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趋势_经济论文

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趋势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形势与2004年政策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中国论文,走向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说它不平凡是因为一开局,我们就遇到了美国打伊拉克这一场战争,使整个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之后又遭遇“非典”,使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扰。接着我们又遇到了严重的旱、涝灾害,像淮河流域的大水,是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然后又是外国要求中国人民币币值升值的压力。可以说我们是在一种国际局势很复杂、国内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来开始新一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

令我们比较宽慰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企业都经受住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我们不仅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防治“非典”阶段性的重大胜利,这一场大的疫情并没有摧毁我们这个国家。虽然给整个经济带来了阶段性的、局部的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确实由于全国上下一起努力,很快把“非典”控制住了。所以,整个经济应当说也很快就从“非典”的不利影响中摆脱出来。同样,我们也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工农业生产的秩序得到了维护。在这种天灾面前,同样显示着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是摧不垮的。

从数据上来看,前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了8.5%,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工业生产、投资、进出口都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所以,许多指标显示,我们已经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种种不利影响,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的平台。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许多指标增长的基础比过去好了,就是说它的稳定性比过去强了,不是忽高忽低,而是相对比较稳定,一直比较快的增长,这反映它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了。集中表现在推动经济增长各种各样的力量更强了,既有政府政策的推动,也有市场自己恢复的这种活力在推动着经济增长;既有公有制经济力量的作用,也有非公有制经济力量的作用,可以说这种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比过去更强了。

第二是经济的一些先行指标开始反映出经济逐渐活跃的信号,主要是物价指标。物价指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低迷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方面是许多原材料、能源的价格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性上涨,像煤炭、钢材、水泥、石油、电,这些价格都有所上升,某些上升的幅度还比较大。比如说现在建筑用的钢材,螺纹钢,一吨的平均价格已经涨到了3,600元,已经逼近了92、93年经济非常活跃的时期4,000-4,200元的水平,一些商品出现供不应求。所以,钢铁企业这一年的情况非常好,利润大幅度地上升。目前石油是第一位,然后电子通讯制造是第二位,钢铁行业是第三位,其他如化工、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也比较高,这是由于需求的回升,价位的上涨,使企业经营状况有了一个获利的空间。要像前几年,价格持续低迷,企业怎么搞都是没有起色。这一些上游产品的价格从2002年年底开始持续上升,这是一个先行的指标,它的上升就意味着经济相对活跃,经济复苏的进程加快,新的周期开始启动。

一、2003年我国整体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投资主导型的特点很明显。前三个季度全社会的投资增长了31.5%,是94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在经济增长8.5%中间,投资的贡献程度达到了64%,消费的贡献不足40%。

第二个特点,工业主导型的特点很明显。前10个月工业增长是16.8%,应当说也是1996年以来最快的,在8.5%的经济增长率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5%,而农业、服务业的增长相对都比较慢。特别是服务业,由于受到“非典”的不利影响,第二季度整个服务业几乎瘫痪了,运输、旅游、餐饮、饭店,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几乎都瘫痪了。第二季度服务业的增长率只有0.8%。主要靠房地产、靠银行才使得服务业没有下降。社会服务业下降百分之二三十,最高的下降百分之四五十,像运输业,客运都是百分之四五十的下降,几乎没有什么旅游了。所以,工业一马当先,成了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第三个特点,对外经济呈现出一种大进大出的格局。前三个季度出口增长32.3%,进口增长40.5%,增长得比较快,10月份进出口继续保持快的增长,都是30%以上。所以,这种大进大出,进比出还要快的格局,使得整个经济前几年长期存在的顺差比较多的情况有所改变,贸易的顺差现在只有15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同期要少了50%,即减少了一半。同样,这种大进大出的格局,也反映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增长平台,它也是个信号,外贸进口明显回升也是国内经济走向活跃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个特点,物价回升,通货紧缩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前几年我们一直受通货紧缩阴影的影响。但是,2003年通货紧缩开始得到一定的缓解。如前所述,上游产品停止降价以后,下游产品也整体上开始回升。居民消费价格前10个月上涨了0.8%,其中9月上涨1.1%,10月上涨1.8%,都开始走出了下降的局面。这也是我们整个国民经济活跃的一个标志,这几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整个经济原来长期困扰我们的通货紧缩的矛盾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第五个特点,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改善,集中反映在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个人收入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前10个月,财政收入增长了20%以上,企业利润增长46%,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的收入,城镇增长9%,农村增长3.8%。国家外汇储备到10月末,已经达到了4,010亿美元。

