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史新探_宗教改革论文

文艺复兴史新探_宗教改革论文

文艺复兴史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艺复兴论文,史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时代。文艺复兴是封建社会末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开展的一场新思潮、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以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创新为特征。“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1〕文艺复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这个时代开始,我国以及整个东方文明,逐渐从世界上领先的、繁荣的地位而转向落后与衰落;西欧则从这时起,逐渐超过了东方。〔2 〕多视角地拓展新课题或深入总结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以研析是非常必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文艺复兴史研究的主要趋向是:1.重视挖掘和更新史料,从各种会议记录、关键人物的私人札记和回忆录、法庭的判例档案以及各类契约中收集资料;2.向文艺复兴当时的社会史、城市史,尤其是公众的世俗生活和大众文化范畴扩展;3.重新思考了文艺复兴与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关系,在第1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围绕此专题计有综合报告和9篇重要论文摘要。〔3〕关于近年来国外文艺复兴史的发展、演变和研究信息,我国已发表过有份量的综论性文章〔4〕,本文不再赘述。

“欧洲文艺复兴,大致在清末开始被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介绍到中国。”我们认为:对文艺复兴的评介,我国曾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五四时期(主要研究者是蒋方震和梁启超)〔5〕; 再一个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近年来,我国对文艺复兴史的研究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但学术著作少,传统的研讨领域窄,无专门刊物。〔6 〕表现为:一般归纳多,深入探研少,对比分析不够,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史学界。

关于文艺复兴,长期以来国内书刊在一些传统的内涵和概念上是不确切的;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上下限和历史分期则未能展开研讨。

首先,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多半说文艺复兴限于西欧各国。 〔7〕这显然不准确。因为16世纪后,文艺复兴在东欧各国亦得到传播与发展。

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一世(1506~1548年)同意大利米兰公爵之女波娜·斯莫莎于1518年结婚时,斯莫莎从意大利带来一批朝臣、文化人作为随员,这些人成为16世纪波兰文艺复兴运动的栋梁。波兰人文主义活动的中心与法国类同,主要是在宫廷上层当中。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巨著的问世(1543年)是波兰文艺复兴在科学领域深入发展的体现。

在捷克,布拉格的著名学者提霍·布拉伊是16世纪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出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年)所提出的教育学的重要原则,是文艺复兴在教育学中的反映。他曾被誉为“近代教育科学之父”。

在东南欧,亚得里亚海岸达尔马提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城中,塞尔维亚的盖克托洛维奇(1487~1572年)、巩都利奇(1588~1638年)都是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8〕显然,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只局限于西欧。

其次,文艺复兴的内容不限于文学艺术,也不限于政治学、历史学、哲学,还包括法学、教育学等,特别是自然科学。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有过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还有阿·丢勒、小汉斯·霍尔拜因及勃吕盖尔、伦勃朗等等巨匠以及“现代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及洛普·德·维加等剧作大师。而戏剧表演的职业化,流动剧团和固定的剧院亦是自这时才始有。

文艺复兴晚期出现过研究“罗马法”的热潮,产生了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雨果·格老秀斯及其名著《论公海》(1609年),这是一些著作中经常忽略而阙如的。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既是文艺复兴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内容。布克哈特早在1860年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便为意大利的自然科学设有专章。〔9 〕文艺复兴当然包括“自然科学的复兴”〔10〕。今天的问题是,对于科学技术早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过渡的文艺复兴时代,便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理,尚未探研和论证过。

再次,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时间和上、下限,这是一个有待明确和研讨的问题。

过去的通说是:欧洲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6世纪〔11〕,显然不确切。因为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都是在17世纪初才面世的。而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儿等人的名著、伽里略的重大发明、哈维的生理学的诞生和伦勃朗的名画等文艺复兴晚期的代表杰作在16世纪末以前并未出现。

近年来,文艺复兴的年代范围从14世纪至17世纪初,大体已无争议。但上、下限以什么为标志的问题尚待研究。

我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上限应以但丁发表《神曲》(1307 ~1321年)的代表作为标志。恩格斯曾分析道:“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2〕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下限的标志众说纷纭。除了以前所述有些书刊笼统地讲文艺复兴运动是在16世纪末结束外,国外一些著作多称文艺复兴迄1517年路德宗教改革时告一段落;或称1527年德皇查理五世攻陷罗马、出现“罗马浩劫”为文艺复兴衰落的表现。也有的书称文艺复兴是“15世纪中叶起,至16世纪趋于衰落”〔13〕,或“结束于164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里略的逝世”〔14〕等等。

