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赤字是不是“太大”了?_财政赤字论文

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赤字论文,过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付出的代价就是连年财政赤字。按国际口径计算,1979~2002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赤字比率)平均达2.3%;(注:按国际标准计算的2000年以前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参阅郭庆旺、赵志耘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1-672页,附表28。)特别是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5年来,平均赤字比率上升到2.8%。于是,人们对于财政赤字规模以及国债规模的膨胀是否会引起财政风险,给予了极大关注。

本文不是用过去简单的指标比较分析方法,(注:指标比较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两类指标:一类是赤字指标和赤字依存度;另一类是债务指标和国债依存度。)而是从财政收支协整关系角度,动态地研究财政赤字规模。换言之,我们不强调任何特定时点上的赤字规模,而是考察跨时清偿债务能力的约束,这种约束着重于财政支出和收入的长期路径。近年发展起来的协整方法(En-gle and Granger,1987),能使我们从这一角度检验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从动态角度判断赤子规模大小的标准是:如果政府在未来能以不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方法清偿债务,就说明赤字规模不算大,反之则说明财政赤字政策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在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的情况下,财政赤字规模大小问题等于是否能满足政府跨时预算约束问题,也就是说,以现值计算的未来债务(债务的极限水平)是否为零的问题。如果政府的未来债务为零,说明政府将来不存在债务,财政收支满足政府跨时预算约束,反之则不满足,政府债务最终得不到偿还。

如何检验是否满足政府跨时预算约束,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实证理论模型。(注:汉密尔顿和弗拉维恩(Hamilton and Flavin,1986)、特里汗和沃尔什(Trehan and Walsh,1988)以及霍格(Haue,1991)直接针对政府收支,利用传统的协整检验,而哈基奥和拉什(Hakkioand Rush,1991)、塔纳和刘(Tanner and Liu,1994)以及昆特斯(Quintos,1995)则在模型中使用中断数据,检验发生结构性变化时的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本文主要根据哈基奥和拉什(Hakkio and Rush,1991)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

二、政府跨时预算约束

假定政府只能用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政府预算约束可以写成:

假定市场利率i是稳定的,这意味着政府跨时预算约束是按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实际预算约束,则由(1)式可得:

是误差项,是平稳的。我们在进行计量分析时,零假设为b=1。也就是说,如果GG和R是非平稳序列,零假设就是b=1且GG和R是协整的。根据协整理论,如果GG和R当中有一个平稳序列,一个是非平稳序列,那么它们之间就不存在协整关系。如果GG非平稳,R平稳,意即从长期来看,财政收入的规模不会持续扩大,而财政支出的规模却无限扩大,政府肯定不满足跨时预算约束。

当GG和R为非平稳时,GG和R存在协整关系就是政府满足其以现值计算的预算约束的必要条件。不过,严格来说,b=1并不是政府要满足其预算约束的必要条件。为证明这一点,把,未贴现的B值却趋于无穷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逃避偿债的动机也就会随之加大。正如巴罗(Barro,1979)、麦克卡卢姆(McCallum,1984)和克雷默斯(Kremers,1988,1989)所指出的,随着债务规模的逐渐增加,政府面临控制不住债务规模的风险,就有可能采取通货膨胀等方式来清偿债务。虽然b<1也满足严格的政府跨时预算约束,但债务却不是收敛的。因此,政府跨时预算约束也就是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GG和R是否协整;第二,b是否等于1。

三、财政赤字规模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整理

分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协整关系可采用三种形式的数据:(1)实际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支出;(2)实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和实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3)人均实际财政收入和人均实际财政支出。本文选择前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前一节提出的模型,分析赤字规模的前提条件是实际利率是稳定的,这就排除了计算跨时债券价值的不稳定因素。表1给出了1978~2001年财政收支以及相关数据。1978~1999年没有公开的债务利息支出数据资料,故只能进行推算。表1中的债务利息数据指内外债利息支出。

资料来源:1986~2000年的国债余额数据(1999年除外,该年数据来自IMF《财政统计年鉴》)来自冯健身主编:《公共债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页。

