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四川省彭州市磁峰中远学校 611900
【摘要】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时常引导学生想办法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并告诉他们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变没学过的为学过的,并注意将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想方设法把问题解决掉。如果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了,我还会追问一句:还有别的方法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有时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点赞,真的会“ 标新立异”,想尽一切办法并且让大家脑洞大开。
【关键词】数学问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91-0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为了不辱使命,我一直在探索中。
一、创设生活情景,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常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爱的情景用于课前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就吸引到有趣的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倒数》一课时,我以数学王国为背景,以“数”的大餐为主线,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一品尝各类美味,一步步深入学习倒数的相关知识。我首先以一道“点心”把学生带入到倒数的定义的学习,让学生口算一组乘法算式,观察它们积和乘数的特点,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着重强调“互为”二字。随后我又以一道“拼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任何一个数都有倒数吗?0没有倒数,为什么?当学生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让学生喝一口“鸡汤”,做几道简单的练习;吃几块“肥肉”,解决难度越来越高的问题;然后我以竞聘“数学小法官”的形式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最后我还给学生展示了语文中的“倒数”现象。学生觉得特别有趣。由于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我在课堂结束时送给学生两句话:发现就像是你的朋友,只要你留心观察就有巨大的收获!数学王国欢迎善于发现的你!整个课堂,学生都沉浸在轻松愉悦又稍带紧张的氛围中,学生学得特带劲,参与课堂活动非常积极。
二、立足基础,注重启发学生用不用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它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很喜欢也很赞同这句话。因此,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没学过的知识,变没学过的为学过的。我相信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一定能还我们精彩。
三、给定信息,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我很喜欢康托尔的那句话——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二)试一试时,我来了个提问解答大比拼,比比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全面,谁最会解答。题目是这样的:从给出的四个信息中任选两条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为了避免学生提出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我把要求改成了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与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信息如下:
学生那争先恐后想要展示的情景像简直像是在开学术研讨会,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老师们反映的“孩子越大,举手的越少”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整理了一下,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种:1.选择(1)(2),提问:小麦烘干后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选择(1)(2),提问:小麦烘干后的质量是烘干前的百分之几?
3.选择(1)(3),提问:小麦烘干后的质量比烘干前少百分之几?
4.选择(1)(3),提问:小麦烘干前的质量比烘干后多百分之几?
5.选择(1)(4),提问:烘干前比烘干后多百分之几?
6.选择(1)(4),提问:烘干后比烘干前少百分之几?
7.选择(2)(3),提问:小麦烘干前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8.选择(3)(4),提问:烘干后的质量是烘干前的百分之几?
9.选择(2)(4),提问:小麦烘干前是多少千克?
由于学生提问和解答的热情太高了,原本打算一节课完成的教学,我用了两节课,学生都还意犹未尽。不过,我觉得这两节课是值得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两节课有效地巩固了百分数的认识和百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之间有了思维与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四、适当鼓励并尽量给学生创造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的数学的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有亲身体验,我会根据需要创造适当的机会。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讲这一课内容时,我就想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呢。上课铃声响起,和学生相互问好后,我就这样说:老师一直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特别爱动脑筋、特别会想办法。你们觉得老师说的对吗?想不想用行动证明给老师看?听老师这么一说,学生热情高涨。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算式:24×13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没想到学生不仅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而且方法还多种多样。
二、角的度量拓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平角、周角和角的度量,还让学生对自己手里的三角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每个角的度数)。根据这一点,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1)请拿出一张纸并在上面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然后用铅笔依次标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撕下三角形的三个角,让它们顶点挨着顶点拼起来,看看你能拼出什么样的角?(2)如果是直角三角形呢?请试一试。(3)如果告诉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度数,不测量,你能快速知晓它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什么?(4)如果告诉你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你能知道另一个角的度数吗?为什么?(5)回家任意做几个四边形,把它的四个角撕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拼一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类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收获也很丰富。尤其是角的度量拓展一课,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拼一拼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把四年级下册要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都弄清楚了。当我告诉学生这个好消息时,他们都开心得不得了。
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的。真的,很多时候学生能想到的方法,我不一定能想得到,尽管有些时候他们的方法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长期这样坚持训练下去,我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样。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第12 印刷.
[2]《数学》五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论文; 角形论文; 方法论文; 学过论文; 倒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