这些特点表明当前整个经济形势是这几年来同期表现很好的。当然,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各方面对此的认识还不一致:

第一,投资增长快,特别是钢铁、有色、汽车、纺织这些行业的投资,都是60%、70%甚至是100%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没有问题?各方面比较关注。

第二,银行的贷款在前9个月增长得比较快,前9个月整个银行贷款增加额是24,713亿,比上年全年的贷款还多30%,10月份明显下降,当月才贷了600多亿,比上年同月还少了100多亿。贷款增长这么快,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没有问题?各方面也是比较关注,分歧也比较大。

第三,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是不是通货膨胀又卷土重来了?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价格的变化趋势?有没有风险?经济会不会出问题?到底是继续解决通货紧缩,还是要防止通货膨胀?各方面争论比较多,意见也不一致。

第四,电力紧张的矛盾再一次凸显出来,粮食等农副产品供应和需求之间缺口在拉大,价格上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各方面也在争论电的紧张是不是由于经济过热,粮食等农产品供应紧张会不会出现问题?

这就是当前经济生活中各方面争论比较多的问题。因此,对形势的判断就存在这三种看法,一种认为经济过热,主要的就是投资热、信贷热、房地产热、价格上涨;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热得还不够,有些方面的表现还是比较冷的,如股市、债市持续低迷,消费增长也不快,特别是农村的消费增长明显的偏慢。所以,说经济热得还不够;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确实有些方面是热的,但这是局部的热,总体上并不热。

这三个观点谁对呢?这是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学家都存在很大分歧的三个方面。是热还是不热?是热过头了还是热得不够?这种形势正常还是不正常?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看法,我认为经济总体上还是正常的,如果说有热也是局部的,苗头性的,总体上并不能说经济已经过热。为什么这么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般说经济过热都是从总量上来看的,就是供求关系究竟是平衡还是失衡?如果失衡,是供大于求则是经济过冷,反之,求大于供就是经济过热。从目前来看,总体上供求形势比过去明显改善,主要是需求不足的矛盾有明显改善。但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从投资需求来看,目前增长了30%以上,确实比较快。但是,投资需求只占全部需求的40%左右。这么快的增长究竟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眼下也还看不准。其他60%的消费需求确实目前整体上增长得并不是很快。零售总额是大家经常讨论消费需求时采用的指标,实际上零售总额只占消费需求的60%,前9个月增长8.6%,10月份当月增长10.2%,1~10月份增长8.8%。应当说确实还是一个不快的速度,而且和上年同期比较基本上也差不多,2002年是8~9%之间,2003年也是这么一个水平。所以,消费指标当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零售总额增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上年基本相同。而另一方面,服务性的消费、自给性的消费增长了6%,增长得并不快。所以,全社会的消费需求,目前只是增长7%左右。这种7%左右的消费增长,既低于这二十多年来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当前经济增长的水平。目前,多数商品依然还是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基本平衡,并不存在供求的严重缺口,我想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来看一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变化,也是衡量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说通货膨胀明显加剧,就意味着经济过热。如果说通货膨胀还比较温和,还比较低,就不能说它是经济过热。2003年以来,确实,前面所说某些商品价格涨得比较快。钢材、煤炭、水泥、原油和棉花的价格都涨得比较快。再加上财政的赤字,信贷比较快的增长,似乎感觉存在一些通货膨胀的因素。但是,就整体物价水平来说,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才上涨了0.8%,消费品的零售价格还下降了0.5%,从水平上看,并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的迹象,最多我们可以说物价刚刚摆脱下降局面开始平稳地上涨,这是就0.8%而言。另一方面,透过对0.8%的分析,我们更可以进一步探讨。前9个月,由于食品价格上涨2.2%,就拉动物价上涨了0.7%,90%是由于蔬菜涨价拉动的,而蔬菜之所以涨价,并不是人们对蔬菜这个商品的需求明显比往年大了很多,而是蔬菜生产由于旱灾、涝灾带来产量的下降,引起了价格的上升,也就是由于灾害带来了价格的上升,这是目前消费价格上涨0.8%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服务业价格前9个月上涨了2.2%,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这属于调价带来的,而不是需求推动。

一个0.7%,一个0.5%,加在一起,本来整个消费价格应该是上涨1.2%,但前9个月只有0.7%。为什么1.2%变成了0.7%?是因为食品、服务项目以外的其它消费品价格还是下降,也有一些商品价格比较稳定,所以才会使得整体价格前10个月涨0.8%,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多数消费品的价格还是稳定的,甚至还是下降的。由此,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更何况这些价格一定程度的回升,不正是人们希望它回升的吗?

