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X县为例
邱芳婷,赵珍珍
(宁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
摘 要: 农村“小微学校”是指农村地区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教师队伍存在配备总量不足且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专业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本土化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实行校际资源交流和共享、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等举措促进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出路
农村“小微学校”的出现是城镇化的产物。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下降;同时,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使得许多农村家庭把子女送进乡镇或县城读书。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学校“小微化”趋势日益明显。这里的农村“小微学校”是指农村地区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根据2014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农村共有教学点78565个,占农村小学校数的61%”。[1]农村“小微学校”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方便他们就近入学,解决了这些地区居民家庭经济负担,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2012年9月,《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村小和教学点。同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农村村小、教学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政策突破的重点,立足‘底部攻坚’,下大力气补齐‘短板’,提高教育质量。”[2]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补齐这些“短板”,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X县为例,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X县教育的基本情况
X县是宁夏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51所,普通中学18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118所,教学点203个,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01所(民办8所)。在校学生8185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36883人(农村24878人,县城12005人)、特教学生61人、初中生20517人(农村10544人,县城9973人),普通高中学生7377人,职业高中学生3317人,幼儿园(含附设幼儿班)在园(班)儿童13702人。现有中小学教师5199人(幼儿园168人、小学2494人、初中1663人、高中874人),其中在编教职工4796人,特岗教师403人。
随着学龄人口逐年递减和进城务工、脱贫攻坚移民搬迁等原因,造成农村学校学生流动性大,微型教学点、微型班级、闲置校舍(学龄人口不集中,但1—2年内仍有适龄儿童,村民不愿意撤并)逐年增多,小微学校的逐年递增,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可以看出,TD-LTE信号中心频点从2 330 MHz成功搬移到140 MHz中频处。验证了多模射频TD-LTE模式射频配置的准确性。
二、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配备存在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微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总之,教师应当用一颗智慧的心去纠正课堂作业中出现的误区,恰到好处的利用好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挖掘这一环节的潜力,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关于改善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宁教基201525号)明确提出:“确保学生在10人以下的教学点配备正式教师2名,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配备3名,30人以上的至少配备4名”,“X县现有5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教学点200所,其中0人36所,1-10人76所,11-20人31所,21-30人28所,31人至40人20所,41-50人9所”(1) 数字来源于西吉县教育局《西吉县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办法情况汇报》,2018年6月。 ,需配备正式教师445名,而事实上这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0名,其中代课教师就有82名,正式教师的缺口有15名。另外,如果按照不足百人学校的教师不能按师生比,应按班师比1:2计算,164所教学点共有教学班490个(一年级142个、二年级126个、三年级102个、四年级72个、五年级45个、六年级3个)(2) 数字来源于西吉县教育局《西吉县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办法情况汇报》,2018年6月。 ,需要配备教师960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2.校际教师配备不均衡
农村居民分散,生活环境艰苦,农村教学点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X县近几年招聘的特岗教师60%以上是女性,在偏远山区工作有诸多困难,如教学点教师太少,担忧安全问题;地处偏僻,婚恋问题很难解决,部分特岗教师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农村教学点工作。2016年该县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该县50人以下的农村教学点有246所(含79所0人学校),在专任教师591人中,女性教师只有103名,仅占教师总人数的17.4%,特别是44所“一师一校”教学点中,只有4所学校是女教师。(3) 数字来源于西吉县教育体育局《西吉县2016年事业统计分校一览表(小学)》,2016年。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女性教师比例较小
