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宋婷婷[1](2021)在《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做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的做好前期准备;2.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3.构建并验证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检索建库-2020年12月的四大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尿路感染的研究,由课题组的研究者利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筛选文献,用Excel2019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2.采用病例回顾性方法,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共12528例,其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者228例为观察组。分别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按7:3比例系统抽样随机分为建模组(尿路感染:160例,无尿路感染:430例)和验证组(尿路感染:68例,无尿路感染:185例),回顾性分析建模组5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建模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3.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组以检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共纳入65篇有效文献,发文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发文地区聚集于东南沿海等省份;2013年开始基金资助,起步较晚;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社会人口学、疾病、既往史及个人史、生物学标志物、医源性因素、治疗相关性因素。2.建模组中590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合并症、脑血管疾病、痴呆、病程、住院天数、BMI、Hb A1c、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而其他因素,糖尿病类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异常,空腹血糖、BUN、Scr、24小时尿蛋白、药物治疗等方面与糖尿病患者无尿路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建模组中590例患者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脑血管疾病(OR=2.884,P=0.012)、痴呆(OR=0.12,P<0.005)、住院天数(OR=1.104,P=0.006)、BMI(OR=0.826,P<0.005)、Hb A1c(OR=1.429,P<0.005)、ALB(OR=1.089,P=0.013)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4.将6个危险因素纳入回归模型,构建并验证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预测模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Logit(P|发生尿路感染)=-2.541+0.099×住院天数-0.192×BMI+1.059×脑血管疾病的赋值+2.122×痴呆的赋值+0.357×Hb AIC-0.026×ALB。结论:1.我国对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但发文量较少,文献计量学分析能够充分揭示糖尿病尿路感染研究领域的演化脉络和发展态势,以支撑相关科研选题,但所分析的风险因素不具有全面性和严谨的代表性。2.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6个:脑血管疾病、痴呆、住院天数、BMI、Hb A1c、ALB。3.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王静,杜朝晖,李建国,周青,胡波,李璐,刘畅,甘泉,罗云,蔡书翰,邓彬,饶歆,卢章洪[2](2013)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553例,根据科室不同分为ICU组265例,非ICU组288例。调查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统计置管困难和非置管困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9%(88/553),其中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6%(64/553),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3%(24/553)。ICU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6/265),非ICU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6%(42/2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两组患者导管脱出和不畅发生率〔1.1%(3/265)与4.5%(13/288)〕、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7.2%(19/265)与1.7%(5/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7、9.80,P<0.05)。两组患者穿入动脉、气胸、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2、0.00和0.04,P>0.05)。置管困难42例,发生并发症21例(50.0%);非置管困难511例,发生并发症59例(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ICU患者需注意导管相关性感染,非ICU患者需注意加强导管护理,置管困难时建议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来减少并发症。
王冲[3](2013)在《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手术疗效及随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术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对其近中期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予以客观评价,探讨该术式优、缺点,为临床实施及推广该手术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的290例经胸先心病微创封堵术治疗患者的术中数据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参考“2011专家共识”对患者进行严格标准化选择,室缺181例、房缺102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封堵成功,同时室缺合并房缺同时封堵4例,房缺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时封堵1例,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时封堵1例。封堵成功后即刻通过食道心脏彩超、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疗效;出院时再行心脏彩超(TTE)、心电图(ECG)、X线胸片复查;并于术后1~3月、3~6月、1年、2年后(一年后每年复查1~2次)门诊复查时行TTE、ECG、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并询问有无相关不适症状及进行体格检查。结果确定封堵296例患者,封堵成功290例,成功率98.0%;其中室缺成功率97.3%;房缺成功率97.1%;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100%。术中经食道心脏彩超(TEE)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平均4.8±1.6(2~10)mm,房间隔缺损大小平均16.4±7.2(4~34)mm;动脉导管大小平均7.4±2.5(4~12)mm;共使用室缺封堵器181个,大小平均6.8±2.2(4~12)mm;房缺封堵器106个,大小平均21.3±7.9(6~40)mm;动脉导管封堵器9个,大小平均9.4±3.3(5~16)mm。1例下腔型房缺术后一月复查,胸片提示封堵器脱落,急诊开胸取封堵器并行房缺修补术;术中有5例微小残余漏发生,其中出院时复查2例分流消失,另2例分别于出院后1月、3月复查时分流消失,1例肌部室缺2mm残余漏复查两年无变化;1例双孔房缺封堵术后一月复查发现新出现残余漏;1例4mm膜部室缺封堵患者术后第5日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并放置永久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胸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手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近中期疗效肯定,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长期观察。
