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被广大教师广泛运用,其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分组、教学和评价三步骤,并思考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明确小组分工、选择合适内容及发挥教师的作用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早在2000年以前,我国古代学者就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时代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又将合作学习推向了新高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谓“1+1>2”,正是因为合作才使得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义务教育阶段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态度也更加明显地体现在了这一代孩子身上,而在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努力,需要每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配合协作,需要个体融入整体。因此,在采取合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发问及个人看法等都带入了合作学习,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氛围。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教授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所谓的灌输。而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摆脱灌输,只能将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自身作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者,教师在进行讲解知识点时,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向,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成果,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面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合作交往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是学生的宝贵财富。因此,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高效的团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需要密切交往,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二、合作学习的探索
1.分组。按两种情况将学生分组,并根据教学需要随机取组。第一种情况: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并由学生按民主投票方式选出组长,明确组长任务;第二种情况:把学生按性别分两大组,同理选出组长。每个组都有一个代表自己特色或精神面貌的名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学。在开设新课时,把课堂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15分钟时间由教师讲解重点内容;第二阶段,15分钟时间由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三阶段,小组组长带领总结概括所学内容。在讲解测试题时,把课堂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己解决错题,大部分学生粗心、浮躁,这个时间段留给这部分学生静心思考;第二阶段,小组内部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难题;第三阶段,组组合作解决难题;第四阶段,教师讲解尚未解决问题,或概括总结。
3.评价。制定班级奖惩规则,对于小组合作中,能积极表现并帮助组内成员或他组成员解决难题的进行积分奖励。对有破坏课堂秩序等行为的学生实行扣分惩罚。不同表现有不同程度积分,积分采取公平、公开原则,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登记,学期末进行总积分排名,前三名会获得大奖作为激励。
在合作学习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本意不符的结果,但都被积极发现并进行了策略调整。比如,小组讨论解决难题,然后教师讲解尚未解决难题。这个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会不懂装懂,无法融入小组讨论中。于是,笔者重新调整策略,提前了解同学们知识点掌握情况,在讲解试题的第三阶段中,有针对性的寻找同学解决问题,一方面满足了组组互助,一方面检验了小组内部互助效果。这使得小组讨论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大家不懂装懂的现象。
三、合作学习的思考
要使学生具有高效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分几个小组就能解决问题,他需要科学构建小组,明确各个小组分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1.明确小组分工
小组的构建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分组中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组内成员无论在性别上、学习能力上、性格上等都要各有不同,这样才能做到互助;组间同质是指组与组之间的水平要相当,这样才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另外,分出每个小组后,不仅要确定小组组长职责,还要明确小组内每一成员职责,避免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推卸责任、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明确分工后,才会使每位成员跟随小组真正具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2.选择合适内容
虽然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但这不证明每节课、每部分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模式学习。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如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一样,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内容不至于太简单,失去合作讨论价值;也不至于问题过难,讨论不出结果,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很高要求,那就是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实际状况,力求使合作内容能够激发起学生合作的需要和动机。
3.发挥教师作用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在合作学习中,除了进行合理分组、选择合适内容,还要进行正确示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特别是在小学数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合理的示范更加具有意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由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弱化,而是被分到每个小组中。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在不同小组之间来回巡视,了解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正确引导,使组内合作能够高效进行;调动合作学习氛围。针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要想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方法和技巧后,会调动起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小结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笔者还会继续努力在自己的实践中探索数学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点,使合作学习更加贴切融入数学教学中,以便借鉴。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巿尧都区金殿联校 041000)
论文作者:尉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内容论文; 课堂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