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特征研究论文

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特征研究论文

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特征研究

卢新伟,雷 斌,李婷婷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 健身气功是我国独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被高校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查阅有关健身气功在高校中教学的文献资料,发现健身气功与其他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在教学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教学对象的年轻化、知识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技术动作的细腻化;教学中渗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研究健身气功的教学特征,旨在不断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特征

1.前言

从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到2003年健身气功成为第97个体育项目,再到2017年健身气功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以及世界健身气功日的确定,健身气功事业开展的如火如荼,对内加紧站点建设与功法普及,对外加强国际交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有着独特的健身价值,逐步被大众认识和追捧,形成新的全民健身热,并成功被纳入全国性的健身运动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1]。截止到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办过八次,可见健身气功项目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也表明其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与发展。与此同时,如何准确的掌握教学对象、健身气功项目本身及教学过程的特征,成为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高校中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各项特征进行探讨,为其在高校中的教学提出建议。

2.教学对象特征

2.1 结构单一,可塑性大

高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20-24岁,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主体意识、丰富的情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各方面的大力倡导下,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的倡议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丰富了体育锻炼的载体,创新了体育锻炼的手段,培育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这个黄金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生理机能已接近成人水平,形成了完善的自我观念;对于新生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及接受能力,具有宽广的视野,可塑造性大。

2.2 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储备量大,已经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渐全的知识体系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生有着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充满乐观和自信的进取精神,能够把知识变为自己精神财富[2],这样的知识水平对于健身气功的学习已经足够。在理解能力方面,大学生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已经占据优势,学习活动中能够快速理解、接受所学内容,发挥自身的潜能,同时大学生也对自己学习的方略有着独立自主的意识,对体育学习活动有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2.3 运动能力强,技能形成快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3]。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接触的运动项目更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增加,对于体育运动项目有更深的了解,在运动技能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掌握的运动知识更为广泛,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具备运动能力强,体育技能学习快的特点。身体条件的成熟,思维活跃程度的提升,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运动条件。现在的大学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与规范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高校体育教学重点。在此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经过模仿动作-复习动作-熟练动作的过程,最终完成一项体育项目的学习,技能形成快。

2.4 需要锻炼,重视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当前的大学生活中存在着由于生活不规律和缺少锻炼引起的种种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在年轻群体中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例如中国现在大学的教育机制是进入大学困难,出去大学容易,这就导致学生在高中升学压力后,自控力减弱,向往安逸的生活,缺乏基本的身体锻炼,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思考,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理念进入人们的视线,健身气功做为载体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随着大学生对健康认识程度的加深及对自身健康要求的提高,追求养生成为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得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得到发展,并且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从气功的起源到道家主张“道法自然”的传统思想,再到两汉时期的马王堆导引图,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气功功法,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动作名称,第三式老骥伏枥,它出自曹操的诗《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第四式纪昌贯虱,出自《列子·汤问》等等。这对健身气功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健身气功。其中还蕴含着诸多传统哲学思想,祖国医学的辩证思想,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历史的长河中,健身气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当代医学也证明了古人的科学智慧。在科学不断进步的当下,健身气功经受住岁月的洗礼,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形成了富有鲜活生命力的体育文化代表。融合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品质,在现代体育精神的引导下,健身气功在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健身气功独特的价值特征

3.1 阴阳学说是健身气功技能形成的理论基础

五行,即木、水、火、土、金。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是体育养生的认识方法也是,也是实现阴阳平衡的方法。表现在自然界中的万物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在一定的方向和序列顺序中不断发生、发展和变化。五行中的每一行既可生他,也可被生;既可克制他行,也可被他行所克制[4]。例如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六种发音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三焦,同时又是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顺序。又如健身气功·大舞功法的动作,开胯势对应肝,抻腰势对应心,震体势对应脾,揉脊势对应肺,摆臀势对应肾,也是五行相生的规律。通过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的规律,使人体的多个器官都得到锻炼,保持人体的健康生命状态。

3.2 五行学说是健身气功实现阴阳平衡的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生命活动,本于阴阳,调和阴阳是体育养生的重要法则。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万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表现在事物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方面。对于健身气功而言,阴阳学说是健身气功技能形成的理论基础。在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九种功法,88个动作中,阴阳学说被充分寓于其中,在健身气功锻炼的调身、调息、调心以及功法选择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易筋经功法中的动作,韦陀献杵第一势的两肩胛骨先向中间脊柱处内收(阴)与合掌于胸前的含胸开背(阳)是阴阳对立的体现;出爪亮翅势的两肩胛骨及胸部“云门穴”的开合,两掌前推过程的松紧交替是阴阳互根的体现;出爪亮翅势的两掌运用内劲先轻如推窗,后重如排山,收掌如海水退去的过程也可以体现出阴阳消长;倒拽九牛尾势中腰的转动带动两臂的转动,其中的虚实转化则为阴阳转换。

3.3 整体观是健身气功技能形成的价值保障

《条例》中关于饮用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防汛抗旱、岸线保护等均有明确要求,建议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狠抓行政许可制度落实,加强岸线管理和河道巡查,进一步加大省市联合执法工作力度,组织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处理水事纠纷,共同维护太湖流域水环境,维护法律尊严。

3.4 三调合一是健身气功锻炼的基本要素

高校中健身气功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除基本教学方法外,健身气功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健身气功的教学可以采用快讲慢练或者慢讲慢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对各项功法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发展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解技术动作与原理,再将每个技术动作进行细化,做到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对所教内容研究之深,教学方法手段之多,对整个教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教学特征

