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这项活动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地预习习惯,提升预习水平。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注重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在预习中因为个体的差异化,经过加强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下面就对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工作开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阅读能力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can help students form a good habits of preview,raise the level of its preparation.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through the preparation before activities,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individuals in the preview,strengthening training,raise efficiency of reading teaching in class.Here are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e author briefly analysi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preparation work before class,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Preview before class;Reading ability
前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对常规预习、重点预习,采取了以教师指导为主,以小组形式为主,以学生个体为主和朗读预习为主的方式。课前的预习指导主要是严格按照学生的自主性,内容具体化和动静结合的原则,实现课前的有效预习。
1 小学语文课前教学的预习方法
1.1 常规的预习
常规的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解决其读、画和查。读是指学生能够自读,基本上达到熟练和连贯,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画则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所不理解的字、句、词能够标注出来、画出来。查主要是查阅工具书和有关的资料,将其之前所画出的凝点问进行解答,这些通常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而老师需要做一些检查测试工作,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有所掌握。
1.2 重点预习
重点预习通常是指按照所学的课文载体、知识类型和要点,实现有针对性地的预习,除去常规的预习以外,老师需要在课前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比如说:在讲《梅花魂》的时候,课前需要给老师布置一些预习题:第一,文中主要有表述哪些人物,并且其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于梅花的品格进行分析,魂又是什么意思?第三,梅花虽然是有名的花,但是为什么说梅花魂呢?第四,课文就主要围绕着美化写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五,课文是怎样表达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想感情的。第六,梅花魂的内容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对预习之前设问,布置一些简单的问答,随着对阅读的深入,提出的问题难度不断的增大,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能够认真的阅读,课文,促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前的预习,逐渐掌握相关文章规律,进而有效的提升其自学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扶着老师伸出探路的拐杖,进而养成一个自学的习惯。
2 课前预习的其他方式
2.1 以教师指导为主的预习
教师是一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教师鼓励、引导,对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地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地作用。自主学习意识将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者就认为若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需要提升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认真研读重点的篇章,提出了有思考价值、有吸引力地问题,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学习有兴趣。除此之外,注重落实课堂的检测、落实,以避免雷声大和雨点小地不良习惯存在。
2.2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
在由老师指导课文的预习后,学生就逐渐的掌握预习方法,转入新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以自愿组合的形式,按照习得方法,一起预习、学习,相互影响、启发,进而形成一个预习的浓厚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以学生个体为主地预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和同学合作预习就是个体预习地基础,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训练后,能够摸出预习的门道,在课堂上能够尝到预习地甜头,将其预习作为一个习惯和兴趣。进而便可在教师的预习题的提示下,能够自觉地预习,进而进入了自为的阶段。
2.4 以创造性为主的预习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由老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预习题的设置角度、思想、做法,经过教师指导,把其内容能够充分的体会和把握,进而逐渐内化成独立地预习能力。作者进而鼓励学生严格按照课文自主设计预习目标,实现了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期间在由老师进行点拨、指导和鼓励。但是在学生仿照老师设置问题的时候,不能机械式的模仿,老师还是需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点拨,进而发挥出思维创造力,以达到预习效果。
2.5 诵读预习法
诵读预习方法主要是学生经过诵读、朗读的方式,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农村家庭一般都是以村庄所聚集的,同一年级的学生较多,教师经过把他们编写成一个学习的小组,能够便于合作交流学习,进而共同解决了一些小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不认识的字、不会组的词,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他们都读得比较好,学生在表演读的时候,心灵就受到其课文中人物的精神震撼。
2.6 对作者的预习
在语文课前的预习过程中,研究、了解课文中作者的背景情况,作者生活是在一个特定年代,而时代背景就给其文章打下深深烙印,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体现出作者审美情趣。比如说:杜甫是在唐朝由升转衰的过程,他的作品主要是关注了人民现实的疾苦。在了解作者基础上,对课文理解也就更加容易,经过对杜甫的生平和风格进行了解,之后再读《春望》这首诗,其感情基调就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地形象就跃然至上。
3 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第一,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原则,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在进行课前的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地课前预习,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的作用进行消弱,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的设计预习题,进而检查评价的措施都促使教师主导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获取更为真实的收获。
第二,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材料、学生特点,制定出课前预习内容的具体化,而学生课前的预习过程应该做到精思化和求异化。具体化主要是指翻书式的预习,预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出学生的耳、口、眼和手器官。精思化则是指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为预习而预习,需要学会思考、质疑,促使大脑能够充分的运转,使得学生养成一个边读书和边思考地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提出,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发挥自己理解与讨论的结果吻合度,进而激发出心中的成功快感,这种快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
4 动静结合、连续性的原则
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想上提升课前预习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绝大部分同学对其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完成。把预习做好后,教师上课就变得较为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能够把多的时间用在拓展知识上,在40分钟内,写生将学到更多知识,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习是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方法,经过预习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以提升,特别是对于可塑性较强地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得他们能够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预习习惯、养成教育,其任务则是更加的艰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青海教育2014.22
[2]朱素林.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31
[3]陈益丽.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9):87
[4]邵志彬.浅谈如何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J].新课程:小学,2016(8)
[5]孔红娟.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J].速读旬刊,2015(3)
[6]黄予.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J].新课程导学,2012(3)
论文作者:肖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课前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老师论文; 作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