怎么能在一些商品的价格刚开始回升,就说这种回升是不对的呢?好像逻辑上也说不过去。同样,前几年投资一直增长不上去,财政发了8,000亿的特别国债,就想刺激它,现在好不容易刺激起来了,又说投资增长快了,逻辑上同样也说不过去。快的背后有它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它是低水平上的恢复,是在长期增长比较低的基础上加快增长,而不是在一个高水平增长率上面的快速增长,这是不同性质的,我觉得我们应当区分这一点。总之,目前一些经济指标的快增长是政策期盼的结果,不是政策反对的结果,它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有效的。

拿信贷指标来看也是一样。前几年我们每次开会都说银行不愿意贷款,惜贷,宁可放在中央银行或者是宁愿买国债,也不愿意贷给企业,好不容易有一种贷款扩张的冲动了,然后我们又简单地说它不合理,也是缺乏根据的。所以,从政策上来分析,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似乎也还得不出经济过热的结论。

从前瞻的角度看,有些指标是比较热,但是今后还会继续这么快吗?还是只是一个短期的快?投资是最明显的,眼下投资增长30%以上确实是快的。但是,从近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投资的速度在放缓。10月份当月投资只增长了22.6%,已经明显下滑,全年我们估计全社会的投资增长幅度也就是在25%左右,并不是现在所说的30%以上的高增长。因此,这些指标的快也要从一个前瞻的角度、动态的角度,而不是静态的来看问题。我想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全面的来看待一些经济问题。所以,我认为眼下还不能简单地说经济过热。但是,确实有些经济现象我们也不能大意,也得更谨慎,特别是在好的形势下面,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正确的、科学的来把握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有几个信号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搞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大量占有耕地现象,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干预经济活动,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的信贷活动。这个信号我觉得就很值得注意,任其发展,可能带来投资的损失,也潜在新的金融风险。

第二,目前能源、原材料高消耗的增长趋势,似乎也值得我们给予必要的重视。像钢材,我们一个国家消费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钢材,而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还不到5%。同样,我们消费了世界一半的水泥。前9个月我们生产的钢材产量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4个国家的总和,而同时我们还进口了2,820万吨的钢材,这种高消耗能不能够持续?

同样,我们的电力,现在我们装机容量到年底可能达到3.7亿千瓦,比日本的装机容量还要大,但是我们生产的GDP只相当于日本的1/4。这样高消耗的增长能不能持续,我看也值得我们来重视。

第三,农业形势出现了一些危险的信号,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粮食存在安全隐忧。一是粮食播种面积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二是粮食产量降到了十年来的最低,三是人均拥有的粮食产量是二十年来的最低,四是连续四年我们生产的粮食和当年的需求之间是生产满足不了需求,靠动用库存来弥补这个缺口,生产与需求的缺口逐年扩大。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全球来看,世界粮食也是趋紧,并没有太多粮食来供我们采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世界粮食的库存和世界粮食的需求之间的比例,已经降到了安全线以下,国际上的库存粮食占需求的18%,就是安全线,而2003年已经降到了17.3%,低于18%安全线的水平。所以,如果我们对这个信号不引起重视,再动用国家的库存粮食和农民手上的粮食就不太可能了。所以,对这个信号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经济生活出现大的不应有的波动。

但是,即使存在这三个信号,我看也不影响我们对当前整个经济形势还是好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还是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过热的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这么说,当前整个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说它关键,是因为它既存在着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前景,也存在着可能出现问题的隐忧,需要我们科学地分析形势、认清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

如果我们对形势判断得不当,采取的措施不当,就可能破坏目前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反之,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我们就能够把目前经济比较活跃的局面保持下去,所以,我觉得当前确实需要决策者的智慧,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智慧,真是需要智慧来决策。总体来看,我觉得目前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踩急刹车,同样也不能盲目地踩油门,应当保持目前这样一种既积极又稳健的宏观政策。但是,确实在力度,在重点方面,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微调,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坚决的措施,积极加以解决,我想我们就能够避免坏的结果,争取好的结果。

二、2004年的政策走向

前面提到了这么多争论,到底政府的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应当说有些已经看到了一些变化。眼下三条措施,企业也感到有一些压力,一个就是对土地的管理更加严格,一个是提高了一个点的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再一个就是改革了出口退税的机制。这三个政策,可以说是目前政府微调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在经济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影响力。

