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_董西春

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_董西春

山东临沂悟砚阁工艺品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311

摘要:在驰名中外的鲁砚中,徐公砚应被推为佼佼者。徐公砚是鲁砚中的重要品种。产于山东沂南县青驼镇,它古朴自然,形状奇特,质嫩理细,发墨如油,既可作为观赏之品登大雅之堂,又方便使用,舞云凌雨书写春秋。早在唐宋时期即负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名人,在其有关著述中都曾作过介绍和品评,而且评价甚高。

关键词:徐公砚;制砚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策略

1、徐公砚的历史渊源

鲁砚历史悠久,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开始出现石制研磨器,被视为后来石砚之前身。鲁砚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早在西晋时期,张华的《博物志》已有齐鲁红砚与金星砚的相关记录。唐宋时期,青州红丝砚、琅琊紫金砚、徐公砚等已闻名于世,为当时文人名士所竞相收藏。有关专家认为鲁砚定型于春秋时代,秦汉得以发展,隋唐晋为鼎盛时期,明清以来砚石的艺术造型及石材质量臻于完善的地步,即负盛名。关于徐公砚名字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山东临沂西北七十余里处有一村,名徐公店。但村中无一徐姓。何故?相传唐朝时有一个叫徐晦的人进京赶考,投宿此地,以此地美石凿而成砚,携于考场。正值严冬,他人砚中墨皆冰冻,唯徐晦砚中墨色如常,挥洒自如。后来,徐晦金榜题名,遂将得砚之地命名徐公店。“徐公砚”名称由此而来。

2、徐公砚的石质特色

徐公砚砚石产于沂南县青驼镇南10公里处徐公店附近的砚石沟。含砚石地层为震旦系土门佟家庄组上部,岩性为薄层状或薄板状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砚材色泽多样,有黄褐、沉绿、给青、桔红等。纹理纵横相映,丰富多彩。有如“朝霞映辉”、“乌云翻滚”、“山雨欲来”之势。徐公砚石质坚硬,密度极高,叩之清脆,其声如磐,扣之柔润,蕴然似玉,贮墨其中,经夜不渗不干,与墨相亲,下墨如锉,发墨如油,色泽鲜润,且不损毫,堪称鲁砚之上品。徐公砚与其他砚台不同之处在于,制造砚台的石头属典型的沉积岩,石头因地层长期风化和地下水侵蚀,形成锯齿细牙的各种自然形扁平面饼状岩块,一石一砚,绝无雷同。也有一些天然石块,其状如沂蒙山区“崮”的缩影,经砚工从中间沿石头纹理切开,上部天然不变,下部凿出砚池。合在一起是一方奇石,打开后则成一方砚台。《临沂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临沂县城西北七十五里徐公店产石,其石方圆不等,边生细碎石乳,天然成砚。”虽寥寥数言,却道出了徐公砚的最大特点——天然。

3、徐公砚的制砚方法

徐公石制砚,人工雕凿必须与天然石材的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天工人工浑然一气,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佳作。具体应从砚材、人工、立意和装饰四个方面来看。好砚材一般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外形,要有砚自身应有的美感,过长或者过扁,过厚或者过薄,怪异畸形者均不宜制砚;二是硬度,过硬则拒墨,过软则研磨时墨士石具下;三是实质,要细嫩无杂质,石品花纹“有形无质”,看得见,摸不着;四是温润,这也是砚材最重要的条件,只有温润,才能达到“储水不耗、滴水不干、研而无声、发墨如油”的佳砚效果,这需要砚材常年经地下水浸渍才能形成。在徐公砚的制作过程中,切忌刀凿不慎,加工不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致有以下十种表现:一曰取舍不当,去掉自然石材的有点,保留缺点;二曰同床异梦,刀凿加工部分与天然天工部分风格相悖,同在一石,各行其是;三曰邯郸学步,不顾自身砚材特点,去盲目学习名砚砚式;四曰削足适履,牺牲砚的自身美感,迁就所谓的自然形去开挖砚池,砚被扭曲,歪七扭八;五曰画蛇添足,庸俗地追求市场价值而大搞多余加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六曰狗尾续貂,将石材的自然抽象之美破坏,用腐蚀、做旧等方法去搞“人造自然形”;七曰鹦鹉学舌,将古今名人的诗词砚铭抄过来,可在与其内容毫不相干的砚台上,看了让人啼笑皆非;八曰附庸风雅,无主见,无构思,生搬硬套秦砖汉瓦和名人题词,看似文雅,实则空洞无物;九曰舍本逐末,将宝贵的自然形态磨掉,另动刀凿;十曰非驴非马,选择畸形怪异之石,以怪哗众。诸如此类,都会使本有天工真美的砚材落魄遭难,丧失了艺术的生命力。

因此,文士作砚风格当是刻制徐公砚的首选。要将诗书画印纳入砚中,首先要看天然造型和纹理色彩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和语言,要将诗书画印自身的意境和语言融入自然,与自然共鸣,与自然合为一体。

4、当前徐公砚发展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身制作工艺和传播层面的限制,徐公砚文化的传承发展还停留在相对滞后的原生状态,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也缺乏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尽管当地民间砚艺的商业化起步较早,也具有一定市场空间,但大多数砚品制作目前还停留在家庭作坊或小本经营的模式,其技艺传承也主要靠老一辈艺人的口授和行为亲授进行。散落民间的砚艺文化没有得到及时的整理与保护,民间艺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扶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传统的砚艺文化也受到市场经济和新生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此外,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对民间砚艺的宣传、保护力度不够,学术界对齐鲁砚文化的内涵、特色与传承发展规律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徐公砚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5、徐公砚传承发展的策略

1.政策扶持与文化管理

徐公砚文化是齐鲁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各级政府与文化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其重要价值与当前面临的困境,通过政策引导、文化管理与舆论宣传等形式,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徐公砚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为其传承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对重点砚艺品类、资料与艺人进行详细的普查登记,建立起系统的徐公砚砚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徐公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行常规化、动态化管理,从而彻底改变徐公砚文化自生自灭的原始生存状况,促进其特色传承与创新发展。

2.整合优势资源,变分散式生产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针对当前徐公砚资源分散、艺人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优先选择部分贴近生活、具有较高经济文化价值的砚艺名家,建立中小型民间砚艺文化产业公司,通过资金融合、艺人培训和产品研发等形式,变传统的分散式生产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在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与社会影响力。重视对徐公砚砚艺的形式、材质、主题内容的创新发展,大胆吸收先进的工艺技法与设计理念,为传统砚艺注入新的文化与审美内涵,以彻底改变传统民间砚艺形式单一、工艺落后、材质内容难以适应新一代年轻人审美需求的现状,提升其市场适应与竞争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

提升产品经济文化价值强化企业形象策划与产品包装设计,充分运用民间文化艺术节、工艺作品展以及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对优秀的砚文化产业与产品进行广泛宣传,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扩大其在省内外文化市场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其经济文化价值。同时,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加强权益保护意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市场运营、社会宣传等形式,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树立产权保护意识,以保障企业与艺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徐公砚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论文作者:董西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_董西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