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商品经济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经济论文,试论论文,时期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虽然没有专门写过关于商品经济的著作,但他对商品经济的评述,却有着十分精辟的见解,闪灼着真理的光辉。对社会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问题,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我们今天提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理论,仍然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有着继承性。因此,我们认真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掌握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客观地分析其真理性和局限性,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新贡献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是一个新领域。马克思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因为马克思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一预言是否符合实际,有特于进一步检验。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就突出地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斯大林在晚年,根据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写出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但是,就是在以上的某些问题,斯大林也没有作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毛泽东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作出了新的概括·在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做出了新的贡献。
第一,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畴。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毛泽东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们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过早地提出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提出立即取消商品,取消货币,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号召各级干部学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并身体力行,仔细通读、研究了这两本书,联系我国的实际,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上,他批评说,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生产之势,这些人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有些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毛泽东认为这种避开还有积极意义的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价值法则等范畴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态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不彻底、不严肃的态度,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他建议在起草会议文件中写上“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的商品,加上一个‘社会主义’”,以便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他肯定地指出,对商品生产不要怕,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因为已经没有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指出历来就有商品生产,现在加一种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毛泽东赞同斯大林的观点,认为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于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进一步阐述道:“我国现在的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它已经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度成了全民所有制,已经把资本家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排挤了出去,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国家和人民公社,这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差别。”〔1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属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区别,无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新贡献。
第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生产的思想。在“大跃进”的狂潮中,人们急于搞人民公社过渡,取消商品生产使经济建设受到挫折,为了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到现阶段必须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办事,克服人们只注重计划经济而忽视商品经济的偏见,毛泽东着重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为它们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无政府状态地进行的。”〔2 〕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会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无限制和包罗一切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然这样,就不必害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毛泽东有计划商品生产思想的提出,对当时克服人们的恐“商”症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也为今天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第三,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认识,第一次把生产力水平同商品生产相联系。社会主义存不存在商品经济的问题,苏联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生产,原因是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斯大林的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在这一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不完整”,指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是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生产力水平密切联系。因此,即使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商品还不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3 〕社会主义现实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要和“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事业服务,因为“目前我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应当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来促进生产的发展。”〔4〕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最终是要消灭的,但须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以后,当有权支配一切商品的时候,方可能使商品生产不必要而趋于消灭,因此现在就提出消灭商品生产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把生产力水平同商品生产相联系,不仅在实践上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利用商品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拓宽了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的新领域。它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诸因素的现存性,不能仅从生产关系内部寻求它的现实性、合理性,必须从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中寻找它的现实性、合理性。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重大的突破和重要的贡献。
第四,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也属于商品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大发展。斯大林认为,虽有商品生产,但是“特种商品生产”,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斯大林根据商品是一种可以转让所有权的产品这个理由,说苏联的生产资料不能列入商品的范畴。毛泽东认为这个说法“很不妥当”,“很值得研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中国、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围内调拨的产品,但是“也有一部分生产资料是商品”,例如拖拉机等生产资料是属于商品的。我们不仅把拖拉机等生产资料卖给公社,而且为了公社办工业,把一部分工业生产资料卖给公社。“都是商品”。因为国家卖给公社以后,它的所有权转让了,而且公社与公社之间还可以转让这些产品的所有权。〔5〕有人认为毛泽东只讲到部分生产资料是商品, 理论不彻底,算不上贡献。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在当时经典理论已经规定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再加上整个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面,看到了还有生产资料是商品,这必然具有理论家的深刻思想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并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避免了象苏联那样把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无偿调拨给农民使用,遭受到严重损失而无人管理的现象。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
比较是我们分析事物的重要方法。分析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我们不妨把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与今天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理论作一个比较分析。
