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金融结构“互嵌”式“耦合”效应——基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实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北部湾论文,差异性论文,实证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①(以下简称泛北)作为CAFTA框架下的一个次区域合作,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全面展开而迅速发展并向深层次推进,必然引致相应的金融合作需求。由于成员国金融结构差异化是必然的,不同的国家或是一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金融结构演绎路径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假设差异化金融结构现状下的泛北成员国参与区域金融合作具有互补效应,应是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或是每一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资本和金融服务的提供方面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相对比较优势,节约交易成本,实现耦合效应。②例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提供流动性方面的优势会发生相对转化。同时,当经济发展趋于成熟时,两者间会形成一定的分工,实现区域合作福利效应的增长。因此,开放条件下的区域金融合作,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这两种不同的金融机制既有替代性,又有互补性。③两者间内生于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和相对比较优势的转化导致金融结构长期的变迁,由此决定其相互替代的一面,而在一定时点上,两者根据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所形成的分工又决定其互补的一面。
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层面,结合各成员国特色化的金融结构或金融发展模式,我们一直以来是以支撑区域经济合作的视角去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对于区域金融合作的效应却没有理论上的论证,更没有从理论上论证两种金融结构如果推进合作会有怎样的效应。而且,关于金融结构,我们大多讨论的是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④,无论从Diamond(1984)、Boyd & Prescott(1986)、Bencivenga & Smith(1991)、Allen & Gale(1994)、Sirri & Tufano(1995)、Lamoreaux(1995)等学者倡导的银行主导论,还是到Levine(1997)、Levine & Zervos(1998)、Beck et al.(2009)、Baum et al.(2011)、Davis(2012)、Cihak & Demirguc-Kunt(2012)等人坚持的市场主导论,或者是LLSV(1998)、Cecchetti(1999)、Beck & Levine(2000a,2000b,2000c)、Beck et al.(2002)、Hardy(2009)、Yokoi-Arai(2009)、Antzoulatos et al.(2011)、Gainet(2012)、Ujunwa et al.(2012)等学者提出的金融服务论和法律主导论及相关倾向性表述,国外对于金融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未曾停止并屡有收获,但也都没有论证两种金融结构融合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国内学者如李茂生(1987)、王兆星(1991)、易纲(1996)、张杰(1997)等最早涉及金融结构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江其务(2001)、殷孟波等(2001)、林毅夫等(2003)、李健(2003)、范方志、张立军(2003)、杨国中、李木祥(2004)、白钦先(2005)、殷剑锋(2004,2006)、张杰、刘志彪(2007)、秦池江(2008)、刘小玄、周晓艳(2011)、汪明(2011)、徐亚平(2011)、左志刚(2012)、李健、范祚军(2012)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金融结构与经济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关系,认为优化金融结构已成为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虽然涉及但并没有深入探讨不同模式金融结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如果能够论证这种多样化金融结构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整体金融效率,对于两种金融结构模式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提供流动性方面来进一步分析。在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初期或是在经济发展低层国家,金融中介机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下同)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⑤,随着经济发展而引致的资金融通规模扩大和期限的延长,当金融市场足够发达,金融市场在提供流动性方面的成本不断下降。因此,从提供流动性功能的角度来看,尽管存在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中介成本的上升和金融市场成本的下降会导致两者在提供流动性或生产资本等方面优势的相对转化,一旦这种转化形成趋势,就会造成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下降。当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或是在经济发达的经济体,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长期生产资本等方面同样会形成比较明确的分工:金融中介倾向于为企业提供短期的流动性贷款,而金融市场则更多地与企业的长期资金融通相联系,同时通过发达的二级市场来提供流动性。综上可知,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结构的功能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合作有实现“互嵌融合”的可能与必要。另外,除了流动性问题,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对称信息环境⑥、银企关系与公司控制差异⑦、“关系融资”和“距离融资”、不完备合约⑧、意见分歧与处理差异等问题同样使得在不同国家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主导模式与金融结构的互动机理,其金融结构相对优势是不断变化的。⑨因此,本文将在综述前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技术演进周期的理论,融入区域金融发展梯度推进的学术思想,考察技术演进的不同阶段不同金融结构模式的优势及其相互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基于技术演进视角下金融结构优势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假定⑩
(一)确定环境
1.要素均衡报酬
2.资本分配和参与中间产品生产的人数
