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中的历史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美国论文,文化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这个社会其实在许多方面都是“表里不一”的。譬如,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旅游者,对美国作一个十天半月的游览,那么,我相信美国社会给你的惟一印象肯定是商业气十足,实用主义观念泛滥。的确,当你面对那些穿着牛仔裤匆匆走过的人们,面对那些因吃得太多而显得奇胖无比但又毫不在意的人们时,你所联想到的美国肯定是一个彻底实用主义的社会。但我要说的是,这其实只是美国文化中的一些表面现象,或者至多也只能说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国文化中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您不深入到美国社会中去,是无法真正把握到的。与上述那种实用主义的文化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文化中深刻的历史意蕴。
我初到美国时,对一个现象始终无法理解,那就是美国的历史景点为什么都是免费开放的。以我所访学的伊利诺州为例,这个州中有很多与林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景点。譬如在该州首府春田市,有一栋林肯在前往华盛顿当美国总统之前生活和工作过的房子,在离市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林肯在前往华盛顿前与其母亲话别的房子。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因此,从理论上讲,这些景点都是极具市场价值的。而且,我看到,所有这些景点都是得到精心呵护的,可以想象在它们上面曾经投入了不少的维护费。照我们通常的想法,把现有的历史资源投入市场经济的海洋之中,这本身不也是搞活经济的一种表现吗?而且,门票收来的钱也可以用作景点的维修费用。在春田市参观林肯故居时,我曾带着这个问题与一位工作人员闲聊了起来。这位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很坦诚,他说,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是交了钱之后来参观的,这个林肯故居在你心里就只是一件被你消费的文化商品,你参观完后所获得的印象是与你所花的门票钱相比是否值得?可如果你是根本不要花钱就可以进来的,那么,你参观完后所获得的就是一种不掺半点杂质的、从自己的心中油然而生的历史感,以及自己现在应该为这些历史伟人所为之奋斗的祖国做点什么的责任感。
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使我非常感动的事情是,美国的很多历史景点每年都要搞不少丰富多彩的活动。甚至有些根本算不上景点的地方,也会搞一些很独特的与历史纪念性内容有关的活动。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对我说:“这个双休日我带你去看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个典型的19世纪中叶的村庄。”我起初还以为他指的是像阿密西(Amish People)村庄那样的、因宗教原因而与现代美国社会隔绝开来的地区。那天,我到那个地方一看,果然是一派典型的19世纪美国小镇的状况。农户的房子里炊烟袅袅,很多树枝上都挂着腊肉,当地行人穿着那些只有在反映19世纪美国社会的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服装,与我们这些外来的参观者似乎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男人们拿着猎枪,挂着烟斗,不时地还会听到几声吵架的声音,几辆马车在悠闲地走来走去。女人们在屋里做着家务活,照料着孩子,屋子里的摆设非常简单。我起初真的很纳闷:这里的人怎么这么穷?等到参观快结束的时候,那位美国朋友对我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你在这里见到的所有人和物都是由这个城市的自愿者扮演和提供的。刚才那个扛着猎枪、抽着烟斗的大块头是本市的市长。”说实话,刚听到这话时我真的不相信,因为眼前的这一切太逼真了,而且我也无法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从事这样的活动。我的那位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说:“你上去跟那个胖市长聊聊天,没有关系的。”一番寒喧之后,我便把话题引到了我的困惑上面。没想到他说的一番话着实让我吃一惊:“参加这样的活动能使人感觉到,包括我市长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该做的只是为这个社会贡献点什么,而不应该是索取些什么。”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中我悟到:美国的中小学生为什么能够对外国的情况知道得很少,但对本国的历史却大多能够了如指掌?美国的很多小城镇同样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过程,可为什么他们能将一些历史性建筑保持得如此完好,使得很多的城市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美国的大学生为什么既对流行歌手十分崇拜?又对华盛顿和林肯这样的历史人物十分崇拜?再往深处想一下,美国的学校里几乎很少见到纯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可为什么几乎在每一个美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国家利益观念总是非常强烈?美国一些城市的交通路口,为什么没有警察却能够秩序井然?
一个国家的真正的公民精神是一种对祖国的爱,对历史的认同,对国家伦理与法制的自觉尊重,而不是建立在交换观念基础上的商人意识。从这一角度来看,对美国文化中的历史意蕴的理解与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