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厦门建成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厦门论文,国际性论文,海滨论文,旅游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有“东海明珠”之称的福建省厦门市,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旅游热点城市。为了在世纪之交,以更雄健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厦门市确定了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要把厦门建成中国著名的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到2010年,境外游客可达165.82万人次,创汇10.87亿美元;国内游客可达2181.7万人次,创收216.29亿元人民币;旅游业的增加值,预计可占当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13%。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要认清厦门市旅游业所具备的良好基础和优越条件,树立信心,更要认真筹谋发展厦门市旅游业所必备的对策和措施,依靠全市的从业人员,开拓进取。
厦门市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良好基础和优越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缘优势:厦门在历史上一向是出入中国大陆的重要门户。它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又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现在台湾的2000多万人之中,有70%-80%祖籍是福建。旅居全球、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2000万华侨之中,福建籍的就占了1/3,其中厦门籍的计有30万人以上。随着中国大陆的日益开放,台港澳同胞和华侨返回祖居地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许多东南亚、日本和欧美游客,对游览厦门的兴致也逐年提高。
(二)特区优势:自从改革开放,辟为特区以来,厦门市百业俱兴,日渐繁荣。1997年底,厦门市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52%,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4年的3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77.6亿美元。厦门市现已分别与英国加的夫市等6个国外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1997年秋季,厦门又成功地举办了'97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至此,厦门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投资贸易中心。
(三)资源优势:厦门是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那274公里长的海岸线,将大海的魅力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游人的面前。厦门在历史上所具有的二十四景,占尽山水之灵气。经过近20年来的修整和开发,现已形成鼓浪屿、集美、万石山、南普陀、同它5个游览区和胡里山炮台等十多个游览点以及凯歌、东方两个高水准的高尔夫球场。厦门的各类海产和亚热带瓜果极为丰富,菜肴系列已在中国的旅游餐饮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厦门的地方戏曲,以及有关苏颂、郑成功、陈化成和陈嘉庚等历代先贤的人文资源,同样对中外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交通优势:厦门市的主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高崎国际机场是目前全国最大最好的机场之一,可起降波音747-400大型客机。1997年的客运量为354.7万人次,在全国100多个机场中居第6位。其中出入境客运量为6.8万人次,居全国第4位。现有航线55条,其中境外航线7条,今年7月将开通厦门至日本大阪航线。每周计有300多个航班。海港可停泊大型豪华旅游船。1997年接待69艘游船,居全国第一位。现有开往香港、上海、广州和温州的定期客轮航班。在厦门搭乘火车、长途汽车、市内公交车、巴士和的士也都十分方便。
(五)设施优势:厦门市旅游接待设施和接待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全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70多家,客房约9000间,中小型酒店320家左右,床位约2.2万张,从事国内外旅游业务的旅行社48家,各类娱乐经营单位200多家。1997年接待境外游客38.6万人次,创汇2.4亿美元;国内游客548万人次,创收53.3亿元人民币;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旅游业已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的一支劲旅。
(六)环境优势:近年来,厦门市发展旅游业的社会环境优势越来越突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节节告捷。厦门市现已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全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等活动更是搞得有声有色,被树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典型。
要实现厦门市发展旅游业的宏伟目标,除了应该清楚认识并充分发挥优势外,笔者认为还应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和措施——
(一)加快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深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契机,抓好“软件”、“硬件”建设,使厦门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要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及“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等群众性活动,发挥文明窗口示范单位的作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积极开展推行行业标准化工作。继续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进一步贯彻《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导游服务质量》等标准。要加大投入,确保旅游配套设施逐项达标。进一步完善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路标、指示牌和旅游厕所的设置、改建、新建工作。同时,在机场、火车站、码头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主要旅游区(点)设立医疗救护点;在旅游饭店或旅行社设置多媒体电脑信息服务,设立为海外旅游者服务的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点,设立交通票务的电脑预订网络;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海外旅游预订国际互联网,开通旅游专线车和配有导游的观光巴士。
(二)加速旅游设施建设的步伐,增强厦门旅游业的发展后劲。要以市场为导向,更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成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休闲度假娱乐项目。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厦门远华影视娱乐城、东南海国际乡村俱乐部和丽心梦幻乐园等项目,抓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做好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对已在'97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的6个新项目,要逐项抓落实。除此,还要按《厦门旅游项目招商建议书》的要求,争取多引进一些项目,使厦门市的旅游业每年都有新的项目开业。
(三)加强“以法治旅”工作,建立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要加快地方性旅游法规、规章的出台和实施工作。认真贯彻《厦门市旅游管理条例》,抓紧出台《厦门市旅游定点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一日游管理规定》等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要紧持“依法治旅”,规范旅游市场,对于超范围经营或无证经营的旅行社,对在旅游业的经营活动中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管理条例给予处罚。
(四)加大宣传和促销的力度,开拓厦门客源新市场。根据市场的定位,突出宣传和促销的重点。台胞市场仍是第一大市场,要重点开拓和突破。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散客的接待服务工作,注重营造方便散客的社会大环境。同时,要加大促销的投入,在多种新闻媒体上开展宣传促销,发挥大型电子屏幕和多媒体电子查询系统的作用,制作介绍厦门的VCD光盘等新颖的旅游宣传品,编制网页资料,争取尽早上国际互联网络。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企业要通力合作,联合促销,通过与民航、外办、台办、侨办等部门进行宣传促销,形成宣传促销的合力。
(五)强化培训工作,提高全行业的素质和整体服务质量。应有计划,分批分期开展岗位培训,贯彻持证上岗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岗位练兵、岗位竞赛及岗位考核,提高服务技巧和服务质量,力争使全市80%以上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取得岗位培训证书或经理资格证书,8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都受到专业培训。
(六)深化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改革,增强厦门市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先应该实现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转换,使之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管理覆盖面广,层次高,有权威的管理协调机构。其次是重视旅游企业体制创新,推进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造过程。已经组建的厦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要充分发挥该公司在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骨干先导作用。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鼓励、支持对部分旅游企业进行改组、改造,盘活资产,强化筹资引资功能。试办一、二家私营旅行社。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
厦门市旅游业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坚信,在十五大精神感召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齐心协力,开拓奋进,在下个世纪的头10年,把厦门市建成中国著名的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