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技师学院
摘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朝着"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提出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思路, 技工学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培养机械类技术人才的道路上革故鼎新。就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问题,从教学培养计划的组织与构架、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以及工匠精神、传统技能传承和先进技术创新的关系等方面论证,提出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培养体系。本文简单介绍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必要性,详细阐述技工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技工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提高技工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机械教学;问题;实现路径
前言
2016 年 3 月 5 日,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鼓励企业特别是制造性企业要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 这是国家首次将“工匠精神”提升到国家层面, “工匠精神” 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技工机械专业应该与时俱进,在课程 教学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融入和渗透作为机械专业教育 的重要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也满足职业 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 量,坚持高标准的产品要求,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丝不 苟,它既是一种精神理念,也是一种职业态度。 工匠们都对细节 有着苛刻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不断的改善和雕琢自 己的工艺,它是一个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坚定、气质、踏实及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是国家和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在技工教学中注入“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是职业 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技校机械专业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是技工教育和机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技工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专业知识 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适应一线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级应用 型、技术型人才。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就是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特别是机械专业。然而往往我们的专业 教育只看到了技术性、行业性与市场性,只重视技术技能方 向的培养,而忽略了职业素养本身。所以只有将工匠精神的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敬业奉献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才形 成自己鲜明而又具有时代性的专业特色,并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
(二)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不仅具有生存需 求,更具有发展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他们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职 业技能的锻炼以及工匠精神的塑造三者同等重要,是其面向 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他们职业生涯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工匠精神则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更长久,更有活力。
(三)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巨头能屹立百年不倒,只依靠一种精神,那就是工匠精 神。特别在我们国家,能够屹立百年的长寿企业数量与发达 国家是无法比拟的。对于匠心和品质的坚持与追求,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所在,企业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敢 于挑战、永远追求、不断创新,这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真正 需要。
三、当前技工机械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目前,技工学校秉承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过分的注重学生 的技能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只掌握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机械”人才,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缺少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导致学生很难立即适应社会 生活和工作环境,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陈旧
技工机械专业的教学虽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使课堂 教学信息化,但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师生之间 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情境和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同时,评价方式还是以往的单项考核 + 终结考核形 式,缺少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评价,只是评价学生的技能学习结 果,缺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 真实水平。
(三)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技工学校的教师主要由两种类型, 一种是高校毕业的硕 研究生,另一种是企业聘请的高级技工。企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水平,能够传授学生技能,但是缺乏对学生素养的培养;高学历教师具有较先进的的教学方法和思想, 但是实践技能和经验方面相对欠缺,“点石成匠”的能力相对较弱。 对此,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师与“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机械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设定全新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形式下,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 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改变以往的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依托“工匠精神”的内涵,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改革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制造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将学生的技能和素养作为 评价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技工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烘托出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学校可以将瑞士、日本等国的企业文化以及庖丁、鲁班等匠人的“工匠精神”共享在学校的公众号上或在学校的宣传栏中进行宣传和学习,让“工匠精神”时刻影响着学生。同时,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渗透和融入“工匠精神”,营造职业教育的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有效的接受竞争意识和敬业意识 的培养。
(三)增设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工匠精神”的教学项目
技工学校应积极将“工匠精神”引入到机械专业教学中,除了学习数控、加工、零件测绘等课程外,还应开设素质教育课程, 将“工匠精神”涵盖的精益制造精神、尊师重教精神、职业道德、创新思维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使文化素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同时,还应设计“工匠精神”的教学项目,以加工零件类课程为例,零件加工的任务需重复训练,多次加工,一丝不苟,精益 求精,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准,延伸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课程, 拓展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 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敢于担当的精神 品质,养成敬业、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 此外,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机械设计相关的活动,渗透“工匠精神”,号召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自己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五)构建校企合作,深化企业的“工匠精神”
应该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 的文化和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 通过校企合作, 能够让学生参与每个产品严格的生产工序和检测流程, 理解精品 制造、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加深学生对精益求精的会意,同时 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打造精湛的师资团队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应该定时组织教师素质教育的培 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学术水平。 同时,也应该引领教师 参加企业的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便于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渗透“工匠精神”。
五、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让“工匠精神”在技工机械专业教育中扎根,有助于培养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中国培训,2019(07):66-67.
[2]王玉冰,安玉环.高级技工教育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J].职业,2019(07):90-91.
论文作者:夏海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学生论文; 技工论文; 机械论文; 专业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