我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下限,应以弗朗西斯·培根发表的《新工具》(1520年)和笛卡儿写出的代表作《方法论》(1637年)为标志。因为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15〕笛卡儿被黑格尔称为“是现代哲学的倡导者”。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培根和笛卡儿的名著问世以后,说明意识形态转型结束,进入了近代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分期问题,根据史实和特点,我们认为应划分为三个时期。

从但丁完成和问世的《神曲》(1321年)起,至15世纪中叶,是早期。这段时期里,文艺复兴的活动主要在意大利,从佛罗伦萨逐渐扩大到罗马、米兰、威尼斯及那不勒斯等城,首先是文学(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拉斐尔及其名著)继而扩及到史学(如布鲁尼的《佛罗伦萨史》和比昂多的《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等),在文史领域中,人文主义观点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始结合。

中期:是指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由于中国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尤其是古登堡印刷术的推广,加速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向纵深扩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高度繁荣、史学和政治学名著涌现,新文化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各国。在文艺复兴的推动和影响下、欧洲宗教改革从德国爆发并扩及欧洲。

晚期:时间是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30年代。文学艺术持续发展、繁荣的同时,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1543年)为开端,近代自然科学和新的人文科学相继诞生并取得了划时代的一系列成就。这一时期里,自然科学中的许多定理定律和新学科出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16〕。

欧洲各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如何?从对比中可以鉴别,从鉴别中能够受到启示。我们认为: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是决定各自特点的前提。

意大利因为14世纪时在北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17〕,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的建立、多里奇诺起义反天主教会的斗争,特别是古典的文化传统,使意大利成为早期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汇集于意大利的各国大量留学生是传播文艺复兴运动的火种。意大利文艺复兴过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文学、艺术和政治学、史学、哲学的成就突出,意大利的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被招聘到欧洲各国,加速了文艺复兴在欧洲的传播。

德国文艺复兴开始得较早。主要特点是:(一)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对《圣经》和《教父》作品的译、注和研究闻名欧洲,以发表“讽刺文集”和造型艺术而著称。(二)人文主义活动的中心在大学、尤其在年轻教师中间。(三)作品中强烈地反对德国分裂、要求国家统一和摆脱罗马教皇压榨,部分作品反映了下层人民疾苦。(四)各地文艺复兴活动很不平衡。南部受意大利影响大,成果多;西部因天主教会势力强大而保守,北部受尼德兰的影响多。〔18〕

法国的文艺复兴始自15世纪中叶。特点是:(一)早期活动以宫廷为中心,主要在王室和贵族的狭窄范围内。(二)在法国,以沙龙为首的七星诗社贵族派同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之间斗争尖锐。(三)当时正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之初,民族意识强烈,文艺复兴运动中反对用拉丁语写作,提倡爱国主义,使用民族语言创作文学,强调民族观念、民族特色的内容较多。(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活动同步开展,互相推动。此外,有的文章提出:“在法国文艺复兴过程中,有反对暴君专制主义同拥护君主专制的斗争”;以及还出现了“现实主义的近代外交名著《回忆录》,奠定了近代国际外交的基本原则”。但我们认为:这是法国文艺复兴的成就,并非她的特点。对此,我们同已故的郑如霖教授的论点略有不同。〔19〕

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比德、法晚,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是高潮。在英国的特点是:(一)都铎王朝人文主义的活动实用性大,“侧重于培养人们的素养、美德和积极的基督教生活,尤其是公众生活”〔20〕。(二)文艺复兴的某些活动受到国王和政权的保护。“亨利八世决定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为其王冠增彩。在1490年以前,文艺复兴文化在英国几乎无人知晓。而亨利八世继位后几年内,英国便出现了柯列特、里纳加、格罗辛、威廉·拉提玛和莫尔等著名知识分子,他们的活动得到国王的保护。”〔21〕“莫尔在政府中任职,也是为了利用政权维护天主教会的教义,从而推动人文主义者的改革运动。”〔22〕(三)英国由于原始积累和圈地运动波及全国,社会矛盾尖锐,因而对社会问题中“羊吃人”的揭露和抨击十分深刻。(四)英国的文学、特别是戏剧最为繁荣,绘画、雕刻和建筑等并不突出。