3.经济增长的三个阶段
(二)不确定环境
三、基于技术演进模型的金融结构优势分析与“互嵌耦合”效应
(一)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落后经济体)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准确地说是在区域经济合作圈中经济金融发展层次较低的经济体,新技术或新的工艺开始并不为人所熟知,由于市场型结构对于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与投资风险相伴,分歧较大,随着技术的推广,人们在信念上的差异因为外部信息增多而逐渐趋同,银行导向结构在信息搜寻、处理成本上的规模优势将逐渐显现,银行类机构开始支持这类项目。当新技术只有少数人应用时,即l-γ<l/2,多数投资者认为此项技术成功希望不大,设他们的先验概率为l-γ;少数投资者认为此项技术成功的希望较大,则他们的先验概率为γ。因此,成功的真实概率:
1.少数人参与的技术推广模型
在技术推广初期,只有少数人参与,即1-γ<1/2,两种金融结构有不同的决策倾向。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会选择这类技术投资,对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需求明显。但是在这一阶段或是在这些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中,金融结构却往往以银行主导为主体,市场化因素较低,如果没有区域金融的合作,新技术的推广较难。
我们可进一步推导,得到该条件下两种金融结构下的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⑿
(1)市场导向结构下,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分别为:
(2)银行导向结构下,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分别为:
2.多数人参与的技术推广模型
在讨论了少数人参与新技术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讨论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参与新技术生产人数逐渐变多的情况,即1-γ>l/2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权益型融资需求应该更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没有发达的以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为典型特征的金融体系,就会对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形成阻碍。而在一个落后的经济体内,建设发达的金融市场短期内并非易事,参与区域金融合作就成为理性选择。
我们可进一步推导,得到该条件下两种金融结构下的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
(1)市场导向结构下,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分别为:
(2)银行导向结构下,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分别为:
3.市场导向结构与银行导向结构在技术推广阶段的耦合效应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新技术参与人数1-γ<1/2阶段,无论是技术推广速度、资本投入量,或是经济增长速度,市场导向结构都优于银行导向结构;而随着技术的推广,当新技术参与人数l-γ≥l/2,银行导向型在资本投入以及增长速度方面都优于市场导向结构,体现了银行导向结构在技术推广后期的优越性,以及集体行动在后期更能够体现个体行为的正外部性。因此,在金融合作过程中,考虑两种金融结构合作以加快新技术推广,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经济成长阶段(发展中经济体)
最后得到经济在达到稳态之前的增长速度为:
我们可进一步推导,得到经济成长阶段两种金融结构下的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表达式:
1.银行导向结构下,可得
资本存量表达式:
3.市场导向结构与银行导向结构的耦合效应
银行导向结构下,可能由于一开始监督成本过大而无法采纳新技术,而技术一旦能够采用,则增长速度接近于信息对称状况,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市场导向结构下,采纳技术的起始阶段跟信息对称状况一致,但随着融资模式的转换,金融市场容易落入信息不对称陷阱,且融资模式的转换速度取决于偷懒好处的下降速度,若偷懒好处下降缓慢,容易使技术传播和经济增长速度变得缓慢。而当两个不同金融结构的市场合作成为同一市场后,最直接的表现即为监管的完备性增强了。市场导向结构下新技术较容易被传播采纳,但是由于偷懒好处的存在容易落入信息不对称陷阱。银行导向结构的引入使得市场内银行监管的规模经济优势增强,偷懒较之前开始变得困难,偷懒的机会成本增加了,相对的偷懒好处减少了。模型中直接表现为z的下降进而导致N的下降。由于z的下降,增大,则市场导向结构下的融资模式转换条件变得宽松了,即条件下,市场直接融资的要求变高了,融资模式的转换速度加快了,银行中介机构能够较快地加入到技术推广过程中来,进一步地发挥其监管的规模经济优势。在此,设想一种极端情况:当金融合作带来的监管正效应足够强大的时候,在给=l的企业融资后偷懒好处立即下降,使得市场融资收益低于银行第一笔贷款收益,解决银行贷款的技术启动问题,同时发挥银行监管的规模经济优势。
(三)经济稳定发展阶段(成熟经济体)
1.银行导向结构下的技术改进
2.市场导向结构下的技术改进
(1)不知情再融资
(2)不知情无再融资
(3)技术改进过程中融资模式转换经济增长率
3.市场导向结构与银行导向结构的技术改进合作
四、泛北部湾经济区成员国金融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首先运用由Fare et al.(1994)改造的DEA方法来考察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金融结构效率的最佳前沿面,然后把没有达到DEA效率最优的成员国金融结构状况同最佳前沿面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效率的变化和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值,以期为改善和优化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找到依据。
(一)测算方法与样本选取
公式中的EFFCH是在以本期前沿面为基准,即以第t期最优前沿面为基准的前提下,t期与t+1期的距离函数之比,它的含义是在七国金融结构规模报酬不变、且金融要素可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相对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称为技术效率的变化。
而公式中的TECHCH是在以七国金融结构不同时期的最佳前沿面为基准,同一期的金融结构效率的距离函数之比的几何平均,它反映的是技术前沿从t期到t+1期的移动情况,称为技术进步变化。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简单的表示:
TFPCH(综合生产率)=EFFCH(技术效率)×TECHCH(技术进步)(28)
EFFCH又由两部分构成,即PECH与SECH。PECH叫做纯技术效率变化,表示技术效率的变化(EFFCH的变化)中由纯粹的技术使用效率改变带来的部分,衡量的是考察期内七国金融结构的纯技术进步。SECH叫做规模效率变化,表示规模效益值,衡量的是金融结构效率提高中规模报酬的促进作用,即七国金融结构规模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EFFCH(技术效率)=PECH(纯技术效率)×SECH(规模效率)(29)
(二)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的Malmquist测算
