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腹腔内微转移的影响研究论文_王运良1,朱中伟1,李智2,周进1

王运良1,朱中伟1,李智2,周进1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 (苏州 215006)

通讯作者: 周进 E-mail: 13913506369@126.com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分析其对腹腔内微转移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总计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以传统的治疗方式行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同时测定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以及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等各方面指标,测定两组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中DDC(多巴胺脱酸酶)、CEA(癌胚抗原)水平。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开腹组(P<0.05)及切口长度方面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且在DDC、CEA两项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手术创伤小,对肿瘤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进展期胃癌;开腹手术;腹腔微转移;

目前,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早期胃癌发现率极低,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进展期甚至晚期,成为一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针对胃癌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干扰较大,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而近年来兴起的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等的优点,被广泛采用[2]。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手术对于胃癌患者在治疗效果及其他手术指标上的差异,探索腹腔镜根治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4例。本次临床研究均取得患者的同意,且88例胃癌患者均符合胃镜和病理学检测标准,认定为进展期胃癌,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37~79岁,平均年龄在57.4±18.5岁,男22例,女22例,男:女=1:1。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38~72岁,平均年龄在59.7±14.2岁,男24例,女20例。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纳入标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方式行全胃切除、远端切除,近段切除。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根治术,取平卧位,在脐下缘1cm切口,建立CO2气腹,在10mm Trocar作主要操作孔,放置镜头。进腹后探查肿瘤位置以及周围浸润情况,将250 ml无菌生理盐水避开病灶位置注入腹腔, 3 min后, 抽吸冲洗液100 ml, 离心处理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测定DDC和CEA水平。手术具体过程根据病灶位置决定行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或者近端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

1.3观测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并且统计腹腔冲洗液中多巴胺脱酸酶、癌胚抗原的水平;对于胃癌疗效进行统计,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病人临床疗效具体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病情进展(PD)

1.4判定标准[3]

完全缓解:无胃脘疼痛、吐泻等症状,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部分缓解:胃脘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增多,淋巴细胞等免疫功能缓解;疾病稳定:胃脘疼痛减轻且维持在可承受范围内,红细胞、血细胞等数量部分增多,免疫功能基本稳定;病情进展:胃脘、吐泻症状有所缓解,血细胞等数量有增多趋势,免疫功能呈改善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 χ检验,计数资料(%)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多巴胺脱酸酶、癌胚抗原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进展期胃癌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开腹根治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长度小、手术视野更清晰、出血量少等优势,成为手术方式的新的探索,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研究其对腹腔内微转移的影响[4]。

调查显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开腹手术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方面却高于对照组,是由于腹腔镜胃癌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临床医师对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较少,手段不熟练[5]。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发展中,应当熟悉手术操作方式,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且两组治疗方式下,对于肿瘤组织的清除及远近端肿瘤距离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胃癌根治对于腹腔内微转移影响较小。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内可能存在着游离的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病灶, 这些腹腔微转移的存在与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和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前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腹腔微转移的影响的报道较少, 因此本研究拟从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的角度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腹腔微转移的影响。而微转移和患者术后腹膜转移、腹腔播散密切相关,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因此,此种手术通过检测多巴胺脱酸酶、癌胚抗原的水平含量,以检测其对腹腔微转移的影响。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小,虽手术时间长,但仍然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两种手术方式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毅频,熊璐琪,钟晓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DDC浓度及炎性因子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09):986-990.

[2]张焱辉,李靖锋,唐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应激、免疫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02):150-153.

[3]张英杰,梁金荣.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腹腔内微转移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867-1869+1890.

[4]周建炜,杨帆.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76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2):253-254.

[5]张珂诚,王鑫鑫,卫勃.3D与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04):437-439.

通讯作者: 周进 E-mail: 13913506369@126.com

论文作者:王运良1,朱中伟1,李智2,周进1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腹腔内微转移的影响研究论文_王运良1,朱中伟1,李智2,周进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