西班牙由于天主教会和宗教裁判所势力大,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因而文艺复兴的特点是:(一)兴起晚,衰落早,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二)各地艺术作品(绘画、雕刻及建筑等)形式多样,风格复杂。北部盛行的是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习俗以及法国和尼德兰的影响,而中部和南部则大量融合了阿拉伯文化及其风格。(三)西班牙长期在阿拉伯人统治之下,自然科学和大学教育较发达。人文主义者多热心于办学。(四)文学作品(如《堂吉诃德》等)中,骑士文学和宗教题材的影响比较明显。因为西班牙是老殖民主义的故乡,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者记述和揭露殖民侵略的内容较多。

尼德兰的文艺复兴,以鹿特丹的伊拉斯莫〔23〕和勃吕盖尔为杰出代表。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泰斗”的伊拉斯莫,在他的传世名著《愚人颂》(1511年春出版)中,对天主教会和经院哲学的揭露与抨击最为彻底。绰号“庄稼汉”的勃吕盖尔,在他的风景画、风俗画中,重视农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很有民族特色。他是伦勃朗等现实主义画派的先驱。

17世纪初,尼德兰北部独立后的荷兰,作为早期“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24〕,在印刷、出版等传播领域,曾成为文艺复兴和早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中心。

东欧的波兰和捷克,16世纪后,文艺复兴得到传播。波兰人文主义活动的中心亦在宫廷上层当中。哥白尼“日心说”的发表,开辟了整个欧洲科学革命的新纪元。捷克夸美纽斯曾先后在捷、德、波兰、英国、瑞士及匈牙利、荷兰等国活动。他的新教育思想体系,是在17世纪30年代形成的。夸美纽斯的观点同弗兰西斯·培根很接近。1541年,他曾被邀请去伦敦帮助改革英国的教育制度。〔25〕总之,16、17世纪东欧的科学革命和教育思想,同西欧后期文艺复兴的活动有密切联系。

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同罗马教皇的关系问题,史学界过去有误区。今天应有新的认识。欧美某些书刊曾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划等号或看成一个运动的两个方面;前苏联和我国的传统说法,经常把罗马教皇说成是文艺复兴的敌人和对立面,一律将教皇界定为阻挠和破坏人文主义运动者,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者的历史大背景和反天主教会的主要目标虽然一致,两者都与社会问题相关,遍及欧洲各国,但两个运动的内容和范围有别。文艺复兴涉及的是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而宗教改革则主要是宗教和教会范畴。

文艺复兴同宗教改革两者互有促进,但二者有先后之序。欧洲文艺复兴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最先在德国爆发(1517年),而宗教改革则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传播和向纵深发展。两者并非正比例地进展,因各国天主教会势力的强弱而互有特点。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最为显著,但宗教改革未能开展;法国的宗教改革甚至出现过胡格诺战争(1562~1594年),但国教(天主教)的地位未能改变。

有些著名人文主义者在文艺复兴过程中作用显著,如伊拉斯莫、托马斯·莫尔等。他们抵制和反对新教的崛起及新教的宗教改革活动,但他们曾大力呼吁过天主教会本身的改革。英国的柯列特、法国的勒非甫耳等都是人文主义者兼天主教会内部早期的宗教改革家。

值得商榷的另一传统观念是:过去一些书刊笼统地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活动及耶稣会都泛称之为“反动活动”〔26〕,是与史实不符的。在天主教的教权衰落期间,有一些教皇,如本笃十二世(1334~1342年)、英诺森八世(1484~1492年)、特别是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年)等人极端反动、奢侈、糜烂、放荡无羁,曾臭名远扬。但某些教皇,如:尼古拉五世(1447~1455年)、尤里乌斯二世(1503~1513年)和利奥十世(1513~1521年)等,这些人集双重性和矛盾性于一身,他们一方面本人搞特权、腐化,反对新教的宗教活动,但另一方面也曾支持文艺复兴,对天主教进行过一些改革。如教皇利奥十世在即位同年的11月5 日便颁布敕令将梵蒂冈学院改组扩大为罗马大学,他在此校还开创了对希伯来文等闪族语系的研究,热心从各地招聘教授、讲师来罗马大学任教者达88位之多。利奥十世邀聘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巨匠为西斯廷等大教堂创作了问鼎全欧的不朽杰作。他还热心发掘、搜集和保护古典作品与文物。〔27〕利奥十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曾降低教会征税额,主张排干沼泽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奖励农耕,在罗马城内严禁囤积居奇,还主张控制食品价格,改善罗马城街道及交通管理。罗马教皇保罗三世也曾加强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整顿弊端,停售赎罪券等。我们认为:教皇不是神,也是人。所有教皇的言行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都有其阶级属性,但每位教皇互有特点,不可千人一面,不能“一刀切”。

