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肖永强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肖永强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水务局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677499

摘要:本文将主要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的危害,然后再此基础之上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从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在水利水工程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基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环境的复杂性,往往会面临诸多方面的困难,尤其是不良地基影响,因此,做好不良地基基础处理至关重要。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危害

1.1 地基渗漏量与标准不符

不良地基是在强透水层、可液化层、淤泥质软土以及构造破碎带等的基础上产生的,此时会形成相对较大的地基孔隙率,因此场地压力要相对较高,同限制值不符,同时由于地基渗漏量过大,还将引起水库软弱水层管涌等各种不良影响因素,除了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之外,还会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2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与标准不符

不良地基给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无法保障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合理性,这样一来,工程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安全稳定性下降,抗压强度在地基当中的溶蚀带、断层带和破碎带中会相对较低,同时岩石之间、岩石与混凝土之间就不能构成较高的抗压强度,从而无法形成稳定性良好的工程整体结构等。这是形成较低地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主要原因,在实际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基整体剪切或局部剪切遭到破坏严重。

1.3 造成沉降量过大

通常,大量的细砂层会存在于不良地基中,在实际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时,设备震动以及水文条件的变化都容易导致液化现象,此时地基的承载能力会严重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失稳现象,威胁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会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积极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不良地基的处理问题,要想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后期的稳定运行,施工人员就必须从工程建设实际现场地质条件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不良地基处理技术,才能够确保地基拥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的安全建设需求。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

2.1可液化土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可液化土层主要是指那些土层粘性较少,或者没有粘性的土层,在静力或者振动力的作用下,会导致孔隙水上升,从而致使抗剪强度在一瞬间就消失了,土层发生液化会使地基发生滑移失稳的现象,或是地基发生沉陷,从而安全隐患。我们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对于可能发生液化现象的土层开挖并进行清除,同时要选择那些强度比较高而且防渗性能好的土质材料进行回填。还可以采用振冲的方式,用分层振动或者是挤密来进行压实。还可以采用使用混凝土围墙的方式在四周进行封闭处理,从而使其减少流动的可能性。

2.2软弱夹层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

2.2.1对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

将软弱带开挖并且清除,将混凝土进行回填,若是上盘的岩体属于比较完整而且坚固的,要想全面进行开挖会产生很大的工程量,针对这种情况则可以采用平酮或是竖井的方式,来进行清除并且回填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固结灌浆的工作要做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软弱带中需要设置防滑齿墙,用力高压喷射的压力将那些软弱的土质进行清除后灌注回填砂以及混凝土。在穿过软弱带的时候,要注意要做好预应力的锚固。

2.2.2对高倾角软弱带的处理

在进行高倾角软弱带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将软弱带中所回填的混凝土挖出来,做成混凝土塞的形式,在开挖的时候,其深度一般是要挖到软弱带的一倍到1.5倍左右,在开挖时,两侧的坡比一般设置为1比1到1比0.5之间。若是现场的软弱带属于是那种相对比较疏松的,而且其宽度也很大,那么应采用混凝土拱的形式比较好,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梁,这样做可以使上部的荷载可以转到两侧的岩体中。

2.3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对于淤泥质软土来讲,其主要成分包括淤泥质土和腐泥,该类型土壤拥有较高的含水量和压缩性,因此导致起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大大降低,通常以流塑状态或软塑状态呈现。塑性变形能力强是淤泥质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这一土质上进行建筑地基建设的过程中,稳定性极差。在对这一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第一,全部挖除淤泥质软土层,在回填时必须保证相关采用拥有良好的强度性能和防渗性能;

第二,高效落实排水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矿井和砂垫层进行有效设置;

第三,挤淤处理中,对抛石方法进行充分的利用;

第四,一定程度上扩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也可以对桩基基础进行修建;

第五,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掌握沉降量,并在施工中进行预留;

第六,要想促使淤泥质软土地基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对镇压层法进行应用。

2.4 强透水层地基处理方法

强透水层包括砾石、砂石和刚性坝基卵石等,其孔隙率通常较大,同时透水性良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造成水分的大量流失,同时导致管涌问题,此时扬压力被提升,会严重破坏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采用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应以直接开挖清理为主,接下来在填筑所挖位置时,可以对黏土和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回填的过程中,还可以首先利用冲击钻机钻孔,并填充混凝土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构建起有效的防渗墙。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渗墙的构建過程中,还可以对高压喷射灌浆法进行应用,这不仅解决了强透水层这一不良地基问题,同时坝基防渗能力也能够明显提高,对于提升地基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5 深覆盖层地基处理方法

厚度大是深覆盖层地基的主要特点,因此传统的换填法是无法对这一不良地基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孔隙率大、渗透性强也是该类型地基的主要特点,在实际施工中,渗漏以及压缩变形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呈现出较低的抗滑稳定性。在对此类型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压实地基表层,此时可以对振动碾压法或强夯法进行应用;对混凝土截水墙进行修建;防渗结构构建中,可以对高压喷射法进行应用;对摩擦桩、承重桩进行构建;在提升地基稳定性的过程中,可以将帷幕灌浆处理法应用于地基中。

2.6 软弱夹层地基处理方法

极低的承载力是软弱夹层地基的主要特点,通常都会低于50kN/m2。在对这一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换土法。对工程进行现场勘察,如果发现淤土层并没有较大的厚度,那么可以首先全部挖除淤土层,并在回填的过程中使用水泥土、沉井、灰土和粗砂等;第二,强夯法。应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对夯锤的大小进行合理选择,并经过精确的计算,设置夯锤起吊高度,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对黄土、粉土和杂填土进行处理时,通常这一技术措施都会形成良好的效果;第三,灌浆法。灌浆法针对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混合水泥砂浆、黏土浆和化学浆材等,并将混合的液体在软弱夹层地基当中进行直接浇筑,固化后的浆液会促使地基的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对于工程项目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状况来采取有效地处理方法,从而保障工程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世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6):248.

[2]陈德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05):67-68.

[3]田献文,孟磊,施观宇.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的新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7):176-177+199.

论文作者:肖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肖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