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_流动性过剩论文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流动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流动性的本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在宏观层面上,可将它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由此定义出发,可以认为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信贷总量过多,直观地讲就是居民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储蓄等高流动性资产出现过剩。欧洲中央银行(ECB)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即基础货币发放数量超过了均衡水平。在一个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表现为广义货币的增长率超过GDP的增长率;对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贷款差额扩大,贷存比降低,以及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等。如果过剩的流动性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消除,将极其容易引发信贷膨胀、投资膨胀,影响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流动性过剩的表现

(一)存款增速快于贷款增速。

2006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3.5万亿元之多,超出贷款余额11万亿元。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出我国的存款同期增长率高于贷款同期增长率,并且从2004年到2005年底,存款与贷款的同期增长率相对比呈现喇叭状,二者之差不断扩大,差额最大达到9.62%(见图1)。直到2006年5月,差额才明显缩小,但存款增速仍高于贷款增速。存款增速和贷款增速的正差导致了我国存贷差额的进一步扩大。存贷差扩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贷款与存款之比减小。贷存比由2003年初的77.63%下降到2006年低的67.16%。与国际公认的75%的贷存比相比,我国的贷存比明显偏低。上述数据显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速度大于消化资金的速度。大量资金积累在金融机构,造成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大量过剩的情况。

那么是不是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出现流动性过剩呢?答案是否定的——对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以及财务公司的存贷比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是局部现象。

由于金融机构负债表中“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包括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因此我们采用该项来代表上述五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同时采用“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代表贷款,分别计算了五类金融机构的贷存比。在五类金融机构中,非国有银行的贷存比是最高的(见图2),在其他金融机构贷存比都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惟有非国有银行的贷存比处于上升态势,达到80%左右,高于国际通用贷存比上限75%的标准。因此如果依照贷存比的大小来判别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否过剩,我国的非国有银行并不存在流动性过剩。农信社和城信社的贷存比也比较高,虽然也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分别处于70%和65%左右。财务公司的贷存比近年也出现较大下降,最低达到60%,但2005年底后又出现回升。与非国有银行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国有银行的贷存比在2003年以来急速下降,直到2005年下降到55%后,2006年趋于平稳,是所有金融机构中贷存比最低的。根据贷存比指标可以认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国有银行的流动性过剩,而财务公司和城信社的流动性过剩较轻,农村信用社贷存比为70%~75%之间,基本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非商业银行可认为是不存在流动性过剩。

(二)M[,2]/GDP迅速增大。

M[,2]/GDP为广义货币与名义GDP之比,它用来衡量未来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和当前资金供给与盈利性投资需求之间的关系。如果M[,2]/GDP增长过快,说明资金供给严重超过了银行和企业进行盈利性投资的需求,也即出现流动性过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M[,2]/GDP一直不断上升,特别是1996年以后,年均增长率达5%左右。2006年我国的M[,2]/GDP达到1.65,比1990年增长了1倍。与同时期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和我国香港等的流动性情况,我国M[,2]/GDP上升幅度和速度明显偏大(见图3),这说明流动性过剩不只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此外,与美国比较,美国的M[,2]/GDP一直比较低,且近10年基本上保持在0.5左右的水平,并未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根据M[,2]/GDP的变化情况,也可作为判定我国仍存在流动性过剩的佐证。

M[,2]/GDP的增大,要么是GDP减少引起的,要么就是M[,2]的增多造成的。我国近十年来实际GDP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经济增长十分稳定。因此我国的M[,2]/GDP的增大主要是M[,2]的快速增长。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一般结论,在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的条件下,超过GDP增长率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应该完全反映在物价水平上。弗里德曼也认为货币供给增长率应等于经济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不等于经济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则表明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现象。在经济学分析中,可以用超额货币(excess money,EM)变化率来描述超额供给这一现象,即超额货币变化率=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我们用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代表货币供给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近似代替经济增长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近似代替物价上涨率。通过计算,得到超额货币变化率自1996年以来基本维持在7%左右,2004年骤降,但是2005年又回升到5%左右。虽然2006年下降到3.1%,但是正的超额货币变化率仍反映出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率高出经济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货币存在超额供给(见图4)。

(三)超额准备金率偏高。

超额准备金既可用于发放贷款增加资产,也可支付存款减少负债,它是银行发放贷款或其他投资偿还负债的最高限额,所以超额准备金率的大小直接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因此,它一直是判断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

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超额准备金率高。2003年我国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开始上升,2005年12月,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率达到4.17%,有2万亿资金转存中央银行,过高的超额准备金率反映出商业银行不能为过多的流动性资金找到合适的运用渠道。为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至2006年9月末,我国央行经过多次出台调控措施,三次发行累计规模为2500亿元的定向票据,随后第三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年累计提高1.5个百分点,使得超额准备金率从年初的3.6%下降到2.50%左右(见图5)。但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实际需要的超额准备金率约为2%。

二、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对作用于经济,一是进入实体经济循环,对投资消费产生影响,二是进入虚拟经济,对股市产生影响。我们主要分析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银行体系、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部门以及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一)流动性过剩对银行体系风险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加大了银行的放贷压力,会导致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加大,进而推动投资过热,并增加不良贷款风险,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共新增贷款3.06万亿元,而2005年的新增贷款只有1.73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76%,远远高出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预定目标的2.5万亿元。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有所下降,但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新增贷款增加过快,以及对利差收益模式的过度依赖和做大分母的策略,使得银行存在坏账增加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优质信贷客户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资金营运的利差越来越小,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利率倒挂,利率风险的影响已经来临,商业银行靠存贷差收入生存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此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上市业绩的约束下,信贷投放压力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的过剩将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的追逐大客户、大项目,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从而使得不良资产不断累积,严重的话将危及银行业稳健运行,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健康发展。

(二)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过热的影响。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存在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迫于盈利压力,银行急于把这些过剩的资金贷出去。而房地产业有借款人的房产作为抵押物,相对风险较小,因此成为各家银行青睐的放贷对象。加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支持,银行和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紧密型的“银政联盟”,使房地产商在资金和土地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房地产的兴旺,带动了如钢铁、水泥等总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反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再创新高,6月达到33.7%。投资的加快又促进产能扩张,产品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的速度,导致出现产能过剩、物价增幅持续偏低的走势。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11个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其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7个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4个行业也潜存着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给这些行业带来了严重亏损。在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消化的情况下,过多的产出必然要从国际市场寻求出路,促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又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从而加剧流动性过剩。

(三)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我国股市经历了近五年的熊市,终于从2005年12份开始回升,尤其是2006年股市更是得到了快速上涨,股市日交易量扩大到800多亿元,到2007年1月更是突破了千亿大关。我国股市的活跃和证监会大力推行的股份制改造,以及IPO的重新启动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近年来我国积累的大量过剩的流动性无疑为我国股市的繁荣添加了活力。而股市的良好发展态势又吸收了数以千亿元计的资金,这些资金有些是居民的储蓄,有些是银行的信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流动性过剩对股市的推动,流动性过剩也可能导致股市泡沫的形成,对股市健康发展的破坏。从统计数据看,2006年5月份我国居民储蓄增加122亿元,同比少增638亿元。这是2001年8月份以来最小的月增加额。可以估计其中大部分资金是进入了股票市场。过多的资金涌入股市,会抬高股票的价格,增加了股市的投机性风险。

标签:;  ;  ;  ;  ;  ;  ;  ;  ;  ;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_流动性过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