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力计量中的研究论文_田洪滨,董晓,刘智,宗晓馨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部分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提高电力行业的技术水平,研究电力计量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工业领域获得进一步推广,在电力计量中采取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幅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关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相关专家已经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对电力计量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有明显成效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计量;信息化技术;电力企业

1电力计量中信息化现状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电力计量的装置都没有引起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所以对于这些装置的装配和维护经常难以到位。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在安装和检查电度表时并不会严格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准配和维护,不管是由于自身素质还是由于大环境,工作人员往往图方便凭经验行事、不考虑后果,因此就造成了很多装置或线路在结构上不合理或年久失修的情况。电力计量自动化是目前智能用电领域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建设智能化的电网体系必须依赖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企业营销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包含了计量自动化终端、通信渠道和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等。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由电力计量遥测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和配变监测计量系统组成。电力计量遥测系统主要由主副电源、信息收集装置、主站系统和通信渠道以及电力计量装置组成,这其中,通信通道、计量装置、电源和信息收集装置一般部署在发电厂或变电站内。遥测系统是一个综合应用的平台,实现了对自动化系统中所有信息资料的管理。

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负责接入各类计量自动化终端,主要承担了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是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中心。通信渠道是自动化主站系统和自动化终端进行数据传递和共享的专门通道,可以采用电话线或以太网乃至无线网构建。计量自动化终端是指令设备,它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运算,然后根据数据的实时情况下达针对性的指令,控制所有子系统和底层控制系统高效运行。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如图1所示。

图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

2系统的总体设计

2.1主站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电力企业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由主站系统、网络系统与硬件系统3部分组成,其中主站系统即完成电能量信息管理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网络系统即主站系统与硬件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平台;硬件系统是指所有智能采集终端设备。系统更适合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9-10],并充分利用J2EE架构下的SSH(Stmts+Spring+H化emate)框架技术,将系统划分为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与表示层3层,各层级间采用接口方式进行通信,使各层级间的锅合性降低,能有效提升系统的扩展性能基于此,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将采用三层B/S结构进行设计与开发,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电能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三层B/S体系结构图

2.2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电力企业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由主站系统、网络系统与硬件系统组成。主站系统主是负责数据采集、服务应用、信息管理、前置通信调度服务等功能。通过主站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可知,主站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进斤开发,S层结构在物理上对应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与Web工作站,为保证系统的性能与稳定性,系统将采用服务器集群方式进行均衡负载。网络系统即整个系统的网络服务层,完成主站系统与硬件系统的数据传输服务。根据当前TJ电力公司所采用的网络通信方案来看,主要采用网络通信方式有GPRS/CDMA网络通信、PSTN电话网络通信、光纤专网通信与电力载波通信4种方式。这4种方式可以满足智能终端设备与主站系统的通信要求。硬件系统即所有的终端采集设备,包括计量设各、专变终端、载波表、电能表、采集器与集中器等,这些终端设各主要完成电能量信息的采集与监控功能,并通过网络系统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前置服务器,或者接收主站系统所传输的参数配置进斤参数配置,或者响应主站系统的数据召测请求。

2.3系统模块功能结构设计

通过对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己明确了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并且上章在对功能性需求分析时己对各项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属于同一类型的功能性需求进行了聚合与分类,符合系统模块划分的“低耦合、高聚合”的原则。因此,系统将划分为档案管理模块、运行管理模块、数据应用模块、线损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与系统管理模块。采用设种系统模块的划分方式,使得5个系统模块间的耦合度降低,而模块内均是同一属性的功能,具有高度聚合的特性,有利于降低后续某个模块升级对其它模块的影响,降低系统功能扩展的成本。6个系统模块的具体联系为:系统管理模块为整个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数据的设置,同时对系统安全性提供保障,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运行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屯,完成智能采集终端参数设置、参数下发与数据召测,从而使主站系统能够通过网络系统获取智能采集终端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为系统的数据应用模块、结损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理供数据支持;档案管理模块则为运行管理模块提供档案基础数据,使所采集的数据能够对应到对应的档案资料中。根据6个系统模块的联系,系统模块的包图如图3所示。

图3

3信息技术在电能表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电能表运行的主要方式,信息化技术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和准确度。

3.1自动抄表系统分析

传统的电能表信息收集往往要依靠人工进行,这就给电力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自动化的抄表系统就能实现智能收集数据,及时反馈给信息中心。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从用户到管理单位的直接传输,并给出相应的说明。针对专门的大客户,可以开发专门的电能表管理系统,实时获取企业的用电情况。

3.2电能表的数据分析技术

电能表的数据分析技术就是根据电能表传输的数据,分析该数据的准确性和正常性。由于在数据传输中存在安全威胁,采用信息化的数据分析技术就能及时的发现数据的正常性,及时的弥补系统漏洞。此外,数据分析功能应能识别电能表的工作状态,对于出现故障的电能表进行自动报警,从而防止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实现了用电管理的自动化,能够适应电力营销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显著的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降低了用电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志强.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164.

[2]丁爽.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计量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5):81.

论文作者:田洪滨,董晓,刘智,宗晓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力计量中的研究论文_田洪滨,董晓,刘智,宗晓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