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小学 730000
摘 要:吟诵教学方式已然成为当今的教学热潮,其本身有利于学生对经典内容的全面理解。本文在分析吟诵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后,阐述了对教材内容的部分改革思考,最后在教师主体性和对吟诵节奏把握的两个层面浅析了课文吟诵的应用策略,得出了吟诵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吟诵 经典古诗词 语文课堂 小学生
吟诵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具有艺术气氛的行为活动,它与朗诵、歌唱不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在吟诵者身上表现出来,每一位吟诵者因其知识结构不用、成长经历阅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形成了不同吟诵者对吟诵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吟诵过程中赋予的情感也不同的情况;在吟诵过程中还要讲究语句之间的顿挫感、对呼吸长短粗细的控制、对吟诵节奏把控之外的等等细节问题。古诗词作为中国伟大而又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除了视觉文字上记录了它的美感,听觉上的吟诵艺术也展现了古诗词独特的艺术之美、思想之亮。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思想意识的建立上和语言文学的入门等方面的地位是重中之重的,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着教师混淆了朗读与吟诵之间的概念,缺少对学生情感和意识上的培养。科学完善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将对经典内容的吟诵加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吟诵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吟诵既有朗诵之中的语言特性,也有歌唱之中的音乐特性,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抒发情感和思想的手段。“吟”是根据吟者自身制定的腔调有节奏,有速度控制的诵读,“吟”之中的内涵意思不同于“诵读”;吟诵中的“诵”是诵读的意思,用抑扬顿挫的腔调将诗文的韵律感展现出来。
1.吟诵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诗词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它的美是中国传统的美,是传承至今的文化之美,平声悠长、仄声短促、平仄相间形成了诗词特殊的节奏规律,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其本身就包含了节奏美感;同样,吟诵具有听觉上的音乐美感,是一种与音乐相结合的诵读方式。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使得用吟诵去表现古诗词经典内容不仅使吟诵者发现其中特殊的音乐美感,也会使聆听着获得一次享受的视听体验。
另外,古诗词是用简洁干练的词汇和语句再次凝练而成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简单的字词反而包含了更多的意思,这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将一个字词的意思发散成更多的意思。这也是对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群体提供了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经过第一阶段的阅读诵读后学生,再通过吟诵的方式在情感、节奏、形体等方面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演绎出来,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对文化传承意识应从小树立的方针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吟诵教学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
吟诵教学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不单单是吟诵这种读书方式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也是吟诵教学中集合了有趣性、音乐性和学生情感的代入。对小学生的教学是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有趣教学内容的引导,而吟诵即是寓教于乐下的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情感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代入情景的体验中收获传统民族文化的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伟大和蕴含在其中的力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知识灌输,缺乏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培育,也就是缺少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情感层面的教育。而吟诵恰好是在感性层面上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小学生在吟诵经典内容时不仅方便其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增加了理解内容内涵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类知识的积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上的教育也是小学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诗词经典内容中包含着作者在许多角度上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其中的审美观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
二、经典诵读内容的思考与分析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中离不开教材内容的支撑,因此对教材内容的严格制定和与时俱进的改革是为学生提供符合全面发展的优质研习内容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对教材内容大体的框架思路要有明确的制订计划,在第一步的计划制订时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才能为之后的细节填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内容编写和顺序安排上也要注重逻辑上的合理,古诗、乐府、宋词、唐宋绝句等等古诗词的种类划分为例,编写此类内容之中的逻辑关系和顺序要与教学计划一致,具体可以通过时间层面上或诗词内部结构的层面上再做细致的顺序排列;还要考虑到经典内容的核心表达内容即主题上的编排原则,作品表达内容和表达对象上的分类划分会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强化对某一主题的认知;最后,经典作品的教材编写还要对作者的分类归纳后合适的编写教材内容中的版块,同一作者写出的经典内容常常伴随着与之相关或其他主题的经典内容。
第一印象呈现出积极一面还是消极一面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待教材内容的兴趣程度和喜恶程度,因此对教材封面、内容上的视觉化传达有意识地添加偏向低年龄段喜好的元素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教材第一印象的有效策略。
三、课文吟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
以往的朗诵教学更多地注重对听众和观众的内容情感传达,吟诵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吟诵者的情感挖掘和情感升华。朗读、诵读作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的阅读方法,其优点是快速、学生可以发挥一定的自主性等,但与吟诵相比仍然缺少了对诗词本身内涵和意境的挖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和接受知识的深浅程度,教师作为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应承担起相应引导者的责任和义务,以朗诵为基础使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朗诵内容的基础知识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式吟诵教学,让学生进入对经典内容的一个新的理解境界和获得更加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并且,经典诗词内容中经常伴随着通假字、偏僻字词或特殊读音,这时候教师应先以朗读基础教学为主,读准、记准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了重点难词的意思和部分诗词句中的押韵内容后再进行吟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会更加顺畅。
2.加强学生对词句节奏的掌握
节奏在中国经典诗句内容中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语言的特性,诗句通过作者的编写顺序形成一定的规律,相互组合在一起,在吟诵时的节奏把握就是对语句停顿的把握。在四言诗中的节奏掌握一般采用对半停顿原则,将大部分四言诗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组合的意思多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节奏即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节奏划分就更加的丰富,组合形式多样,这时即可根据诗词的原本内容融合吟诵者的主观意识后注入自身的情感去演绎学生自身心中的经典内容。因此掌握诗词句中的节奏是是否能够对一首经典内容合适演绎的基础,在加强小学生对节奏掌握的意识中的有效策略离不开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自身的理解和练习。
3.在教学中加入国学内容吟诵环节
《西游记》属于经典国学,其既出现在小学生喜爱并且经常接触到的电视剧中,还应对其小说中的经典对白,故事内容和典型案例加入到吟诵教学中,这是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使学生更易理解经典国学内容。《百家姓》和《三字经》在语文吟诵课堂上的加入不仅是适合小学学习基础语文知识最佳国学经典,也是在吟诵环节中小学生更容易通过其中简短的语句顺序分段,排列后赋予情感朗诵。
吟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读诗方式,更像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包含着艺术审美和艺术意蕴,在小学的语文课堂的朗诵教学中引入更深层次的吟诵教学,是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全面的语文素养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苗苗 韦冬余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J].课外语文,2018,(19)。
[2]杨帆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古诗词的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3]蔡宇行 小学经典诗词吟诵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4]杨莉声 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孔玥 吟诵古诗词文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效益[D].辽宁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魏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内容论文; 学生论文; 经典论文; 诗词论文; 节奏论文; 情感论文; 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