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圈结构的聚类分析——以湖南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南省论文,为例论文,商圈论文,结构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及理论回顾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挥流通先导作用。而以城市商圈为基础的城市商贸业发展正是城市流通竞争力提升的内在动因。商圈理论对于批发业与零售业的经营管理,对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市商贸网点,优化城市商贸网点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城市商圈作为现代城市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开始引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不过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微观的企业商圈中的选址模型分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雷利(1929)提出的引力模型,后来的学者大多沿着这一框架进行分析,Luce's(1959)首先指出,消费者个体在进行选择时与其每个选择所获得的效用值关联紧密,他在空间选择上也是这样基于效用的概率分布。哈夫(D.L.Huff,1964)正式以大型商贸企业而不是城市为研究对象作了详细调查,认为消费者会选择在多个商贸点进行购买,我们只能估计出消费者去某一特定商店购买的概率。这一概率与商贸企业(相对于竞争者)的规模成正比,与消费者到该商贸点的距离成反比。Nakanishi和Cooper's(1974)提出了MCI模型,将原有商圈模型吸引力因素中的单一商贸企业规模因素用一个多变量的复合因素来取代。Stanley和Sewall(1976)提出在商圈吸引力分析中应该考虑商贸企业声誉,即商誉因素,Jain和Mahajan(1979)则指出商贸企业的外观、价格、服务也是必须分析的重要因素,Hansen和Weinberg(1979)则把商贸企业接近其他商业中心的程度也纳入了分析的范畴。这个观点有些近似于我们将商圈分析的范围扩大多个商业企业的观点。可惜西方学者并没有进一步展开研究。布莱克(Black,1987)则吸收了上述成果,对引力模型作了进一步扩展,提出多因素作用模型:吸引顾客来店购物的因素除了商店规模外,还包括商店的形象、商誉、购物气氛、服务等,阻碍顾客来店购物的因素包括交通时间、交通成本、机会成本及其他费用。
不过上述商圈理论模型均侧重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商圈分析,缺乏对商圈结构的中观层面分析,即从整个城市的视角去分析城市内商圈结构如何?与各自城市经济发展关联度如何?研究城市商圈结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打开了城市商圈内的黑盒子,城市商圈结构就是城市内各种商业形态的数量、形态、质量对比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尝试以湖南省城市商业数据为基础,主要分析城市商圈内的各种批发业和零售业比例,对城市商圈结构进行初步的分析。
二、湖南省城市商圈结构现状
湖南省处于泛珠三角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基础。根据湖南省经济普查数据,在2007年末,全省共有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2 796个,就业人员35.13万人。批发零售业全年商品销售额合计1 899.5万元,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 423.1万元,零售业销售额476.4万元,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之比约为3∶1,反映了在湖南省商贸流通业中,批发业仍然占据了非常重要堤地位。而在批发业和零售业内部的商品销售额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湖南省城市批发业的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矿产品、建材等资源型产品批发,为569.2万元,这既反映了湖南省有着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同时也反映了其他批发业的发展力度还比较滞后,另外两个超过百万的批发种类是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和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分别为353.62万元和189.58万元,而农畜产品批发销售额为66.37万元,而纺织批发、文体批发销售额均低于50万元,贸易经济与代理的销售额最少,仅为12.91万元。
从整体上看,湖南省批发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与第一产业相关的批发业的发展,如纺织和农畜产品批发业的发展非常落后,与第三产业相关的贸易经济与代理则还处于萌芽状态,与第二产业相关的批发业销售额比较可观,但仔细观察也能够发现主要集中在资源型初级产品的批发业发展,当然这也与湖南省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在表1中还可以反映湖南省零售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综合零售和汽车、摩托车零售占据了零售业的大头,分别为148.14万元和149.24万元,各自占据了整个零售业的31%,纺织零售、食品零售和五金家具零售销售额均为16万左右,无店铺零售销售额仅有14.55万元。从表1中可以发现湖南省零售业的发展仍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新零售业态的销售额仍然偏少,发展不充分,专业店规模仍然偏小。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已经可以发现城市商圈内部结构对于城市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再分市州对城市商圈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湖南省城市商圈结构聚类分析
根据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13个市州(湖南省共有14个市州,但娄底市的数据缺乏)的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时用各市州的GDP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估计软件为SPSS 13.0,通过K聚类,可以得到表2和表3的结果。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和GDP的聚类,湖南省各市州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
1.第Ⅰ类只有长沙一个城市,这也反映了长沙在湖南省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沙的批发业销售额达到了794.94亿元,约占全省的一半多,而零售业销售额则达到了267.75亿元,也超过了全省零售额的一半,同时GDP也是全省最高,超出排名第二位的岳阳一倍。这些都充分说明长沙是湖南省的商贸流通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