余治芹,张昕[4](2012)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腹腔用于晚期消化道肿瘤腹腔灌注化疗的意义,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对54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腹腔灌注化疗,回顾性总结插管经验及化疗前后的护理体会。结果 54例患者均插管顺利,共完成950次腹腔化疗,导管留置时间5~178天,平均61天,未发生严重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化疗毒副反应较轻。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能好,既减轻了医护工作量,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新春[5](2008)在《脑梗死血运重建前后证候演变规律及芎芪合剂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选题思路和研究目的脑梗死形成原因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它部位的血栓转移,或血管狭窄,导致局部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最重要的治疗就在于通过各种治疗方法使脑血流重建,从而使脑缺血缺氧状态得以纠正。脑梗死血运重建治疗虽能迅速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但治疗后亦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目前西医对血运重建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大多仅针对单一环节或单一因素,缺乏系统的协同作用,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寻求能够防治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的有效方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根据广东省中医院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的经验思路,在导师指导下,首先对现代医学血运重建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医思维方式出发,提出中医药干预脑梗死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的辨证治疗思路,进而设计中风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前后的证候演变规律。同时,采用益气活血的治疗法则,选取中药的有效部位组成芎芪合剂,建立脑梗死血运重建治疗后的动物模型之一——大鼠急性脑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模型,从氧化应激、氨基酸兴奋毒性作用、免疫与炎症反应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药抗溶栓状态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中医药在临床上更好地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并发症提供有益探索。2研究方法2.1临床证候调查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设计中风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分别对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0-3天、治疗后1-3天、14±3天、30±3天、60±3天、90±3天6个时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系统研究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常见证候、变化规律以及两种不同血运重建治疗方式在证候演变方面存在的差异。2.2动物实验研究建立脑梗死血运重建治疗后的主要动物模型之一——大鼠急性脑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模型,运用组织生化检测、病理HE染色、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SOD、MDA含量测定;氨基酸相关指标测定:Glu、Asp、Gln、Gaba含量测定;免疫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测定:MPO含量、ICAM-1蛋白表达测定。进而分析芎芪合剂干预溶栓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3研究结果3.1临床证候调查研究3.1.1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3.1.1.1证候在不同时段的组合及分布规律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证型分布以风+痰+瘀、风+痰+瘀+火、风+痰+瘀+气虚等实证相关证候组合为多见。此后随着病情进展,由较多证候组合(3、4证组合)类型转向较少证候组合(1、2、3证组合)类型,并且从实证相关证候组合为主向以虚证相关证候组合为主转变。3.1.1.2单一证候在脑梗死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演变情况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风、火、痰、瘀等邪实证候均呈下降趋势,除风证、火热证可能为中风病自然病程演变所致外,血瘀证、痰证下降亦很明显,尤以血瘀证为着,而气虚、阴虚等本虚证候则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血运重建治疗在发挥祛除实邪(主要为血瘀、痰邪)作用的过程中,可能同时对人体正气产生了一定的损伤作用。3.1.1.3单一证候在脑梗死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情况除风证、火热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在治疗前后1-3天内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治疗后各时点的所有证候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所变化。其中血瘀证在血运重建治疗后相关症状逐渐得到改善;而风证、火热证、痰证在治疗后1-3天内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改善,但在治疗后14±3天及以后其它各时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气虚证在血运重建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加重。阴虚阳亢证在治疗后14±3天及之后各时点也较治疗前加重。3.1.2不同血运重建治疗方法之间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差异两组患者气虚、火热、血瘀、痰证、阴虚阳亢等证在血运重建治疗前后各时点的分布基本相同。而风证在血运重建治疗前及治疗后1-3天内溶栓治疗组较血管成形术治疗组明显,这可能与溶栓治疗组患者多处于脑梗塞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有关;而血管成形术治疗组患者多处于脑梗塞恢复期,病情相对稳定,故风证不如溶栓治疗组明显。3.2动物实验研究3.2.1芎芪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作用芎芪合剂能够调节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侧脑组织中SOD、MDA的含量,并使之趋向于正常;尿激酶则没有此作用,而尿激酶加用芎芪合剂与单用芎芪合剂作用相似。提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2.2芎芪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作用芎芪合剂能够抑制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侧脑组织中MPO含量的增高;HE染色缺血侧脑组织芎芪合剂组白细胞粘附及浸润的程度明显减轻,芎芪合剂还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ICAM-1蛋白表达的增高;尿激酶则没有此作用,而尿激酶加用芎芪合剂与单用芎芪合剂作用相似。提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损伤的程度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2.3芎芪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兴奋毒性的影响作用芎芪合剂能够抑制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侧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含量的增高,并使之趋向于正常;芎芪合剂还能协同增高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Gln、Gaba含量。提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调整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毒性损伤的作用。尿激酶可导致缺血再灌注后的抑制性氨基酸Gln、Gaba含量减低,提示尿激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体对再灌注损伤自我修复的能力。