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高淑珍

高淑珍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 733299)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手段。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34例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按照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前67例患者为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后67例患者为观察组,配合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3.58%,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肺血栓;循证护理

在临床上,因为各种栓塞阻塞肺动脉系统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被称之为肺栓塞[1]。特别是脑卒中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这种病症在临床上较为严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所以临床上对这种病症主张进行主动治疗,但是因为病情的特殊性和患者的心理问题等原因,单纯进行治疗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为此还需要配合适合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指导,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对我院的13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这134例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73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6岁,最低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56.8±13.2)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对患者的诊断符合相关病症的诊断标准。患者的最长病程为48个月,最短病程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23.4±2.7)个月。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常规的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配合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开始,护理人员需要走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兴趣、爱好等情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量身制定合适的护理干预模式。

治疗干预,积极配合主治医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帮助患者纠正其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努力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脂;

监护。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如果患者的四肢肌力情况出现较大变化,且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等状况,那么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CT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药物干预。为患者皮下注射4000I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进行2次注射,如果给药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话,以500ml剂量为宜,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

强化基础护理。严密各项基础护理的操作流程,对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模式和排班时间进行调整,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干预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同时在护理进行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想法,改进护理模式,以便于更好的服务患者;

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注意患者的营养护理,也要注意患者的戒口。食用清淡的食物,切勿食用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要戒烟酒。鼓励患者多喝水并保持大便通畅;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因为自身疾病的影响,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需要对患者进行安抚,介绍同类疾病治愈的病例,并为患者普及一定的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学会必要的自我预后措施。

1.3效果判定

如果患者恢复显著,且情绪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对于相关的病理知识的了解和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80%,对护理的满意度≥80%,说明护理显效;如果患者恢复较好,且有良好的情绪,无较大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对相关的病理学知识的了解和预后制止的掌握<80%,且≥60%,对护理满意度<80%,≥60%,说明护理有效;否则护理无效。[注: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有效护理患者65例,护理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有效护理患者56例,护理有效率为83.58%,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上,脑卒中是一种高危疾病,这种疾病发病较为隐匿却迅速,大多书患者都为高龄群体,但是近些年这种病症开始向年轻化的方向蔓延,发病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3]。很多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脂等病症,而且大多数患者都有吸烟喝酒的习惯[3]。而以上病症和习惯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静脉血液出现瘀滞,更有甚者可能造成患者的静脉系统内皮损伤或血液系统出现高凝状态,最终导致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发病。

临床上治疗这种病症的态度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也基本上是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过于危重,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需要给氧治疗[5]。但是因为基本的自身特点等原因,单纯的治疗并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摆脱痛苦,所以在治疗的基础上需要配合有效的干预。传统的干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不能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指标,使患者在很多方面面临着安全隐患。而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来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更高,说明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对该疾病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循证护理模式区别于常规的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主要以科学的指导为主要前提,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开始接触患者之时就已经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及其患者病情的了解,制定有效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为患者配合更加严密的护理干预。而且循证护理模式在对脑卒中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了周密的检测,可以不断的针对当前的情况调整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到了与时俱进。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常出现凝血机制的紊乱,血液常常表现为高凝状态,所以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卧床休息,而循证护理针对于此,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合理的强化了基础护理,使各项护理更为紧凑,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因为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疾病有了本质性的认识,了解了一定的预后干预模式,也树立了接受治疗的良好心态,所以说这是一种对患者生理和心理进行干预的有效护理手段,因此效果显著。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对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瑞,纳丽,王海桃.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7):512-513.

[2]田洁,陆学兰,贺金平.护理程序运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21):526-527.

[3]谢俊清.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4,41(06):872-873.

[4]崔自芳.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7(11):196-190.

[5]龚静山.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23(10):632.

论文作者:高淑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高淑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