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初探论文_李文欣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初探论文_李文欣

摘要: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其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加成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和混凝土结构的概述进行分析,然后着重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导言

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之中被称之为“砼”,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石、砂、水泥进行配置、搅拌而形成的混合物。基于特定的养护方式,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性能,特别是耐久性、压力学性能等方面,所以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之中。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优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建筑的整体功能,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在应用混凝土时,需要采用恰当的工艺技术,以此来充分发挥其作用。

2土木工程建筑和混凝土结构的概述

2.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各类工程和施工技术,包括地上、地下以及水中的各类工程,其中建筑仅仅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所以说其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比较繁琐的问题。如今,土木工程建筑是人们对物质要求的一大代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人精神需求的具体体现,所以说加强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2.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结构,被广泛应用与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建筑等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施工材料是一混凝土为主,将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强度、耐久度,能满足多项施工的技术要求。混凝土结构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施工单位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下面特点:

第一,混凝土的原材料容易获取,制备成本低,而且制备过程简单,运输成本也不高;

第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耐久度和抗腐蚀性,能满足不同施工环境中的施工要求;

第三,混凝土不易燃烧,稳定性强,完成施工后其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能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

第四,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强的塑性,能够塑造成任意形状,所以说其可操作性是很强的;

第五,混凝土由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在完成凝固之后可能出现塑性裂缝,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这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混凝土建筑的质量。

3影响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原因

3.1施工完成后,水泥的收缩会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是一种混合性材料,因此其原材料的种类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根据施工经验来说,原材料的不达标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工程上常用的水泥种类都具有较强的收缩性,因此如果在施工中大面积采用,会使得裂缝极易出现。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成本,甚至选择过期的水泥,有些是在检测过程中不达标,这些都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2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会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混凝土材料来说,除了其原材料的品质,运输条件和储藏环境也会相应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造成影响。比如说,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离析现象,就会导致混凝土不均匀,如果储藏时间过长或者储藏环境较差,也会导致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受到影响。

3.3此外,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也会对于混凝土的结果造成影响。对于施工来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和管理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搅拌过程中的投放顺序和投料时间,都会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执行,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使得工程受到巨大的损失。此外,如果在后续养护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科学指导,也会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

4.1配置与搅拌技术

具体而言,关于混凝土结构材料配置与搅拌的技术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类型,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泥种类,一定要保证其符合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例如: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应该使用具有较低水化热的品牌;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选择能够规避碱性骨料发生反应的材料;施工人员在选择添加剂时,也应该重视其类型,以便于满足不同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需求。

(2)合理配比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依据土木工程的建筑要求,对所有与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材料进行配比,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性能能够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

(3)对混凝土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结合现行的混凝土结构性能要求,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人工的方式开展搅拌工作,而是应该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搅拌。同时,如果在搅拌的过程中发生了分层问题,就应该及时进行二次搅拌,从而提高搅拌的质量,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保障。

4.2温度控制技术

(1)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混凝土结构的水化反应实际就是放热的过程,但是在其内部中,大部分热量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所以内外的温差较大,就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对此,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总体用量,进而避免产生更高热量而无法释放,所以可以使用矿粉、粉煤灰等材料降低水化热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还能够有效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

(2)控制环境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是在室外完成浇筑的,加之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因此在浇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具有耐高温性能的材料替代混凝土产品,或者尽可能选择气温适宜的天气完成浇筑工作。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也不能在低温天气进行,否则将会降低其性能,甚至发生破碎现象。

(3)在施工中强制性降温。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恰当的设备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降温,常见的方式为循环水降温,也就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设置循环水管,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

4.3养护与拆模技术

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能够保证其自身的性能不受影响,在炎热的天气或者地区中,为了保证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效果,施工人员了需要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覆盖薄膜,避免水分过快政法而影响养护效果,而对具有特殊要求混凝土结构,还需要对其进行浸水养护。同时,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控制好周期,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应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防冻养护,避免发生裂缝问题。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拆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时间,在其强度达到标准时方可进行拆模,并且在这一环节中,禁止撬动、敲击等操作行为。通过这样的技术,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符合土木工程建筑的要求,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其种类、品质、各材料的配比,都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使其在整体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的探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及时地做出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温红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7(24):96+102.

[2]刘国清.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1):43-44.

[3]邢广明.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7(33):56.

[4]刘进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7(11):104.

论文作者:李文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初探论文_李文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