X县农村“小微学校”校际教师配备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如兴隆镇杨茂后湾教学点,有3个年级19名学生,只有1名教师;白崖乡泉垴小学,有4个年级40名学生,只有2名教师;而红耀乡张白湾教学点1个年级3名学生,却有4名教师;还有10所0人学校也各有1名教师。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主要原因是很多“小微学校”的教师属于本地村民,工作比较便利,也更容易和村民交流,但同时也不利于校际流动和交流,容易固步自封。
上交所《指引》对上市公司可以申请停牌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做了更加细化的规定。除包括控制权变更等在内的三类重点情形外,上市公司的其他事项如筹划非公开发行、签订重大合同等,都不得申请停牌。
2.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1.教师职称晋升机会少
3.学科结构严重失衡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均衡设置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微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非常缺乏。这些学校的“均衡设置课程”基本停留在文件层面。据X县2016统计数据显示,教学点的教师部分是原来的中师毕业,有扎实的音乐、美术、体育功底,具备这几科课程的教学能力。有82人是代课教师,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音、美、体知识涉猎甚少。
在X县50人以下的“小微学校”中,“一师一校”教学点就有44所,从591名专任教师的学科结构来看,没有一位专业英语教师。因此,许多“小微学校”的英语课没有开设,特别是“一师一校”教学点。如吉强镇泉儿湾教学点,只有一位58岁的教师,有4名学生(其中一年级一名,学前班3名),4名学生一起上课。在和孩子交流中发现,有一名学生已经在该教学点待了三年。开设的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其他“小微学校”也存在这些问题,很少也很难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课程开齐。可以说,教师学科结构的严重失衡是农村“小微学校”没法均衡设置课程的直接原因。
(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
1.教师配备总量不足
2.2.2 基因测序。基于PCR技术的基因分型是根据已知的DNA序列和突变位点,通过扩增来检测。但如果出现了未知的新基因和突变位点,就需要基因测序来解决。
3)受冻程度。一般受冻植株根系完好,地上部有的冻死,有的冻伤。受冻树茎干皮层开裂,严重的皮层坏死,有的受冻部位皮层整体环状坏死,最终造成地上部死亡;有的部分皮层受冻坏死,但还有一部分好皮相连,造成冻伤,影响树势,引起减产;有的造成枝蔓主芽坏死,不能正常结果,减产甚至绝收。
1.教师专业提升意识淡薄
美国重新包装药品有效期执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曹 凯等(1): 8
“教师专业提升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教师专业提升意识的有无及强烈程度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3]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工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的关注远远高于专业发展(教师责任感、职业发展机会)、工作负担和工作及生活环境(离家距离、离县城的距离、积极的工作氛围、学校硬件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可见,目前农村“小微学校”的教师处在求生存的阶段,专业提升意识淡薄。
2.本土化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1.4.1 试验药品规格、批号 按照双盲双模拟要求,宝儿康散1、宝儿康散2(国药准字Z44021152,生产批号130706、140401)及其模拟剂1、模拟剂2(生产批号B140301),规格均为每袋1 g,均由广东宏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宏兴制药厂提供;止泻灵颗粒(国药准字Z34020711,生产批号20131101、20131214、20140309)及 其 模 拟 剂 3( 生 产 批 号B140401),规格均为每袋6 g,均由安徽省雪枫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三、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新问题,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内部因素。
(一)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化日益明显,导致城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如在工资收入、培训与升迁机会、工作环境、社会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城乡教师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城市学校成为大部分求职者所青睐的地方。一方面,年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会选择来农村学校就业,即使是通过考试招聘的特岗教师,他们大多数把这些学校作为“跳板”,流动性大、流失比较严重,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流失率高达20%。另一方面,农村的优秀教师向乡镇、县市流动,这种单向流动只会让农村“小微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雪上加霜”,老龄化现象和学科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乡村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
近年来,国家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乡村教师经济待遇的不断提高引发了县城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因为大部分乡村学校学生少,教师工作量相对较轻,而县城学校班级学生多,教师工作量重、压力大,却没有任何补贴。但是事实上,多出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再加上工作量相对较轻的优势也换不来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部分内容还无法兑现,如骨干教师津贴、特岗教师班主任津贴等。