比如说贷款,10月份,银行的贷款只有六百亿多一点,比2002年同期少了101亿,可以看到贷款在减少。同样,出口退税眼下虽然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但一些地方领导对我们很坦率地讲,说按照这样的调整,将来他们对本地产品要进行补贴,对过去企业收购外地的出口产品,政府就不再补贴,由此估计,可能给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商品的出口带来一些困难,因为以前好多沿海地区的外贸公司到中西部地区去收购,然后再出口。如果地方政府退税不补贴,他们就没有这收购的积极性,就会有影响。

但是,就整个宏观政策而言,综合来看,2004年经济工作政策取向表现在要坚持五个方面:

第一,是要坚持目前这样一种宏观政策基本稳定不变的做法,但是在力度和重点方面可能要进行一些调整。2004年在财政发债的规模上可能略有缩小,国债的使用方面会略有调整。

第二,坚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改善经济结构,或者是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服务业的发展方面,以及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都要采取一些新的,或者是继续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第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核心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发展观。今后经济工作主要的指导思想方面,不再以简单的追求GDP的增长为主,而是更多的关心是不是全面的增长,是不是协调的增长,是不是可持续的增长,更多的是关心财富的增加和经济增长机制的优化,更多的关心整个社会持续协调的均衡发展。

第四,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当中来,更多的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就要在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就业问题、解决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当中的一些问题,继续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中央已经布置了,2003年7月1日开始加工资,平均每个人涨50块钱,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同样要涨。农民增收方面,2004年可能基本要取消农业特产税,原来的风险基金补贴给企业,今后转为直接补贴给生产者,补给农民,同样考虑把目前的费改税,以后农业税率由目前的8.4%要下调一个百分点,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支持农业生产。

第五,就是要坚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要把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改革的《决定》,作为2004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国有企业改革,在市场体系建设的诸多方面都要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来实现经济更有活力的发展,实现经济更有效率的发展。

从经济具体的走向上来看,2004年从总体上,有利的方面大于不利的方面,经济依然可以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之所以作出这样一种判断,从国内来看,政策支持力度的效益还会继续显现,市场活力的恢复和增强将进一步巩固,开放、调整、改革带来新的增长因素将进一步形成,地区之间增长的新的因素将进一步增加等等,都将有利于整个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估计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但对经济的贡献可能不会维持2003年这种百分之六十多的高贡献,但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消费在2004年将会比2003年有所活跃,对经济的贡献将比2003年有新的提高。如果说2003年投资的贡献在60%左右,消费的贡献在40%左右,估计对半开或者反过来六四开的拉动力的格局,可能在2004年出现的概率大一些。

出口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困难会比2003年要大,增速可能不会像2003年这么高。但是,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进口还将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从整个外需而言,对经济的拉动将比2003年弱。但是,支持经济增长7%以上的需求因素还是存在的,如果能够把握住调控的力度,能够通过改革,支持经济增长8%以上的需求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从国内来讲,2003年是工业强,农业相对弱,第三产业相对比较平稳的发展格局,2004年估计农业会有所回升,工业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快增长,但是可能贡献率要低于2003年,服务业将在克服“非典”以后,有一个新的回升。所以从总体上看,2004年农业、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有可能由目前的不足40%,提高到40%或40%以上,整个经济从产业角度而言,维持一个8%以上的增长的前景,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就世界经济而言,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复苏,复苏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无论是美国、日本、欧洲的经济增长都在保持一个复苏的趋势。特别是美国,复苏得更强劲一些,欧洲也在加快复苏,日本也在稳定中保持一定增长。所以,整个世界经济2003年可能增长3%,2004年很可能达到4%,甚至高于4%,世界贸易2003年增长率是5%左右,2004年很可能达到8%,甚至达到8%以上的增长,这有利于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是,同时世界经济好转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为世界经济的好转,很有可能使发达国家提高利率,英国已经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它的利率已经提高到了年利率是3.75%了,美国目前年利率是1%,整个欧元区的利率是2%,2004年如果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加快,作为发达国家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这样就有可能给我们利用外资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关注国际经济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持整个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之,根据目前的形势来判断,我们有条件把2004年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有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前面所说的,体制环境、国际环境、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以及宏观调控的能力,都比十年前要有明显的改善,市场的作用更加明显,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整个经济中,无论是从地区角度看,从所有制角度看,还是从产业角度看,多方面增长的局面正在形成,无论是从资金还是重要的物资角度而言,都有充裕的基础,所以即使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困扰,即使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矛盾,我想我国也能够有效地化解,继续保持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

(本文系本刊记者专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的录音整理稿)

标签:;  ;  ;  ;  ;  ;  

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趋势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