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研究论文_杨枫

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研究论文_杨枫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台州 318015)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间质瘤恶性15例、良性7例、交界性8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钡剂造影;CT扫描;影像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73-02

在临床消化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较为常见,该病症以干细胞非定向分化为主要表现[1]。近些年,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析CT扫描以及钡剂造影后的影像学资料,使得人们对该病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作为现阶段临床广泛使用的诊断方式,CT扫描能促使胃肠道间质瘤达到较高检出率,从而为该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从而对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8.12±3.18)岁。 临床主要表现:食欲减退、腹部剧烈疼痛、四指按压腹部包块感明显、大便呈黑褐色,且一些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全性肠梗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具体为:根据1:2比例稀释钡水后,指导患者口服200mL。然后对患者胃肠道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间隔时间为15min/次,对其压迫相、充盈相、黏膜相进行观察。然后采用螺旋CT扫描仪(产自西门子公司)进行CT扫描,采用5mL碘海醇对患者实施外周静脉注射,将药液采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静脉血管中全部注入。以动脉期25s、静脉期70s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认真分析扫描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

2.结果

2.1 间质瘤性质、部位

30例患者中,间质瘤良性8例、恶性15例、交界性7例。病变组织集中部位:(1)肠道部位10例,其中位于空肠者4例,即1例恶性、1例良性、2例交界性;位于十二指肠者5例,即1例恶性、2例良性、2例交界性;位于升结肠1例,为恶性。(2)胃部17例。即11例恶性、5例良性、1例交界性。(3)腹膜部位3例,为恶性。

2.2 CT影像特征

经CT平描:(1)8例良性胃肠腔受压变窄,且胃肠局部腔壁增厚;平扫表现为边缘较规则,密度均匀;其中1例存在条状钙化灶,内部见点;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匀强化。(2)7例交界性经扫描显示病灶肿块同时向腔内外生长,且边缘比较规则;其中1例平扫密度均匀,4例经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匀强化;另外2例内部存在圆形不强化区或者不同强化区。(3)7例恶性均显示病灶具有较大肿块,且向胃肠腔内部侵入,平扫显示内部多发或者单发低密度病灶,且存在条状钙化。增强扫描其中3例,结果显示内有1~3个低密度无强化区,且不均匀强化者2例,不强化区轮廓不规则,而靠近胃肠壁处明显强化。

2.3 钡剂造影表现

30例患者中,8例良性病变组织黏膜破损不显著,其中3例存在微小溃疡状龛影;15例恶性病变组织外压性改变显著,且黏膜具有程度不同的破损,具有黏膜破坏龛影,但无腔内充盈缺损情况;7例交界性病变组织腔内充盈缺损显著,且黏膜表现具有小龛影。良性与交界性病变造影蠕动均减弱。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胃肠道间质瘤,常用检查方法为内镜检测以及CT扫描,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缺陷,即检测精度较差,且对于肿瘤的大小、形状不能准确检测。在实施CT扫描之前,采用钡剂造影,其能获得更多的阳性征象,但检测特异性相对较低[4]。因此在实施钡剂造影及CT扫描时,除了要对患者病变组织、轮廓变化、管腔大小等进行时刻观察,同时操作人员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即促使肿瘤的良恶性获得有效区分,这样既提升了检测效率,又能够为患者的临川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

本文的研究中,30例患者中,间质瘤良性8例、恶性15例、交界性7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因此可以看出,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姬岭,沈风奇,赵喜家.胃肠道间质瘤27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123+137.

[2]刘育峰,王莉,邱发凯,徐鲜艳,李朝伟.钡餐造影及CT在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04):574-576.

[3]李元芬.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6):175-176.

[4]杨伟洪,向先俊,胡小红,刘鹏程,李彦豪.利用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2):259-261.

[5]宋学武,钱德文,石向明.胃肠道间质瘤31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120-121.

论文作者:杨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研究论文_杨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