(三)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X县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6.2岁,20-30岁年龄段教师占教师全体的7.3%,30-40岁年龄段教师占11.6%,40-50岁年龄段教师占47.3%,50岁以上年龄段教师占33.8%。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且老龄化现象严重,部分“小微学校”教师平均年龄甚至达到55岁,个别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教师的年龄已近60岁,面临退休。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4]X县近些年一直不断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办法,2017年X县评聘中级职称34人,评聘副高级职称101人。然而,这些倾斜政策是面向所有的农村教师,包括中学教师、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和规模较大的完小教师,而且除了工作年限之外,还有市级奖励等条件。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小微学校”的教师认为评职称还要排队,或者副高离自己太远,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有限
1.2.4 处置及改进阶段:在培训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定期总结,在对新入科的CSSD护士进行培训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并进行效果评价。消毒供应专业操作项目杂、设备设施多、工作量大,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新入科护士的培训是持续性的。对定期考核的成绩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
电子资源是新时期教学资源的重要形式,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是电子资源获取的主要渠道。然而有些农村“小微学校”地处偏僻,没有网络,无法获取教学资源;有些即使有网络,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也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一、二年级,教师觉得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从教几十年的教师而言,没有必要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外来的教学资源并不适应本地或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小微学校”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有限,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
3.教师培训机会少
教育培训是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对农村教师进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然而,农村“小微学校”教师数量过少,往往一个人顶几个人用,特别是“一师一校”的教师一旦离开,学校就面临停学。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多数会给乡镇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完小,而“小微学校”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是在线国培。但一些学校地理位置过于偏僻,网络还没有普及,因此,大部分教师只参加过假期县教育局或教研室组织的培训,而这种培训对象较多,内容缺乏针对性,又因为占用教师假期时间而效果甚微,起不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四、农村“小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策略
(一)加大农村“小微学校”教师补充力度
1.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吸引新教师
X县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宁人社发[2013]164号)精神,X县从2014年1月开始实施农村教师补贴政策,对在编在岗的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农村教师补贴200元。2015年6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2016年自治区将农村教师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并将特岗教师纳入补贴范围。为使农村教师补贴向艰苦边远学校倾斜,X县根据距离县城远近的原则把农村教师补贴分为三个等次,即每月240元、400元、560元,2017年X县根据实际情况把农村教师补贴的三个等次分别从原标准提高到300元、470元、630元。从2015年开始,自治区又实施乡村教师乡镇津贴制度,根据乡村工作年限长短分五档核算,标准由每人每月280到600元不等。这两项补贴的实施,让乡村教师比县城教师收入每月多600元以上,最高差额则达到1200元。在工资额度呈梯度划分的基础上,将骨干教师津贴和特岗教师班主任津贴纳入区财政预算,全区实行统一标准发放。另外,应该出台代课教师特殊政策,根据年限提供工资待遇,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可以在社会上高薪招聘。“招聘对象可扩大为具备教学资格和优秀教学能力且愿意服务于农村‘小微学校’的在职、退休优秀教师等,以6年为一聘期。”[1]
X县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中拥有中师/中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占所有教师的一半以上,专业发展的基础薄弱,且普遍教龄较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专业能力较差。在教学方面,尽管“小微学校”的班级人数普遍在20人以下,大部分学校在15人以下,个别学校只有几个学生,但教师的教学还是沿用大班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适用当前小班甚至“微班”的实际情况。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学生观、管理理念和儿童心理学知识,对于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束手无策,教师普遍反映不知道如何和这些孩子沟通。此外,教师们普遍缺乏研究能力,既无研究的意识,也不会做研究。
2.教师专业能力较差
近年来, “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三支一扶’‘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硕师计划’等多项政策,来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乡村教育工作。”[5]通过这些渠道补充的乡村小学教师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不适应农村“小微学校”的“微班”全科教学的现实需要,部分教师来自本省(区)其他地市甚至外省(区)。条件艰苦让年轻教师“下不去”农村“小微学校”,非师范生培养和传统的分科师范培养“教不好”“小微学校”的学生,非本土身份及较差的客观条件也“留不住”年轻教师。因此,本土化定向培养全科教师是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最为现实的路径。
