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论文_吴艳鹏,李永明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 山东 青岛 266034)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检验危急值判定标准进行判定,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判定方法进行检验危急值判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45.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1.9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检验危急值标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判定,能够为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制定;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04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ritical value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admit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5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judged by the traditional routine test criteria.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two groups. The odds ratio of the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5.10%, 19.6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1.96%,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3.5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by using the new type of critical value test, so as to achieve a more ide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Mental patients; Test critical value standard; Formul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1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年龄为(37.6±2.8)岁,病程在2~7年,平均病程为(4.9±1.5)年;对照组患者51例,年龄在23~67岁,平均年龄为(39.2±2.1)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7±1.5)年。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精神病的判定标准。所选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它严重身体疾病的患者,不包括合并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危急值标准进行判定,定期对患者进行检验危急值测定,如检测标准有所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检验危急值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定期检测患者的检验危急值,将检验危急值的范围具体化,同时与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进展、用药情况相结合[1]。如果患者检测指标超出标准值范围,则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新型检验危急值判定标准中,包括白细胞判定、血钾判定、血糖判定、血锂判定。其中,白细胞判定标准为3.45×109/L~14.5×109/L为正常值,血钾判定标准为3.45mmol/L~5.2mmol/L为正常值,血糖判定标准为3.3mmol/L~10.0mmol/L为标准值,血锂判定标准为1.5mmol/L以下为标准值[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45.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1.9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当中,检验科室中的检验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记录,在危急值标准检测中,对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防止由于考虑不周对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4]。在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当中,医院临床科室、检验科室之间的交流得到增加,相互之间能够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就诊环节的流程性得到良好的提升,实现检验、治疗的一体化转变,从而能够对患者最新病情进展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

根据以上检验危急值标准,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建立,能够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在治疗当中,对于发生的危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检验科室临床工作的效率,提高检测准确性。经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检验危急值标准的方法进行判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病情好转率为45.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1.9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精神病患者新型检验危急值标准,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标准,从而使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琴.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111-112.

[2]杨塔娜,李启亮,王艳,等.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20):59-61.

[3]曾永涛,徐继华.检验危急值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分布[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4):268-270.

[4]葛秀洁,樊红艳,朱鑫华,等.检验危急值快速报告方式的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16,37(4):53-55.

论文作者:吴艳鹏,李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论文_吴艳鹏,李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