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论文_孙琦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论文_孙琦

孙琦

陕西省韩城市建筑工程管理处 陕西韩城 7154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与我们日常的居住息息相关,因此,一旦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过关,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后期使用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如何可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也是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研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呈喷薄式速度急速发展,在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带动下,建筑业的发展也可谓是突飞猛进。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人们对建筑设施设备的需求增加,倒推了建筑行业的革新和发展,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标准提高,以政府机关为主体的监督队伍对建筑工程工作的质量的检验和监测标准也随之提高。

1目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的主要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很多施工单位根本没有设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因此,这就更谈不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对于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很重视,但是,相关的制度和规章一直没有出台,也没有针对性的相关条款,因此,对于一些施工出现问题的内容,监督管理人员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所以,这就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威性,从而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非常的不利。

1.2质量检测工作要点认识不足

部分工程检测单位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内容中的要点认识不足,造成一些检测人员分不清工作中的轻重缓急,把一些重点检测工作放在后面,甚至出现错误,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

2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那么监督管理人员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之前,就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让监督管理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应的法规内容,施工单位也要根据法规内容,进行自身施工单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管理办法,对于那些违反建筑工程质量要求和标准的人员,要坚决的处理,对于那些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做的很好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奖罚分明,真正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

2.2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

质量检测工作开展前,先结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相关法律发规及技术标准等建立质量检测方案,并向施工单位交底,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工作次序,以及人员的相关工作范围、责任等。在整个质量检测工作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把控住检测方向,认清工作要点,把梁板钢筋保护层、梁柱混凝土强度的实地检测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位置,同时也不能忽略钢筋间距、砂浆、板厚等方面的质量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哪一部位出现质量问题,都要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监督其尽快整改。由于功能、使用等方面要求的个性化、多元化,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一般比较复杂,使得质量检测工作也比较复杂,对此检测单位要合理布局、科学分配、分清主次,顺序开展检测工作。总之,在整个质量检测过程中,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予以指导,在方案的导向下分清主次,有侧重、有次序的依次开展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

2.3质检措施和手段

监督和检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安全时,有几点需要被特别注意。一为加强实地检测的针对性、抽检的严格性,不论是代为监督的机构,还是专业的监督工作者,都要严格遵从技术管理标准,进行查验和监察。查验完毕后,须将具体的检测流程、查验细节,一一告知监督站和施工者。二为查验结束后,监测方提出的具有局部影响性的方案,须在双方权衡利弊、妥协一致后,才可贯彻执行。同时要注意监测方和监督方案提出者的主体要保持一致,外聘检测由监测和查验单位制定方案,并提交至监督站予以审核,监督站由监督机构直接制定方案即可。三为在实地检验和监测过程中,要清晰的把握监测重点,采取常规有效、科学、简单易于执行的方法,各监督人员分组查验,提高检测效率。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常规检测过程中,面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但在施工现场又不能继续查验的组件,应检验具有针对性的关键部位,实事求是的反映客观现实。

2.4采用先进设备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检测的设备、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检测单位应利用这些硬件方面的优势创新检测方法,不断增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水平。为此,要更多的应用先进、效率高的检测设备,如楼板测厚仪、混凝土裂缝检测仪等。使用新型检测设备之前,对设备的外形、技术条件等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符合质量检测要求。创新的检测方法也要测试其合理性,通过审核后才能真正的应用于实践。检测人员在工程现场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对主体结构构件进行抽查。这种检测方法实施时,合理确定抽样数量是关键,一般遵循选择同类构件中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和负载效应相应较大的构件的基本原则。样本容量要高于总数的11%,且样本有代表性,否则难以保证抽样检测的可靠性,这样会造成检测结果无效。如,对于混凝土试块进行随机抽检,指派专人按照技术标准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度、抗渗性、抗压性等,以及混凝土混合材料等,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都要进行严格技术检测。对于梁板钢筋,要截取梁柱构件已经焊接好的一段钢筋进行检测,遵循随机且有代表性原则。在随机抽样检测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采用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两种方法进行主体结构抗压强度检测。动态检测法:在起振器脉冲、共振的作用下。对构件的振型、频率等进行测量;静态检测法:通过超声脉冲阀、回弹法、雷达法等对构件质量进行测量。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混凝土构件不适合采用静态检测法,如地下室底板等。遇到结构复杂部位,可以综合采用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全面缺乏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安全。

3注意事项

(1)监督管理人员在查验和监测的过程中,要将自身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施工重地,安全事故多发,因此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2)整个检验和监测过程,多方监督主体都应到场,认真负责,切实为建筑质量安全把关。(3)对于监测完成后监督方提出的意见,应在权衡利弊,计量得失,仔细研究考虑后予以贯彻和实施,切不可鲁莽,盲目推行。(4)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必须要熟悉指定检测流程,强化监督意识,注意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另外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挥监督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而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分清主次,有序开展检测工作。同时,加强主体结构质量的现场检测,采用抽样检测及动态检测法、静态检测法等,使用新设备、新技术,进行检测方法创新,一经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参考文献

[1]葛贝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139.

[2]程小宁.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11):54-55.

论文作者:孙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论文_孙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