。

所谓潜在利用率,是反映读者所需要的某种特定知识信息的信息量程度。采选人员在选择实体信息资源时,必定要考虑它们隐含的知识信息是否是读者迫切需要的,还是一般需要或者根本不需要。

与馆藏的关系,指的是所选的实体信息资源是否是原有馆藏体系的补充,是否能使原有馆藏体系更完善。在实践中,往往是将待选的实体信息资源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信息含量和知识信息活性进行比较。如果与原有馆藏中同种类实体信息资源的知识信息属性相符,且比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信息活性和知识信息含量大,必然选定入藏;反之,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则不应考虑入藏。与馆藏的关系这一外在选择准则的实质是,待选的实体信息资源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信息含量和知识信息活性,与原有馆藏中同种类实体信息资源的知识信息相关程度。

生态价值这一外在选择准则,历来得到采选人员的重视。因为它们是衡量馆藏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像实体信息资源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信息属性、知识信息含量和知识信息活性构成了本质准则一样,实体信息资源所反映出来的潜在利用率、与馆藏的关系、生态价值就构成了实体馆藏选择的外在准则。

综上所述,实体馆藏选择的本质准则和外在准则构成了实体馆藏选择准则的总和。它们是优化实体馆藏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准则。

2 虚拟馆藏选择准则研究及述评

近年来有了许多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及虚拟馆藏选择准则方面的著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虚拟馆藏的选择准则。

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如罗春荣等根据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产生、组织、传递与使用的特性,提出了3个方面14个选择准则。 第一方面内容含有实用性、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新颖性、独特性、稳定性等。第二个方面含有导航设计、信息资源组织、用户界面、检索功能、连通性等。第三个方面含有技术支持(成本)、连通成本[7]。 吴云标认为影响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因特网的技术特征,可分为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因素和网站的因素,并认为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因素包括了内容和形式特征两个方面[8]。通过这些影响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利用因素的分析,吴云标建立了一个虚拟馆藏选择的范围准则的一般框架,作为虚拟馆藏选择准则的基础[9]。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16个质量评价准则:(1)相关性(所选资源应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2)实质性(所选资源应具有实质性内容);(3)精确性(所选资源应经得起检验和核实);(4)完整性(所选资源应使虚拟馆藏在相应的主题范围内完整无缺);(5)独特性(在符合虚拟馆藏的范围政策下,无保留地选择独特资源);(6)时间性(所选资源应具有准确的时期,并及时更新时间敏感的信息);(7)合理性(所选资源应公平、真实、客观并一致);(8)优先选择使用多媒体的资源;(9)优先选择网页版面友善、易用、规范、统一的资源;(10)所选资源的责任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权威;(11)所选资源的文本应满足基本的写作要求,引用与参考文献正确、可靠、有效;(12)优先选择受到好评的资源;(13)优先选择标准软硬件设备或提供多种利用方式的中文或多语言的价格便宜的免除版权的资源;(14)优先选择能持续可靠进入的资源;(15)优先选择维护良好的资源;(16)优先选择提供用户支持的资源[10]。

我国不少学者提出的虚拟馆藏的选择准则,集中围绕着:(1 )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评价及确定;(2 )网络信息资源网站优劣的评价与选择;(3)操作使用。 如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评价及确定的选择准则有:收录范围(包括广度,即相关主题资料涵盖面;深度,即所收资料的时间范围;多种格式的资源);责任者;内容的(合理性、相关性、实质性、精确性、完备性、针对性、可靠性、实用性、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新颖性、独特性、原创性、稳定性);可接受的资源类型;可接受的信息源;可接受的信息的学术水准;信息资源和网站的时效性及更新速度;信息质量(学术水平、可信度、内容的连续性、写作质量);适用性;编排设计(结构、互动性、助动性);同其他信息的关系;与现有馆藏的互动性。涉及到网络信息资源网站优劣的评价与选择的准则有:图形与多媒体设计;网页版面的美观;网站建立的目的与使用对象;网站的相关评论与评价;网站被访问的次数和频率;被其他网站链接的数量;建站机构的权威性和知名度;权威机构公布的上一年度最佳网站;网站传统媒体的重要程度;网站的稳定性、连续性、查检性;帮助性;快捷性等。涉及到操作使用的选择准则有:可操作性与连通性、导航设计、信息资源组织、用户界面、检索功能、易用性(连接速度快、界面友好、无空链和死链)、软件要求、成本、费用等。

实质上,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评价及确定的选择准则,揭示的是待选虚拟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网络信息资源网站优劣的评价与选择的准则,考察的是待选虚拟信息资源网站的生存状况;操作使用的选择准则反映的是待选虚拟信息资源的使用环境。

根据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目标和宗旨以及特点要求,图书馆虚拟馆藏的选择准则有其特殊性。虚拟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是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核心,虚拟信息资源的生存状况是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质量保证,虚拟信息资源的使用环境是图书馆有效便捷利用虚拟馆藏的条件。这三者构成了图书馆虚拟馆藏选择准则的总和,它们紧密联系,并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3 结论

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组成了当代颇具特色的复合馆藏。它们都是现代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实体馆藏建设还是虚拟馆藏建设,都是现代图书馆根据读者阅读需求,而进行的知识信息资源发掘、组织和管理工作。在选择准则上,它们有极大相似性,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馆藏建设原则、方针和策略方面,二者都要坚持面向用户,藏为了用及坚持特色馆藏建设等。在馆藏选择方面,坚持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的学术性和知识价值。比如实体馆藏要求知识含量、学术水平、学术价值、信息活性、知识情报价值等。虚拟馆藏同样也要求学科专业性、学术水平及价值、适用性、时效性等。由于虚拟信息资源的特点,在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上,必须强调它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虚拟信息资源与实体信息资源的最大区别是,它看得见摸不着。因此,它的生存状况(即网站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与实体馆藏选择准则之一的“生态价值”有相似之处。网站是虚拟信息资源的发布媒介,就像著者与出版社是实体信息资源的出版发行者一样。但因为网站是虚拟信息资源的依托,是虚拟信息资源的“载体”,虚拟信息资源的生存状况对虚拟馆藏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在信息资源的使用环境方面,实体信息资源借助于纸质和其他介质,对于使用根本不存在问题。但对于虚拟信息资源来讲,其使用环境的问题有其特殊的意义。虚拟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着虚拟馆藏建设的性质与特征,所以对待选虚拟信息资源的生存状况,即网络信息资源网站优劣的评价与选择和待选虚拟信息资源的使用环境的选择准则,就显得格外关注。尤其是待选虚拟信息资源使用环境的选择准则,这是与实体馆藏所涉及到的选择准则有着明显的区别,应予以重视。

对于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的选择准则的研究,其实质是对当前复合馆藏的选择和利用的质量控制研究。

标签:;  ;  

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选择标准的比较研究_虚拟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