4.1 健身气功教学中渗透着传统文化

1.3 观察指标 中老年组其它治疗措施基本一致,包括均给予戒除烟酒嗜好和不良饮食习惯,清淡饮食、抬高床头15度等一般治疗。2组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8周时随诊及填写RDQ评分、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级量化问卷并行胃镜检查,通过前后积分对照,组间疗效对照评价疗效;并于停药后第2、4周时随访,观察停药后症状复发情况。

4.2 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所谓“三调”,即是调身、调息、调心,它是健身气功锻练的基本要素。所谓“合一”,就是在健身气功锻炼中将调身、调息、调心三者进行合理的调节合而为一,也符合整体观念的思想。健身气功的调身是一种以特定的技术动作,循序渐进,练养结合的健身手段。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根底,是健身气功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息是指在健身气功锻炼中的呼吸过程和对呼吸的控制,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重要措施。调心是对心理活动的调整,主要通过意念的回归、注意力的集中,来达到“意守”的境界。在健身气功锻炼中应将三调合一贯彻始终,协调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一种无形胜有型的状态。“调心”要注意涵养道德;“调息”要有意识的运用腹式呼吸;“调身”要形正体松[5]。三调合一最重要的是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才能实现健身气功锻炼的真正价值。

整体观,是对事物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看法。健身气功中的整体观包括人体整体观和天人整体观。整体观的中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是健身气功技能形成的价值保障,它作为绵亘中国古代千年的主导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极为深刻。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健身气功技能形成的价值保障。它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继承道家的传统观念,利用自然规律,使生命在自我调控中得到延续。健身气功的传统理论基础之一就是整体观念,在目前推广的九种功法中,都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思想,贯穿始终。在功法技术中强调整体锻炼,人体内环境的整体性、精神与形体的统一性都使得健身气功具有重要的哲学思想与中医思想。

人类道德是知与行的统一。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必须以心理和行为的统一为标准,强调道德的双修。“学之以至道善德,其人到老长,乃复大益善良”“若德性不修,而单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涵养道德是一个调心的过程。健身气功的“调心”可以将人的心理调整到松静自然的状态,来追求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人生境界。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精髓。在健身气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遵守自然界变化的基本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对健身气功功法有正确的认识,在练习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良好的心境,通过意守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品德及观念,陶冶平和的性情,达到身与心的平衡,从而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此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开发了中国健身气功APP,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官方推广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各项功法,反复观看技术动作,研究技术动作的重难点,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使学生准确的掌握整套功法的技术动作,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及学生学习的效果。

4.3 注重涵养道德的双修性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李渔的编剧艺术“三美说”涵盖了情节、人物、语言、文化功能等诸多方面,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戏剧艺术的叙事机制。如在故事情节上,他提出“有奇事,方有奇文”;在人物塑造上,他指出“说一人,肖一人”;在戏剧语言上,他强调“于嘻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在文化功能上,他主张“正风俗,警人心”。毫无疑问,李渔的这些观点已成为我们今天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编剧理论体系的宝贵财富。

(30)2008年,政府投资,大家一起动手清走垃圾,疏浚河道,死水变活,臭水沟变成绿色“休闲廊道”。 (2011·《人民日报》)

4.4 形神共养的特殊性

健身气功的习练讲究形神兼备,形神共养,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坚持健身气功的习练,有助于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调和、脏腑得以调理、元气得以充沛、机体的抗病能力得以增强,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6]。健身气功·五禽戏注重五禽神韵,以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神态做为学习的重难点。老虎的威猛;麋鹿的轻捷;黑熊的沉稳;猿猴的灵活;飞鸟的挺立,都体现出五禽戏对于“形神合一”的重视。在健身气功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五种动物的姿态,做到身形的相似;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五种动物细微的神态,做到身形和神态的统一。通过模仿五禽神态,可以改善呼吸机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增强精神状态和自信心,使机体达到形、意、气合一的状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4.5 技术动作的细腻化

健身气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技术风格。它十分注重细节,将脏象、经络、精气神等微观特征融合在一起,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功效,使得技术动作更加优美、细腻。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技术动作的细腻化,以腰脊为中心,以四肢的伸展为动力,要求姿势的转换要如行云流水般自如。例如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接上一式五劳七伤往后瞧,身体重心的转移、脚的开立、两掌的上托、马步的高低、头部的摇转以及身体的还原,都需要注意动作的圆活,速度的缓慢,在摇转时颈部和尾闾就像两个轴在做相对的运转一样。在教学中注意动作的细腻化可以帮助人体经络疏通,去除心火,达到健身气功独特的健身成效。

5.结语

健身气功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发展就必须通过学校体育来继承与发扬,那么高校体育教育则是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好高校平台,积极推广健身气功功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健身气功的独特价值。积极探讨健身气功在高校中教学的教学特征,把握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遵循民族传统体育所特有的教学特点与原则,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 武.健身气功发展趋势及推广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2):97.

[2] 黄 薇.试论现代大学教学的特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02):9.

[3]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293.

[4]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50.

[5] 司红玉,张振东.健身气功“三调合一”技术之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9):74-77.

[6] 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8.

作者简介:

卢新伟(1993—),男,山东淄博人,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促进;

雷 斌(1969—),男,湖北随州人,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促进。

现代网络舆情具有形成迅速、规模大、用户复杂的特点,如不加以控制,极易引发剧烈的社会问题。网络舆情多发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0.16730/j.cnki.61-1019/g8.2019.06.089

【责任编辑 田泽鑫】

标签:;  ;  ;  ;  

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