对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效率的评价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金融结构的综合生产效率(TFPCH)评价、金融结构的技术效率(EFFCH)评价、金融结构的技术进步效率评价、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TFPCH)技术效率的分解、金融结构技术效率(EFFCH)的分解,即分析引起金融效率综合效率值变化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数据及附表可联系作者索取)。
1.泛北经济区各国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DEA有效的国家数量呈现不稳定性特征。我们约定若综合生产效率值大于1,则DEA有效,否则,DEA无效。泛北部湾经济区2000—2008年间DEA有效的国家数量一直在发生变化,金融结构不稳定。2000—2008年DEA有效的国家数分别为:6、1、4、4、5、3、6、3、3。DEA有效的国家数量最高年份出现在2000年、2006年,有效率达到85.71%,DEA有效的国家数量最低的年份出现在2001年,有效率只有14.29%,说明还有多数国家处于最佳前沿面的外侧。另外,DEA有效程度的高低与DEA有效国家数量无关。如综合技术效率DEA有效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00年、2006年,其DEA有效的国家数为6个,但七国均值却少于2002年的均值。二是各国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总体上发展不稳定,呈现明显的波动现象,并逐年高低交替,但整体上也有略微的下降趋势。如表中数据所示,从2000年开始之后的各年数据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一般是在DEA有效和无效之间徘徊,但各国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整体上仍然有下降趋势。三是各国之间各国金融结构综合生产效率发展不均衡。金融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年份最高的国家是印尼,其中有8年金融综合技术效率均有效,而最低的越南和新加坡9年中分别只有2年和3年是有效的。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有6年是有效的,文莱则有5个年份有效。从七国各年均值看,仅有越南9年均值呈现综合技术效率无效的状况,其他国家均有效,但中国、菲律宾和新加坡的DEA有效程度较低,分别为1、1.21和1.04,相对程度较高的是文莱、印尼和马来西亚,分别是2.14、1.71和2.05,其中9国中相对有效程度最高的是文莱。
2.泛北经济区各国技术效率值整体较高,大部分国家大部分年份都大于或等于1。一方面,各个年份成员国的技术效率均值多在1以上,但整体上呈现历年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1.82下降到2008年的0.83,并且在2002年出现了3.06的高位,主要是由于2002年马来西亚当年的超高技术效率10.96引起的。另一方面,各个成员国的技术效率历年均值也普遍较高,均在1以上,其中马来西亚的均值达到了2.11,最低的越南也达到了1的均值水平。从各国9年均值来看,各个成员国的技术效率均有效。
3.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金融结构技术进步效率普遍偏低,说明新技术在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利用率很低,使用率不高。从七国均值上看,泛北经济区9年有4年七国均值处于技术利用无效的状态。从各国9年均值上来看,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的金融结构技术进步处于无效率状态。但从各国态势上看,排除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金融结构技术进步效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4.从DEA综合生产效率值的分解结果我们发现,引起综合生产效率无效的原因是由技术效率低下、技术进步效率低下共同作用造成的。从泛北经济区七国均值我们可知,引起泛北经济区各国金融结构综合效率较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技术效率低下;二是技术进步效率低下;三是技术效率低下与技术进步效率低下两者共同作用。
5.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变化的两个因素: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也就是说,技术效率的变化一部分是由纯技术效率引起的,即由技术研发出来的技术利用率不足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无效率扩张引起的。从数据可知,规模扩张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引起了2000年的中国、2001年的马来西亚、2002年的印尼、2005年的菲律宾和新加坡、2006年的新加坡和越南、2008年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的技术效率下降。由纯技术效率引起的技术效率下降的有2000年的文莱、2001年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2003年的新加坡、2005年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06年的菲律宾、2007年的新加坡、2008年的菲律宾和新加坡。
研究还发现,泛北经济区各国金融要素的投入有较大的冗余,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主要是新加坡的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程度匹配效率低,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浪费。而且,各国都存在金融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不足,导致各国的纯技术效率低下,各国金融运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2008年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有明显的下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一个重要的次区域合作,推动泛北部湾经济金融合作,促成差异化区域金融结构融合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要素的贡献,要以各成员国承诺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东盟宪章》为前提,在尊重各成员国发展本国金融结构模式倾向的同时,利用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实现多种金融结构模式的交叉融合,实现差别化金融结构在区域合作中的耦合效应。
(一)坚持需求跟随与供给领先并重的原则