我们认为:耶稣会的性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是为了提高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素养,培养内部改革骨干的修会组织;另一方面的目的是对抗新教运动。早期耶稣会士中不少人是博学多才之士,他们因虔传教义而远涉重洋,在传播科技和文化交流中有过贡献,如利马窦等。这些人与后来参与殖民侵略的教士有别。〔28〕耶稣会的标语和口号是:“一切为了扩大上帝的荣耀”,他们的格言是:“只要目的正当,手段可以灵活”(或译为“可以不择手段”)〔29〕。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文艺复兴的文化遗产是划时代的杰作,是人类的瑰宝。文艺复兴的历史轨迹和经验,给发展人类文明以珍贵的启迪。

首先,文艺复兴时期,但丁、马基雅维里等人一再强调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一个健全、有活力的社会,必不可缺的需要五个支点,即:人民民主政治,活跃的市场经济,丰富的科技文化,完备的法制,奋发的民族精神。这五个支点好比人的五脏,而民族精神则是人的心脏和灵魂,必须大力提倡和发扬。

其次,文艺复兴时代,在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中揭示了意识形态的超前性和相对独立性问题。唯物史观坚持主张经济是基础,这是对的,但空想社会主义先驱的名著《乌托邦》和《太阳城》并非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萌芽阶段。“莫尔抨击的不只是他那个时代贵族阶级的价值观念,而且广泛揭露了律师的职业和商人们的道德规范。”〔30〕“莫尔揭示的真理不限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各个时代的。”〔31〕康帕内拉超前地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揭示了利己主义与私有制的密切联系,论证了公有制的合理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32〕但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时,德国和欧洲并不存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背景。这些实例启迪我们,不能按机械唯物论的思维模式去考虑和分析问题。

再次,文艺复兴时期,在政治学著作中曾有过“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口号,过去资本主义国家沿袭和利用过这类口号。我国是多民族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对这类口号亦可以批判、继承和利用。我国目前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炎黄子孙应强调祖国万岁、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以增强凝聚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祖国长期统一、民族团结是主流,我们应进一步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认为:过去有一种提法,说“民族矛盾,归根到底乃是阶级矛盾”,这其实并不确切。民族矛盾中有帝国主义插手的某些问题是敌我矛盾,但有些民族习俗上的主张或政治上的不同见解和要求,应属于人民内部问题。前苏联的一些教训,应引以为戒。

复次,科学技术从来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实。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使生产技术革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由于天文学研究的开展,望远镜的需要,推动了欧洲玻璃工业的发展。15世纪末,纺织业中因为自动纺车的发明和广泛采用,使纺线和卷线的过程合一。新的卧式织布机的推广,大大加速了纺织业的扩大。在采矿业中,由于使用了畜力或水力推动的抽水机、提运矿石的绞车,以及矿井中通风设备的改进,使采矿生产显著提高,煤及银、铁等矿产量大增。煤炭业的发展,又导致商船增加,海运业得到发展。数学、力学的研究成果加速了航海术的进步和各种火器的流行,从而促进了对生铁、铜和钢的需要,加快了冶金业的扩大。史实证明:“利用科学技术能够驱使大自然的力量拉动人类进步之车前进”〔33〕。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最后,从文艺复兴时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中,最深刻的历史经验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文艺复兴的许多巨人,在“万马齐喑”的封建高压下,以坚韧的奋斗拼搏精神,用笔、舌或剑同封建制和天主教会展开了顽强的不屈的殊死斗争,由于破除了对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才终于实现“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了”〔34〕。正因为迎着暴风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过艰苦努力,才创造出崭新的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注释:

收稿日期:1997—10—05

标签:;  ;  ;  ;  ;  ;  ;  ;  ;  ;  

文艺复兴史新探_宗教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