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_心理健康论文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_心理健康论文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试论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在人格发展中,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否平衡,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1989年初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抽样调查表明,被测对象有心理疾病者占20.23%,《中国教育报》1991年3月10日题为《走出心理误区》的文章写道:据调查,在新入学的大学生中,有近半数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情感上的焦虑、忧郁,行为上的犹豫和退缩。1993年,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部所做的调查表明,全省高校有近20%的在校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北京市在一次对16所高校的休、退学学生情况调查中了解到:精神问题在诸种休学原因中排第一位,比率为37.9%;因精神问题而退学的,则占64.4%。据1988~1994年对各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比例占学生人数的15%~20%,呈上升趋势。各高校都有因心理疾病而出现盗窃、自杀、流氓等现象。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不容忽视。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思想政治工作应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大学生心理现状和特点

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8~24岁之间。他们生理上已经成熟,正处于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与改革开放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心态上有诸多新的特点:他们思维中充满着更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理论性,同时又有能动性与创造性;他们思想解放,头脑敏锐,但往往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思维方式简单、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愿受人摆布,自我评估往往偏高,在受挫折后,易产生逆反情绪;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对冗长、刻板、枯燥的脱离现实的说教难以产生认同感;他们情绪不甚稳定,总是处于一种起伏跌宕的状态之中,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他们从中学步入大学,生活学习环境的跳跃性变化,使他们要在心理上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且比过去多得多的压力。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的巨变,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形成的反差,也常使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平衡。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不但需要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需要正确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及作用

培养“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青年学生思想敏捷,接触面广,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容易受到一些社会思潮和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的重大变革,政治形势的发展,国际风云的变化,毕业分配政策的变革等,都是他们关心的热点。要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防腐蚀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排除各种消极的因素,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能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因素这一重要环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多数是大学刚毕业就踏上这个岗位,大多数没有社会阅历,也就谈不上有多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昨天自己当学生时未想通,今天就要面对自己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不得已,只好在实际工作中用制度和纪律去管理大学生。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只采取消极防范措施,正面教育不敢言,布置工作一、二、三,学生宿舍不沾边。由于深入学生少,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缺乏调查研究,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因而在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现实性,甚至发现思想问题后,不积极深入地做思想工作,而是采取回避态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作认真分析研究,甚至采取生硬的态度训斥,使原有的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新的思想负担,从而产生了思想上的障碍。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有直接影响。如果教育者的工作不深入、不具体,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单一化,思想教育方法只停留在开会、做报告、读报纸文件上,而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矛盾,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解决学生思想上、心态上存在的问题,就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建立一支工作深入、业务过硬的思想工作队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跨世纪人才,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须把握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工作具有成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知识的培训,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国家,但很少教育学生认识自己同周围人的关系,学会正确地生活。对于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处理同异性关系,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如何选择职业、设计生活道路等涉及“如何做心理健康的人”的学习项目较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处理和分析学生中的问题。如尽量注意发挥学生特长,创造条件给每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一旦学生的专长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身价值及存在的意义,这种激励会化为一种可贵的内驱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还要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增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知识,正确地运用掌握好心理知识。

2、针对不同年级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调查,无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还是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比例,都是一年级和四年级情况好些,二、三年级相对差些。这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应根据这一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做好工作。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面对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压力。二、三年级的问题主要与专业学习、友谊与恋爱等相关。所以,对一年级新生的教育活动要围绕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大学学习特点、专业特点、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特点,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正确认识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地位,树立积极的自信心。而对高年级学生,要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就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关心他们的问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不只是进行面上的宣传。针对不同年级情况,采取积极宣传和细致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把握重点,兼顾其他,防患于未然。

3、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大学生心理咨询,是对学生生活、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用新的手段,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训练,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除应开展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适时举办一些讲座外,还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4、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通过志愿者等义务奉献活动和参观、座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熏染和教育。如通过义务家教,假期支教,为生活困难儿童、有残疾的儿童补习功课,使他们认识到物质利益同精神满足的区别。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活生生的教育,让他们亲自去体验生活,获得第一感受,真正地了解社会实际,使自己对社会片面认识诸多的疑惑而造成的内心矛盾,获得一个较理想的答案,也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说服力和有效性。

标签:;  ;  ;  ;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