2.第Ⅱ类共有六个城市,分别是常德、郴州、衡阳、湘潭、岳阳和株洲,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六个城市几乎都是湖南省提出“3+5”城市群的组成成员(郴州除外),株洲和湘潭是长株潭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核心成员,常德、衡阳和岳阳分别是湘西北、湘南和湘北的区域商业和经济中心,郴州由于毗邻珠三角,具有独特的商贸区位。它们的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销售额比长沙要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均值分别为40.12亿元和21.02亿元,但是批发业和零售业的相对比重与长沙几乎一致,反映了这些城市与长沙具有相同的商圈结构,但商圈地位要比长沙低一等,同时这六个城市的GDP均值为536.01亿元,只有长沙的约三分之一,也反映了它们的经济地位也比长沙差一个档次。
3.第Ⅲ类也有六个城市,分别是怀化、邵阳、湘西自治州、益阳、永州和张家界,这些城市均处于湖南省西北部或西南部,属于湖南省内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益阳虽然属于“3+5”城市群成员,但益阳一直将自己定位为长沙的后花园,经济受长沙辐射影响很大,从GDP的均值仅264.06亿元便可知。同时这些城市的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销售额比第Ⅱ类城市又差了不少,均值分别只有29.25亿元和10.09亿元,商贸业也非常不发达。
为了深入分析城市商圈的内部结构,我们除了将批发业、零售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聚类分析外,还对零售业内部结构也进行了第二次聚类分析(批发业的分析可以类似进行),聚类的结果同样是湖南省13个市州可以分为三类,并且城市分类与表1的分类完全一致,不同的只是零售业内部聚类中心值,见表4。
从表4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第Ⅰ类和第Ⅱ类城市在零售的各个种类上都有明显的差距,差距在食品、饮料、纺织和服装零售方面差距比较小。而第Ⅱ类和第Ⅲ类城市的差距也是全方位的,这充分体现了湖南省城市商圈已经形成了三级圈层结构。那么这三类城市商圈如何优化,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呢?
四、优化湖南省城市商圈结构对策
从上面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优化湖南省城市商圈结构的对策也应该分为三个层级具体实施。
1.对于第Ⅰ类的城市,具体说是长沙,在优化其城市商圈结构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注意加大新型商业业态(包括批发业态和零售业态)的发展。发展批发商业,要注意从经营结构和经营形态上做出调整,注意加快与服务业等相关的第三产业批发业的发展。在零售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多种零售业态的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积极尝试大型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广泛推行连锁经营模式,同时注意网络商店、电视零售等全新零售业态的发展。其次要注意加大城市商业集群程度。作为湖南省商贸流通中心的长沙,它的商业企业集群程度尚不是很高,所以应该通过购并、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商业企业做大做强,以实现商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再次,要大力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和“3+5”两小时通勤圈的商贸联系,可以将长沙城市商圈结构中的部分功能转移到第Ⅱ类地区的一些城市,如机械制造设备批发中心可以考虑设在湘潭,而机电设备批发中心可以设在株洲等,以此来优化城市商圈结构。
2.对于第Ⅱ类的城市,城市商圈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各自商圈特色的打造上,目前这些城市与长沙的零售、批发比例非常相似,存在着小而同的特点,因此如何突出自己城市的产业特点,发挥商业独特的先导作用便成为商圈结构优化的关键。株洲和湘潭与长沙共同构成“两型社会”试验区,应该将它们的城市商圈与长沙商圈进行充分融合,在三个城市合理分工定位的基础上打造商圈特点,不必片面追求商业业态的全面发展,可以错位发展和超前发展某些商业形态。而对于岳阳、衡阳和常德作为各自区域的商业中心,必须完善城市商圈的辐射和联结功能,一方面整合所在区域的商业资源,形成商业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充分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形成“3+5”大型城市商圈,做到批次商业资源互补、互强。郴州作为湘南门户,在优化商圈结构应充分考虑珠三角和长株潭的影响,发展壮大矿产资源批发等特色商业。
3.对于第Ⅲ类的城市,由于它们的城市商圈发展和经济发展均明显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优化城市商圈结构的首要目标便是完善商圈的基本功能,加大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发挥出商贸流通业对于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商圈结构优化要与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如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定位于旅游城市,商圈的发展就必须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供支撑。永州、邵阳和怀化要利用它们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来加快城市商圈的发展,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流通优势。益阳比较特殊,它作为距离长沙非常近的城市,“3+5”城市群中的一部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更加需要将其商圈融入长沙,找准与长沙的对接点,发展特色商业。
三个层级的城市商圈优化虽然有着不同的措施,但整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在长株潭实质性融城和打造湖南最大城市商圈的同时,加快发展若干相互交叉渗透型的次级城市商圈,如以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为骨架的“3+5”城市商圈,最后大力打造以邵阳、永州两市为节点的湘中南次级城市商圈,以张家界市、吉首市、怀化市为轴线的湘西次级城市商圈。形成长株潭城市商圈——“3+5”城市商圈——次级城市商圈——重点小城镇——一般乡镇——农村的辐射和联结系统,促进湖南省整体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