由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内多元多层次的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类似地,区域金融合作及其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也需要根据经济主体对投融资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层性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金融结构尤其重要。基于泛北区域经济金融的多样化和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特征,“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两种发展思路可以并行。需求追随模式,强调金融需求引致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结构变化,其传导机制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合作—金融需求变化—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金融结构变化。需求型金融结构优化的本质在于主张或强调政府放松甚或放弃对金融经济的管制,借力市场导向,让市场机制在需求引导下发挥对经济社会储蓄资源的动员与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供给领先模式,强调增加金融供给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传导机制是: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适应性增强)—金融需求增强—投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
(二)尊重成员国金融结构差异和发展倾向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差距巨大,所处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参与区域金融合作的目标和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及其本身发展金融结构的努力倾向,我们应该尊重各成员国本土金融结构的培育方向,不管是行政干预还是市场机制自行发挥作用,都应该兼顾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尊重梯度现实、分层次促成区域金融合作。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导致各区域(主体)对资金的供求规模和渠道截然不同,我们既要尊重各国在金融结构发展中的主动性倾向,也要遵循金融结构变化的内在规律。
(三)分阶段推进泛北成员国差异化区域金融结构的融合
在区域合作进展的不同阶段,应相对有不同的阶段目标和任务。较低层次合作的政策协调内容可以在近期实现,而较高层次的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目标则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要发展到具备一定的区域融合条件才能进一步推进。从近期目标看,着手构建区域性金融合作组织机构的区域可以共享融资平台,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加强区域内的金融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金融危机防范机制,维持区域范围内金融的稳定性。中长期的合作重点应放在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建立区域金融危机防范机制以及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利用区域内各成员国金融结构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方式,推动区域内金融资源跨国界的合理配置,为最终构建统一金融市场奠定基础,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均衡发展。
①泛北部湾经济区包括中国与东盟六国,即中国、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
②“耦合”本来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两个本来分开的电路之间或—个电路的两个本来相互分开的部分之间的交链。可使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或由电路的一个部分传送到另一部分。
③在此,本文主要针对两种典型的金融结构进行分析:市场导向型结构和银行导向型结构。
④林毅夫、姜烨(2006)已经详细综述了2006年以前关于“金融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不同的观点”,本文不再一一阐述。
⑤经济发展初期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由于生产专业化分工水平不高,此类经济主体的生产性融资在充分考虑内源融资的基础上,外源融资主要依靠信贷渠道,对金融市场类工具交易的需求度较低,而且资金融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剂短期资金的余缺,这就为金融中介机构的资金头寸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与信息处理、实施公司控制、提供结算等功能相结合,金融中介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能很好地降低交易成本。
⑥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前者主要依赖于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与借款人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和对借款人的了解程度,而后者主要依赖于市场化的信息披露和信息传递机制。两者在处理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具体机制不同,使得两者间呈现出双重属性:既有替代,又有互补。
⑦在实施公司控制方面,金融中介主要依靠对企业放款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而金融市场则是靠金融资产的价格传递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并通过债权人的多元化、接管威胁等机制对企业管理层施加约束。随着经济的发展或在经济程度不同的经济体,两者在实施公司控制方面的优势也会发生转化。随着经济发展趋于成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实施公司控制方面的分工也会变得越来越明确,前者主要通过为中小企业放款实施对这些企业的控制,而后者则偏重于对大型企业的控制。
⑧鉴于二者在不完备合约环境下优劣势的相反性,使得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互补性合作成为可能。以完备的金融市场机制保证企业的盈利动力,确保事前效率;以功能完善的银行中介机制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保证事后效率。由此,使得企业更趋向于好项目的长期融资规划,提升整个市场的盈利动力。
⑨参见李健、范祚军(2012)。
⑩参考殷剑峰(2004、2006)。他在2004年开始就关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是他提出的“基于技术演进周期视角”来研究金融结构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11)在这里,我们不考虑资本折旧。
(12)具体过程可向作者索取,以下同。
(13)这里,将融资方式分为知情再融资、不知情再融资和不知情无再融资,并将知情融资叫做“关系融资”,不知情融资叫做“距离融资”。在技术改进阶段,银行导向型结构中的“关系”更为普遍持久,进而其技术改进能力将大于倾向于保持距离的市场导向结构;而当技术日臻成熟至维持关系的成本大于收益时,距离融资的市场导向结构将更具优势。
标签:金融论文; 市场导向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融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dea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