(二)财政赤字规模的动态分析

由于各经济序列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下面对各经济变量序列用ADF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变量的滞后期由AIC规则确定。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各变量都经过价格调整,取1985年的基数为1。检验结果见表2。

注:△表示差分,△△表示二阶差分;T表示趋势项;C表示截矩项;N表示不带趋势项也不带截矩项;**表示95%置信水平;*表示90%置信水平;R——财政收入;GG——财政支出(含债息);DEF——财政赤字(含债息)。

从表2(1)的检验结果看,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是二阶整过程I(2),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在迅速增长,这一点从图1中看得很清楚。从表2(1)的检验结果还可看到,财政赤字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I(1)。根据政府预算约束,如果财政收支存在是误差项。从中可以发现,当财政赤字是平稳时间序列时,政府严格满足跨时预算约束,反之,政府不严格满足跨时预算约束;至于政府是否违背其跨时预算约束,还要观察财政收支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表2(1)可看到,财政赤字不是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可以断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没有严格满足其跨时预算约束。

表2(2)给出的是财政收支和赤字占GDP比率的序列平稳性检验。经检验,含债息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都是二阶整过程I(2),从图3中可看到,1978~1995年财政收支占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逐渐上升,表明财政收支序列在1994年和1995年左右发生结构性变化。1994年正是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时期,这说明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状况开始改善,财政集中度逐渐加强。对含债息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此序列为非乎稳序列(参见图4)。因此,从财政收支占GDP的关系来看,政府也不严格满足跨时预算约束。

下面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协整性检验。为反映财政收支序列在1995年后的结构性变化,在协整方程中增设虚拟变量D,D取值如下:

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恩格尔-格兰杰协整检验

注:*表示90%置信水平;**表示95%置信水平。C表示残差检验带截矩项。

从表3(1)的检验结果看,各个系数都很显著,虚拟变量的引入也很有意义。由于样本比较小,因此采用Mackinnon方法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经检验,Rt和GGt在90%置信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长期协整关系是:

R=218.49+0.83GG-100.98Db=0.83,说明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单位,财政收入增长0.83个单位,显然b取值较低。

从表3(2)的检验结果来看,R/GDP和GG/GDP在95%置信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b的取值接近于1,说明从单位GDP的财政收支角度来看比单纯从财政收支角度来看,政府满足其跨时预算约束程度要好些。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虽然增长迅速,但是GDP总量也在迅速增长。比较图4和图2会发现,财政赤字占GDP比率的增长趋势比较缓慢,这使得单位GDP的财政收支的协整系数更接近于1。

总之,我们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虽然没有严格满足政府跨时预算约束,但财政收支基本上是协整的,说明没有违背政府跨时预算约束。财政收支的这种协整关系,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是可持续的。

四、简要结论

本文从动态角度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规模大小问题进行了协整分析,主要结论有以下四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虽然没有严格满足政府跨时预算约束,但也没有违背政府跨时预算约束,说明政府能够保证不采用恶性通货膨胀等危害经济运行的方式清偿债务。这就等于说,我国的赤字规模以及相应债务规模并不能说是“过大”。

2.我国财政收支虽然存在着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但是每单位财政支出所能对应的财政收入仅为0.83个单位。这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潜在着政府偿债能力的风险。

3.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不可避免地要采取财政赤字政策,因此,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周期性赤字大幅度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周期性赤字将逐渐消失,但结构性赤字会依然存在。为了降低我国政府偿债能力的潜在风险,需要进行财政整顿,适度控制结构性赤字。

4.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很多,(注: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财政赤字的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七大因素:即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力的未利用程度、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及公众的牺牲精神。有关这些因素的分析,请参阅郭庆旺、赵志耘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0~552页。)但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或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经济增长率越高,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越大。因此,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避免赤字导致的财政风险的主要途径。

标签:;  ;  ;  ;  ;  ;  ;  ;  ;  

中国的财政赤字是不是“太大”了?_财政赤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