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课堂论文_林四进

同样的课堂论文_林四进

林四进(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9)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171-01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在激烈地讨论时,有个别后进生总是无所事是。后进生总是最不受同学关注的,也总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当他们被点名回答问题时会听到同学的窃笑声,当他们回答错误时会听到同学的起哄声。他们回答问题时会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声细如蚊……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对后进生的鼓励方法,采用各种鼓励方式、多种评价方式来激励后进生。有时对个人进行评价;有时对小组进行集体评价;有时把两种方式综合起来,把个人的成绩也记入小组成绩中。但不管是哪种方法,他们依然无法自信地走上讲台,依然无法用洪亮的声音来回答问题。直到那天,奇迹出现了,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那是五年级一班的一节数学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也就是提前让学生按照“读、划、写、练”的步骤去预习。因为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有很强的迁移性,多数同学只要认真预习,都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无师自通。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里解决疑惑,然后我照例将全班分成了4个小组来比赛,我同样准备了四组题,抽签定。但我只在比赛的规则上略施小计,竟然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以前的参赛选手都是由小组推选或老师指定,小组推选都是清一色的优等生,老师指定绝大多数都是后进生,当老师点到后进生的名字时,他们很不情愿地站起来。这样并不能调动后进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这次我要求参赛选手有所改变。第一轮选手由本组推选,当然,每个组的优等生就变得炙手可热;第二轮选手由老师指定,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中奖”(为了公平一般都指定中等生);第三轮选手由其他组交换指定,这就给每个组的后进生提供了粉墨登场的机会。

我刚宣布完规则,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自由准备时间里,每个同学都准备得很认真,尤其是各组的后进生马上就被“重点保护”起来了,有“一帮一”的,有“几帮一”的,有主动询问的,教室里热开了锅。班上的后进生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感受到了全组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他们也开始懂得关心集体了,担心自己会影响小组的成绩,因此都虚心地请教、认真地学习。

有个后进生看了看其他组的成员之后,还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地说:“我肯定能得第一名。”

那一刹那,我被他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了,那可是我从未在后进生脸上看到过的表情呀,那种表情有个好听的名字——自信。

比赛开始了,第一组被点名的是班上最调皮的后进生——王浩,其他三个组的同学可高兴了,而第一组的同学却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像比自己参加比赛还紧张似的,我也受到他们的情绪的影响,变得紧张起来,甚至为他担心:王浩能做对吗?他即使做对了,能讲得清楚吗?如果他做不起,他会不会对学习更没有兴趣呢?只见王浩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

6.8×12.5×0.8

=6.8×(12.5×0.8)

=6.8×10

=68

然后王浩就开始讲:先算12.5乘0.8得10,然后6.8乘10得6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小组的同学顿时松了一口气,先前的担心、紧张烟消云散。可这时其他组有同学提问了: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王浩脸涨得通红,吞吞吐吐地说:我用了乘法……乘法……第一小组的同学不约而同地用双手比划小括号提醒他:把两个数结合在一起。王浩终于明白了。大声地说出:我用了乘法结合律。

“耶!” 第一小组的同学高兴得跳起来了,为他们的英雄欢呼。

“啊?” 有的同学惊呆了。

“哎!” 其他组获胜的机率减少了,一些同学有点失望了。

而王浩却开心地笑了。

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呀!

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的心也随着激烈的比赛有节奏地跳动着,一个接一个的惊喜让我有些喜上眉梢。

然而,峰回路转,轮到第四小组参加比赛了,其他组的同学都高呼着同一个名字“李媛媛,李媛媛……” 而第四小组的同学却坚决反对,大声地喊到:“李媛媛不算,李媛媛不算。”因为李媛媛是我们学校的一名智障儿童,比我们班的孩子大两岁。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些犹豫了,到底该不该让李媛媛参加比赛呢?我不动声色地看着全班同学,却发现李媛媛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一丝惊喜。也许她早已被全班同学、甚至被老师遗忘了,而这时他的名字却如雷贯耳。她受宠若惊了。那一刻,我毅然决定让李媛媛代表第四小组参加比赛。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是我们5.1班的一员,都是我们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都想为我们这个集体争光,对吧?”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对。”

“既然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我想李媛媛同学的想法也和我们一样吧,那就让我们给她一个机会吧。我相信她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表现的。我们第四小组的同学可要相信自己的同伴,李邹媛媛加油哟!”就这样,李媛媛在第四小组的呼喊声中笑嘻嘻地冲上了讲台。也许老天也在帮她,她抽到了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

0.25×17×4

=0.25×4×17

=1×17

=17

她用那并不清楚的口齿说到:刚才他们都教了我的,0.25乘4很简单,得1……她话都没说完。“啪啪啪啪……” “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

再看看李媛媛,她正用双手捂住了她那通红的双颊,不好意思地偷偷地乐呢。

在那时,我的脸也变得滚烫了,是激动,更是惭愧;是惊喜,更是自责。作为他们的老师,我竟然一直没发现他们竟是如此可爱、如此聪明。

我不禁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番话:“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急忙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论文作者:林四进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同样的课堂论文_林四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