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的探析论文_韦文开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的探析论文_韦文开

摘要:基于地域特征是古今中外设计风景园林所共同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为使大众更好地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有关依据,进一步了解园林设计,文章将从地域特征的气候、场所、背景、文化、社会等若干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的设计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风景园林,既与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建设水平相关,还会对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从城市环境的构成特色以及与园林主要建设目的进行考虑,重视对不同城市地域特征的了解,让风景园林设计最大化发挥自身美化城市的效果。

1.地域性概述

1.1地域性概念

有学者指出,地域性就是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地域性就是对于某个特定的地域,其中一切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性,地域性就是我们划分地域的标准,它可以是自然属性的,也可以是社会属性的。本人认为地域性的概念就是在地域划分中,一个地域与另一地域格局相区分的本质特性,即划分地域的标准,而这种标准通常是文化形态,但是也不仅仅如是。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动态变化性。影响其变化的外在因素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对地域的社会文化要素或经济、技术要素的影响而间接的作用于城市、建筑及景观;另一种则是非本土形式或某种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第二,是系统性;第三,外在多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比较。第四,内在趋同性,即地域划分的因素在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

2场所自然特征的产生

2.1 地形地貌西尔万?佛里波教授的设计理念: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要提供有意义的设计,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新的平衡。所以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应当尊重原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种关系并非被动地适应和保存原有景观,而是将景观创造性地融入环境之中,形成更加完美的景观效果。

2.2 气候天气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园林地域风格的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往往连成一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交通和防御台风袭击。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充沛的阳光、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使室外生活极为适宜。所以以托马斯?丘奇为代表的加州学派就加利福尼亚的地中海特征气候发展出了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加州小花园”,就非常适合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2.3 植物特征植物在绝大多数场所中都对景观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由于植物的不同足以使得景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与地域特点紧密结合。首先由于河湖、土壤、地形地势、气候等环境的变化,植物自然分布规律有很大差异。我国北方的针叶树较多,常阔叶树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东北地区,自然形成漫山遍野的各种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这种景观在南方则少见;而南方那幽草蔽日、万玉森森的高大毛竹林,或疏林萧萧、露凝清影的小竹林,在北方则难以见到。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地区群众的习俗也是地方风格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2.4 用材特征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点不同,在土石,植物,矿产上形成各自的资源特点,这些特征几乎成为“地域基因”,从根本上影响建筑,景观用材及构筑技术的使用,并因此形成景观特点。传统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环境建设通常是大量性的,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建设类型,因此会尽量地使用地方性材料资源,这是降低造价、节约经费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就使不同地区的建筑更具个性,风格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反映出地域特色。对土的利用是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它是价格最为低廉的建筑材料,而且具有隔热、防寒效果。石材是山区最廉价的材料,可就地取材,而且石材有耐压、耐磨、防潮、防渗等特点。木材是应用较广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盛产木材的林区。竹材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哪个流派,无论它们的风格样式呈现出何种面貌,但实质上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自然环境与社会现实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都有极其深刻的科学技术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在此背景下,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某种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而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手法上,也是十分多样而有效的。

3.1 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3.2 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进景区的规划建设中,以纯自然的外部景观创造出朴素脱俗的美景,并在景区中重现了历史上的杨公堤、古上香水道、苏小小墓等,重现的历史遗迹与原风景园林相得益彰。在后现代主义的众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号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处山体较陡、离湖面较近,并不适宜进行建筑,但如果能将此处建成用于篆刻爱好者聚会的山林别墅,园林的整体艺术性、实用性会有很大改观,基于空间比较局促的现实,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化不利为神奇,在山石之中凿出了一个亭舍。庭园的整体布局,像极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构图又与该处的功用完美融合,庭园的规划布局在开合有度之中疏密错落的安置景点,使得游览路线也变得顿挫起伏。园区的石级、门坊、池、桥、洞等景区元素上的题刻生拙古朴,诚如刻章的刀法。将印章这一人文符号完美的融入园林的设计中,游园犹如在赏印,进园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号在景观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3.3 民俗风情因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中,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3.4 社会特征因子当今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

4结语

地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景观设计的途径,挖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景观特色。尊重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的真实和完整,不拘泥于传统,不强求历史遗产为适应现代生活做出牺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适应设计,在尽量不改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设施,提高环境和居住质量,将是每一个建设者和规划设计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郭明卓.如何理解地方特色[J].建筑学报,2004,1.

论文作者:韦文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的探析论文_韦文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