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雅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二区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又加强其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皆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这种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时加强其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心理障碍;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9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恶化,近年来肿瘤呈现出了发病率高以及趋于低龄化等特点,是当今威胁中国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报道[1],目前在国内每年新增的肿瘤患者有160~200万,而最终死亡的人数约有140万。肿瘤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加上担心预后效果,通常会伴随着焦虑、抑郁、恐惧等不安情绪,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及反复发作,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此重视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结合心理学及护理学知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研究主要对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取得较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皆经影像学检查并确诊,且自愿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并排除有精神病史或认识障碍者。80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48.25±7.41)岁;病程1~9年,平均(3.25±1.41)年;基础疾病为:乳腺癌22例,肝癌10例,肺癌19例,结肠癌6例,食道癌15例,其他恶性肿瘤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没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入院介绍、药物干预、疼痛干预、运动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又加强其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如下:
1.2.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时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个全面的评估,并了解其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度等,同时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讲解每项问答的意义及重点,并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专门人员收集并计算分数,根据分数判断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
1.2.2心理分期疏导 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期护理,在治疗的前期时,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热情的接待、微笑服务,及时给予健康宣教,并告知医院及主治医生的基本情况,讲解有关于肿瘤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日常注意事项,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肿瘤患者最常用的治疗为放疗及化疗,不管哪种治疗方式皆会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浑身无力、食欲不佳、脱发等,容易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增加恐惧、自卑心理,护理人员需提前告诉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与预防护理方式,也可以让治疗效果较佳或成功的实例病人现身讲解,减少其内在的恐惧感与心理压力,此外需保证患者治疗期间住院环境的舒适、安静、卫生,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其陌生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通常由于长期受疾病副作用的折磨,加上病情未痊愈,往往会更加烦躁易怒,甚至可能产生自杀念头等,为此护理人员需更加主动给予心理疏导,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告诉患者将会采取其他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相信当代医学的进步,配合后续治疗。同时可以给予音乐干预,对患者音乐喜好、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做出评估后,与患者协商挑选适宜的7~8首音乐歌曲,固定音乐播放时间,使患者心态放松[2]。
1.2.3社会及家庭支持 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家人,家人在患者生病期间,同样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及经济压力。家人的态度与反应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与治疗的心态。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将会使患者感受到关爱与尊重,并建立正性健康的情绪。医院应定期宣传肿瘤的相关知识,使家属与患者对该疾病的治疗过程有相应全面的了解。此外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家人及亲友的沟通,了解其家人心理,并安排家人及亲友定期来院看望患者。也可以鼓励患者与其他患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发展友爱互助相互鼓励精神。使患者得到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1.3 评价指标
3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价。量表共有20项内容,每块内容分为从无、有时、经常、持续四个等级,按照严重程度分别对应1、2、3、4分。焦虑、抑郁等级划分为:没有(50分以下)、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高于7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焦虑、抑郁评分采用(x-±s)来表示,并用t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皆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这种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肿瘤患者在最初患病期间往往不能接受事实,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加上对环境及疾病的不熟悉,容易忧心忡忡,多数家人及患者本身都“谈癌色变”,同时也对后期治疗带来的疼痛、脱发、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产生担心,容易伴随着悲伤、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失去生活的信心。有研究显示[3],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大于正常人群,且二者具有紧密关联,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改变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活动来影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发生,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肿瘤患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心理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护理学相结合的知识,通过日常的人际交往、沟通、行动等方式来影响及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临床越来越多的实践研究证明,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加强心理护理,对防癌与治疗具有双重作用。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后较多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而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这种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及时评估,焦虑、抑郁程度测评,可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心理状态有个细致的了解,从而好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为后期的心理护理开展奠定基础。肿瘤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其心理状态往往各有差异,研究中我院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期的心理辅导,使得整个护理更有针对性,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肿瘤患者通常自认为治疗无效,怕拖累家人也担心巨额的经济负担对家人造成的困扰,及时给予社会及家属的情感支持,可以有效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降低其孤独与失落感,使患者充分感受到生存的价值。
总的来说,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评估,并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静.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心理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94-195.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02):162-163.
[3]管健,介小霞.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282-283.
论文作者:申雅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肿瘤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两组论文; 状态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