1、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把商品经济看作是中性经济,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商品经济。作为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可以利用它、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它。有人认为毛泽东把商品经济当作手段工具,没有把商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本体,这是他的失误。我认为这恰恰是他的贡献。我们从邓小平同志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正好印证了这一点。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样地运用了毛泽东的分析方法。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看,说得多么明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以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作为逻辑起点的。从商品经济是手段到市场经济是手段;从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商品经济为建设服务到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经济解放生产力;从加一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是照搬照套,而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提出,就是理论上的突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市场经济是手段,消除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疑虑,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他的重大贡献。
2、《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概括, 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被称之为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理论渊源,可以说是来源于毛泽东“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有计划的”思想。当然,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内涵更为明确,内容更为丰富。从内涵来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把计划建立在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使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有机结合,这就比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割裂开来的认识要正确、深刻得多了。从内容上来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其作用范围是覆盖整个社会的,比起毛泽东当时提出的计划商品生产着重在人民公社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了。所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有重大发展的。尽管如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理论对毛泽东有计划商品生产思想有着继承性。毛泽东有计划商品生产的思想,是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的理论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基础。
3、从商品生产的命运同生产力相联系的基本观点出发, 得出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阶段的结论。商品经济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商品生产,反过来商品生产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毛泽东说:“中国是原来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比印度、巴西还落后……,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6 〕“应当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来促进生产的发展。”〔7 〕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正是根据商品生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观点,得出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阶段的结论。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一结论,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仅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今天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有着继承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轨迹。
三、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有新特点、新贡献,但我们应当看到,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也有不足的地方,存在局限性。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局限性最主要表现在理论自身及其与实践存在矛盾的地方。毛泽东一方面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实行等价交换,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认为取消商品生产是不对的。同时又提倡供给制,认为供给制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有着很大的意义。”〔8〕很显然,供给制只能产生平均主义,而平均主义是否认竞争的, 没有竞争就谈不上商品生产。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自身不会产生资本主义,但是,当商品生产的一些弊端出现以后,他又觉得商品生产会产生资本主义的“鬼”,实行商品生产对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9〕如何限制呢? 毛泽东主张把一切资本家从商品流通中排挤出去,只允许个体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过分限制农村集市贸易。理论的不彻底必然导致与实践相矛盾,忽而要发展商品生产,忽而又要限制,这就不能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之所以出现相矛盾的局限性,其根源首先在于受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特征的观点的影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一直占统治地位。斯大林在最后的岁月里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但不能突破传统的观点。这一观点,不能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毛泽东以至老一辈革命家也受着这一观点的影响。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广泛地发展商品生产”,但正是这个决议,开宗明义提出:“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换、消费和积累,都必须有计划。人民公社的计划应当纳入国家的计划,服从国家的管理”。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一观点,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我们是完全接受了,而且不可能提出质疑。否定计划、就否定社会主义。要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不出现相矛盾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即使强调要发展商品生产也要冠以“计划”二字;即使认为价值规律起作用,也只能对流通领域起作用,不能对生产领域起作用;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也是计划为主,价值规律为辅。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一步到位是很难做到的,提了出来,也不会为全国人民所接受。从改革十多年来的商品经济观点的演变、人们对商品经济观点的理解也是逐步深化这一事实来看,说明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的观点影响下,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出现矛盾性就很难避免。
其次,毛泽东平等的价值取向观,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出现局限性的又一根源。平等是毛泽东的重要价值观。早年的毛泽东对康有为的“大同世界”表现出衷心的向往。他曾说:“大同者,吾人之鹄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有过一个“新村”计划。他在主观上所设想的“新村”,实际上是一个保证人人有书读,有工可作,人人地位平等的基层社会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追求社会平等的同时,对一切不平等的现实表现难以容忍和必欲取缔的态度。在他看来,不断地消灭差别,一步步向平等的目标靠近,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不断革命。毛泽东用他的平等观来看待商品经济,就会出现相矛盾的地方,如当实行等价交换,使农民和工人一样获得平等利益,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能够使人们朝着平等、富裕的目标迈进时,他主张要发展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必然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造成不平等,使一部分人破产,使另一部分人发财”。〔10〕商品经济的结果是使人们实现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时候,毛泽东则要限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而导致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矛盾性。
再次,毛泽东还受到西欧历史上乌托邦思想的一些影响。毛泽东在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明确表示,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理想,我们要实行。他十分欣赏列宁的一句话:“唯物主义者最‘唯心’”。毛泽东规划出的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宏伟蓝图,以及他在“五·七指示”中所描绘的小而全、半封闭社会模式,都可以看到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憧憬的“理想王国”的影子。空想社会主义是取消商品货币实行供给制的,因此,受着这一影响,毛泽东难以把他的商品经济思想贯彻到底而出现了片面性。
然而,任何理论都是经过历史的检验才得出它的正谬的。我们今天回过头来探讨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也是经过历史的实践和检验才看到它的局限性及其根源的。它的局限性并不影响其真理性。我们客观地分析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
注释:
〔1〕〔3〕〔4〕〔5〕〔7 〕国防大学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册第568页、第571页、第578页、第573页、第571页。
〔2〕〔8〕《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6 〕毛泽东:《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纪录》1958年11月。
〔9〕毛泽东1974年12月26日与周恩来、王洪文谈话。
〔10〕《列宁全集》第1卷,第169页。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毛泽东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生产资料所有制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斯大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