在学习角色台词时有很多的学习技巧,要看重语言的魅力以及潜台词的发掘。那么有时我闷在探究语言魅力的同时要抓住台词中的一些行为动词,往往语言的魅力都会体现在动词之中。比方说,有这样一个经典舞台剧,主人公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台词,在所有的台词中行为动词是最经典的,这种行为动词是在表演是会很夸张的笑,到最后却出现哈哈大笑。但在使用动词时不会出现“笑着说”或“哈哈大笑着说”,不这样安排台词的原因是表演的情景是主人公惨遭不幸,而所遇到的坏人却没有机智的头脑,主人公才会使用这种台词进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影视表演中主人公的台词是由三个词语构成,即叙述、嘲讽和赞扬。[1]
综观近代中国语文教育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1)二十世纪初近代教育方法的启蒙期;(2)二十年代西方现代教学方法的移植期;(3)三十至四十年代对教育方法的反省和过滤期。
宁夏师范学院从2016年开始,每年公费定向培养180名小学全科教师,其中70.4%来自本区农村,71.3%是回族学生,且招生分数全部在本区一本线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及具备指导学生生活能力的村小或教学点教师,有效化解农村“小微学校”教师短缺和课程开设不齐全、开设不足的困难,形成“定向培养”“定岗招聘”“定时服务(6-8年)”的“三定模式”,及时补充新教师,解决农村“小微学校”教师不足的现状。
3.加强校际合作,实行资源交流和共享
一是建立教师校际流动制度。如安排中心学校和“小微学校”教师的定期岗位流动。中心学校和“小微学校”的工作地点可以定期调换,这样薄弱学校既有了优质的教师资源,他们的教师也能到大规模学校学习,提升其业务水平。二是建立“走教”和“送教”制度。如安排中心学校优秀教师定期到“小微学校”传授教学经验或上示范课,或到“小微学校”听课、评教、指导等,通过送教的形式和“小微学校”教师展开各种形式的教学互动,以帮助提高“小微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体、美、英语、计算机专任教师缺乏的情况,优先安排这些科目的专职教师有序走教。[6]
4.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1)加大职称评聘的倾斜力度。2016-2017年,X县对乡村任教满15年、25年教师不占指标评聘中、高级职称以来,让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上获得很大实惠。然而其中的大部分指标被乡镇中心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小占用。应该按实际情况向农村“小微学校”分配指标,特别是评聘标准应侧重教学,弱化科研和奖励标准。
(2)丰富教师信息渠道。教学信息化也是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农村“小微学校”配备必要的多媒体、网络等设备,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弥补学校难以“开齐开足”课程的缺陷,还可以让更多教师在网上平台交流学习。[7]
2017年我国肉鸡生产没有扭转下降颓势,产量较2016年又下了一个台阶,不足1 200万t,产量为1 160万t,比2016年下降了5.69%[1]。2018年在又一轮环保压力及国家结构性调整的双重作用下,肉鸡产业扭转产量降低的趋势不大。在整个肉鸡产业链的上游肉鸡养殖的水平对肉鸡屠宰车间的宰杀分割具有很大的影响,毛鸡的品种[2]、养殖方式、饲喂方法、养殖日龄[3]、鸡只大小以及养殖均衡度等分别影响着屠宰车间的宰杀效率及水平,对整个企业的产品出成和综合售价等也有着较强的影响[4]。
(3)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制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项培养、培训方案。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组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到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免费集中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师德、全科专业水平和学生生活指导能力。其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农村“小微学校”班额过小的情况,可以探索农村地区复式教学模式,在合理调控下同时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取得较好成效。最后,对“小微学校”教师进行“全科培训”。农村“小微学校”班额小、教师少,要开全、开足课程,就需要教师具有多科教学能力,通过对“小微学校”教师的“全科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农村“小微学校”实际,能“留得下”又“教得好”的全科型教师队伍。[8]
参考文献:
[1] 林云.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2016,(5).
[2] 高政,刘胡权.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8).
[3] 安晓敏,殷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7).
[4] 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Z].2015-06-01.
[5] 庞丽娟,金志峰,吕武.全科教师本土化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现实路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6).
[6] 曾新,付卫东.内生发展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6).
[7] 王路芳,张 旭.“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对4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5,(7).
[8] 李介,高岩.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经验与反思[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1).
中图分类号: G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331(2019)11-0024-05
收稿日期: 2019-07-19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职前专业发展研究”(BHA170156);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项目(17NXJB03)。
作者简介: 邱芳婷(1977-),女,宁夏固原人,教育学博士,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和教师教育研究;赵珍珍(1985-),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薛正斌]
标签:农村“小微学校”论文; 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困境论文; 出路论文;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