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部门预算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算论文,几点思考论文,部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部门预算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借鉴国外做法并结合我国情况,我国部门预算内涵和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从构成上讲,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部门所获得的政府性财力必须完整地反映在预算里,其支出也要相应地全部体现出来。部门预算既要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要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要包括一般预算,又要包括基金预算;既要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要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要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要包括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二从类型划分上讲,部门预算基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党政团体机关,包括党委、政府以及人大、政协、党派团体机关;一种是经费不便于纳入上述范围的一些单位,如相对独立的科研机构、学校、地方武警部队等;再一种是企业部门,随着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到位和政企分开进程的加快,某些国有企业逐渐成为没有主管机关的经济实体,在财政投资不可能完全退出国有企业领域的情况下,应该相应设立一个“企业部门”,以理顺财政对国有企业投资的管理。三从编制程序上讲,应该理顺财政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是: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分析基层会计单位的收支预算建议计划,然后编制部门收支预算建议计划,送财政部门审核(一上);财政部门审核后提出意见,反馈到部门(一下);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对收支计划进行审查论证和调整,形成正式方案(二上);财政部门综合平衡,确定预算草案,经同级政府审定、人大批准后形成正式预算,财政部门将预算批复到部门执行(二下)。四从编制方法上讲,部门预算要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要,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
二、目前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预算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虽然也强调预算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决算上,而淡化了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缺乏具体措施,预算的制约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或根本没有),预算的审批程序不严密,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分析不到位,从而使部门预算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也能以体现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②预算部门缺乏调查研究。预算部门疲于应付下属单位的伸手要钱,日常忙于调整追加预算,难于调查研究,时而出现信息不灵、情况不明、问题不清等现象,预算的调整也难免不出现偏差。③预算编制方法简单化。编制预算一般都采用“基数加增长”的简单方法,对变动因素分析不到位。由于编制方法简单,短时间内成型出台,其结果一是不够完整、客观和真实;二是利益分配失衡,包括项目间的不平衡和所属单位间的预算资源分配不均等。④预算下达执行时间长。由于财政和预算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使预算下达执行时间长,对所属单位预算的批复甚至接近年中才下达,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困难。⑤强调预算控制,忽视预算管理。预算部门往往重视预算资源在下属单位之间的分配而忽视了对预算的管理,包括对所属单位预算的管理,如预算外的违规收支、损失浪费、随意扩大支出范围、项目的随意变更或互相挤占等,甚至出现支出的失控,使得预算管理苍白无力。⑥预算编制人员素质不高。一些部门预算编制人员业务不熟,部门对所属单位预算编制人员培训指导不到位。有的单位预算编制人员完全不了解《预算法》,对一些财政和会计知识掌握不多;有的甚至不懂什么是预算科目,致使预算科目使用混乱,张冠李戴,出现不是编制预算,而是“编造”预算的不正常现象。
三、完善部门预算的主要措施
鉴于目前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部门预算已迫在眉睫,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来配合部门预算的改革。①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②细化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大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好预算编制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编制前要核实各项基本数字,包括机构、编制、人员、业务规模、经济指标、经批准的事业发展规划等。这些资料都是编制预算的主要依据。二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按定员、定额、专项编制预算,对不同项目采取定员、定额的不同方法进行分配。没有定额或定额不健全的,要制定和完善定额,要把临时专项与传统专项区别开来。三深入调查研究。要通过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资金需求情况,确保预算有的放矢。四对上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清理。分析方法应采用对比法和因素法,通过分析为当年预算提供更多的依据。另外,在预算编制中,应充分考虑到政策、物价、市场变化,事业发展,社会发展等可变因素。对这些可变因素要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判定,尽可能使预算分配贴近实际。还应改变传统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法”。这是近年来预算改革中的通常做法,使预算更客观、真实,利益分配更趋于公正、合理、稳妥,减少人为因素的弊端。编制中要正确使用预算科目,保持预算科目使用口径的一致性。对于特殊项目应认真研究,合理归属预算科目,以保持上下的一致性、历史的一致性,使预算更科学化、规范化。部门预算必须量入为出,留有充分的余地。预算要留有足够机动财力(预备费),以用于不可预见的特殊支出。五部门预算必须落实到单位、到项目,特别是基建项目、固定资产购置项目等专项资金,要有明确和严格的使用界限。③强化预算执行中的平衡,切实做好预算的调整。年初安排的预算只是相对的平衡。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这种平衡往往会被打破,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应严格控制,一般遇到以下情况才能进行调整,如国家出台的政策性支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机构的重大改革;经批准的新建基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