而尿激酶加用芎芪合剂与单用芎芪合剂作用相似,还能减轻尿激酶导致的缺血再灌注后Gln、Gaba含量降低,提示芎芪合剂能够减轻尿激酶对机体再灌注损伤自我修复能力的抑制。4研究结论4.1临床证候调查研究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证候演变规律为:由治疗前较多证候组合(3、4证组合)类型转向治疗后较少证候组合(1、2、3证组合)类型,并且从实证相关证候组合为主向以虚证相关证候组合为主转变。提示血运重建治疗在发挥祛除实邪(主要为血瘀、痰邪)作用的过程中,可能同时对人体正气产生了一定的损伤作用。4.2动物实验研究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是血运重建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之一,芎芪合剂可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免疫与炎症反应、氨基酸兴奋毒性作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对溶栓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5今后方向在本项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临床调查样本数量及范围,继续深入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为今后辨证论治解决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并发症提供方法和思路。进而可在临床上开展芎芪合剂防治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从中医药防治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有益的探索。
肖素香[6](2008)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对SICU医院感染与基础疾病、年龄、有创伤性操作、医务人员的关系及病原菌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病情危重、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有创伤性操作的次数与感染关系密切,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SICU设置的不合理和医护人员的缺乏增加医院感染的可能。结论加强SICU病房管理、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减少有创伤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SICU感染的有效措施。
何庭辉,田碧文[7](2007)在《综合性中医院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综合性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入住ICU的病例(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时间超过24h)共295例,以入院诊断分类、病情评级、治疗情况、易感因素、感染前侵入性操作、手术情况、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为分析因素。用SPSS11.0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P=0.02,OR=20.61)、病情评级(P=0.00,OR=6.77)、住院≥7d(P=0.00,OR=50.71)、营养不良(P=0.03,OR=4.45)、使用免疫抑制剂(P=0.00,OR=67.73)、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P=0.01,OR=15.79)和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P=0.00,OR=7.23)等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病情评级、住院≥7d、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和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内源性医院感染是ICU医院感染管理重点。
葛淑华,梁伟,孙静[8](2007)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新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陆卫升[9](2006)在《“包裹”“折叠”法低位后径路颈内静脉插管410例》文中提出
李文献[10](2006)在《肾下腹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的研究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瘤外科重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始动机制:①肾下腹主动脉瘤外科重建术中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下肢肌肉是否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包括血管紧张素原(AGT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亚型(AT1)等成分的激活;②缺血-再灌注肌肉中是否存在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IL-6浓度的变化及其与下肢缺血的关系。 【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 【机构】一家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学中心。 【研究对象】10例接受肾下AAA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和10例接受其他开腹大手术的患者。 【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测定缺血和再灌注打击对AAA患者下肢肌肉(股四头肌)AGTN、ACE、AT1以及IL-6 mRNA表达的影响,并比较上肢肌肉(肱二头肌)以及其他开腹手术时上述基因在下肢肌肉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上述各肌肉标本中不同时点IL-6 mRNA表达的差异。抽取术后不同时点上肢静脉血检测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肾下腹主动脉阻断导致了下肢肌肉中AGTN、ACE、AT1以及IL-6mRNA表达的增加,并持续至再灌注后。免疫组化显示IL-6表达主要局限在内皮细胞。无论是实时PCR或者免疫组化均未在上肢肌肉中检出上述基因或蛋白表达
二、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3.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部分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3 文献倒入与筛选 |
1.4 文献分析方法 |
2.结果 |
2.1 出版年度分布 |
2.2 出版地区地区分布 |
2.3 期刊发行分布 |
2.4 基金资助 |
2.5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
3.讨论 |
3.1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发文年份及发文地区分析 |
3.2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发文期刊分布及基金资助分析 |
3.3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分析 |
4.小结 |
第二部分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资料收集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
2.2 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 |
2.3 建模组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4 建模组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建模组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检验 |
2.6 验证组验证预测模型 |
3.讨论 |
3.1 Hb A1c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
3.2 白蛋白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
3.3 合并症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
3.4 BMI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
3.5 住院天数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
3.6 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材料 |
1.2.2 穿刺方法 |
1.3 并发症的统计 |
1.3.1 机械相关性并发症 |
1.3.2 导管相关性感染[3-4]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置管困难与非置管困难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3.1 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
3.2 各并发症分析 |
3.3 ICU患者与非ICU患者并发症比较 |
3.4 置管困难与非置管困难并发症比较 |
(3)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手术疗效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1 绪论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2.3 方法 |
2.3.1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
2.3.2 手术 |
2.4 封堵成功判断 |
2.5 并发症定义 |
2.6 随访 |
2.7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情况资料 |
3.2 术中情况 |
3.3 随访一般情况 |
3.4 术后并发症情况 |
3.4.1 残余漏 |
3.4.2 心律失常 |
3.4.3 封堵器脱落 |
3.4.4 术后发热感染情况 |
3.4.5 其他并发症情况 |
4 讨论 |
4.1 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
4.2 手术疗效分析 |
4.2.1 残余漏 |
4.2.2 心律失常 |
4.2.3 封堵器脱落 |
4.2.4 术后感染 |
4.2.5 机械性溶血现象 |
4.2.6 瓣膜功能损伤及心功能改变情况 |
4.2.7 封堵术后心包积液 |
4.2.8 血栓栓塞 |
4.3 本研究的启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腹腔置管 |
1.3 化疗方法 |
2护理措施 |
2.1腹腔化疗前护理 |
2.2腹腔化疗中护理 |
2.3腹腔化疗后护理 |
2.4导管的护理与维护 |
2.5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
3结果 |
4结论 |
(5)脑梗死血运重建前后证候演变规律及芎芪合剂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血运重建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1.1 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
1.2 颅内外血管成形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2 血运重建治疗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2.1 动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2.2 颅内外血管成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3 中医药干预脑梗死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的思路探讨 |
3.1 中医对脑梗死及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3.2 脑梗死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的中药选择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
1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
2 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设计 |
3 病例来源 |
4 病例选择 |
4.1 诊断标准 |
4.2 纳入标准 |
4.3 排除标准 |
5 统计分析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7 结果与分析 |
7.1 一般资料 |
7.2 中风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
7.3 病例脱落情况 |
7.4 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 |
7.5 不同血运重建治疗方法之间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差异 |
8 讨论 |
8.1 中风病病因病机 |
8.2 脑梗死血运重建治疗前后基本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思路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芎芪合剂对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 |
实验一 芎芪合剂对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SOD、MDA、MPO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实验二 芎芪合剂对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实验三 芎芪合剂对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
附录2 中风病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
附录3 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诊断要点 |
附录4 动物实验图片 |
附录5 英文缩略词表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调查方法 |
2 结 果 |
2.1 医院感染率 |
2.2 易感因素 |
2.3 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 |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 |
3 讨 论 |
3.1 易感因素与医院感染 |
3.2 感染部位与医院感染 |
3.3 病原菌与医院感染 |
3.4 空气与环境污染 |
3.5 预防对策 |
3.5.1 SICU的设施 |
3.5.2 患者预防措施 |
3.5.3 预防病原菌感染 |
3.5.4 SICU护理人员的管理 |
(7)综合性中医院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人临床病情等级分类[2] |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医院感染与患者入院状况等变量单因素分析 |
2.2 医院感染与治疗情况单因素分析 |
2.3 医院感染与感染前侵入性操作单因素分析 |
2.4 医院感染与手术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5 医院感染与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单因素分析 |
2.4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8)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新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种类 |
2 院内感染的护理相关因素 |
2.1 呼吸道感染 |
2.2 泌尿系感染 |
2.3 消化道感染 |
2.4 血液感染 |
3 护理管理对策 |
3.1 改善环境条件 |
3.2 增加设施配备 |
3.3 规范护理操作 |
3.3.1 无菌操作 |
3.3.2 设施的维护和消毒 |
3.3.3 控制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环节 |
3.3.4 重点抓好监测工作 |
3.3.5 防止二重感染和机会感染 |
(10)肾下腹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宋婷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J]. 王静,杜朝晖,李建国,周青,胡波,李璐,刘畅,甘泉,罗云,蔡书翰,邓彬,饶歆,卢章洪. 中国全科医学, 2013(19)
- [3]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手术疗效及随访研究[D]. 王冲. 中南大学, 2013(05)
- [4]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J]. 余治芹,张昕.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04)
- [5]脑梗死血运重建前后证候演变规律及芎芪合剂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D]. 张新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6]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肖素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02)
- [7]综合性中医院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何庭辉,田碧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07(24)
- [8]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新对策[J]. 葛淑华,梁伟,孙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10)
- [9]“包裹”“折叠”法低位后径路颈内静脉插管410例[J]. 陆卫升. 卫生职业教育, 2006(10)
- [10]肾下腹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李文献.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