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研究论文_陆剑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研究论文_陆剑

靖江市水利局西来水利管理站 江苏省靖江市 214500

摘要:水环境保护问题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生态问题。在地区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发展工作中,河道水环境承担着不同忽视的作用。为了加快提高河道水环境治理水平,研究和探索科学高效的水环境修复技术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围绕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和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多方位、修复技术、水环境治理、应用

1引言

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改善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在环境治理工作体系中,水环境治理工作是重要的内容,而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来实现综合系统的水环境治理效果是改善河道水资源环境的有效途径。

2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修复技术,而是以综合系统的治理思路和理念来进行修复工作的设计实施开展,从而发挥出多种修复技术的协同效能,大幅度提高水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实现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更高目标。除了多种生态修复技术以外,该技术体系还包括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相关的工作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体系等内容。可以说,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是一套综合治理模式,是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高效环境治理技术体系,在实际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3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中的应用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中的应用模式通常是从以下方面入手。

外部污染源控制主要采用的技术是雨污自动过滤技术和自动滞留技术。在河道外围周边设置相应的分流或合流设施,对雨水、外源污染杂质进行隔离,从而实现对河道外部污染源的控制,减少外部雨水或污染物对河道水环境的破坏。雨水自动过滤技术通常采用自动滤膜装置,通过超低压滤膜实现对河道外部雨水中污染物或杂质的过滤,净化后进入蓄水池,然后进入管网或河道内。当降雨量很大时,蓄水池内部溢出的水对过滤装置可起到反冲洗作用,延长过滤膜的使用寿命。在蓄水池出口设置分流的管网,避免雨水过多时,污染物没有充分过滤进入到河道中污染水环境。

河道内部污染物治理主要是针对河道底部长期以来沉淀、积累和固化的淤泥进行治理。河底淤泥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和磷化物,同时还有部分难降解的农药化合物,这些物质对河道生态环境十分不利。为了减少淤泥沉积物对河道环境的破坏,可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来进行治理。其中物理方法指的是采用机械设备对河道底部进行清淤。生物方法是利用选择性的生物酶或生物菌群,通过促进微生物的自身机体代谢来加速淤泥中污染物消解,从而起到河道淤泥净化的目标。在实际应用中,机械清淤的方法本身实施成本更高,一般应用在小面积的河道淤泥治理工程中。在大面积的河道淤泥治理工程中,通常采用生物酶或微生物的治理方法,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河道内投放的微生物大多为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通过多种生物菌群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多种水环境的净化治理。微生物菌群中的好氧性、厌氧性本身具有冲突矛盾的一面,但是多种菌群的混合培养,逐渐形成共生的、趋于稳定的复杂微生物系统,大量吸收河底淤泥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通过自身代谢分解和转化,实现净化河道水体的目的。随着微生物菌群的繁殖,这些菌群会与水环境形成有效的生态平衡系统,在河道水环境净化效率和稳定性上都有着良好表现。

人工净化是通过安装机械设备来对河道水资源进行污染物的去除,实现水体环境的净化。如超微净化技术,通过特殊的高压水气混合技术创建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的气泡环境,增加河道水体的溶氧量,在气液两相界面处的氧气能够与河道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有效去除河道水环境中的氮化物、磷化物、重金属、藻类、胶体、色素杂质等物质,对净化水环境,改善浑浊水体现象,治理发黑发臭的水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水体自净化是通过人的干预措施来辅助河道水环境具有更强的自净化能力,从而修复和改善原有水环境污染情况。自净化又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两个方面。

植物修复:通过种植特殊的植物实现对河道水环境的改善治理。具体包括三种作用途径,分别是植物转化、根系过滤、植物萃取。

植物转化是借助植物机体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水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解、化合、转化,最终形成植物机体结构或生命所需物质,从而实现水环境治理的目标。比如在含有三硝基甲苯(TNT)的水环境中,借助特殊的基因突变植物株型来进行TNT的吸收、还原和转化。当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耐受性植物的处理负荷时,植物修复的能力会降低,此时需要将这些植物回收,再种植或移栽新的一批,以此来保证植物具有较好的水污染修复能力。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特殊耐受性植物的性能可以通过基因技术优化改良,在水环境治理上有很多的发挥空间。

根系过滤是利用羽状根系的植物对河道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强烈吸持作用,从而实现富集沉淀水中污染物的目的。该技术对于一些含有有机物、重金属以及放射性污染物的河道水环境中尤为适用,治理效果较好。由于植物的根系过滤需要借助水环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根系过滤的方法更适用于较浅的湖泊、湿地系统、河道局部水环境中。采用根系过滤原理来实现水环境净化的植物主要为水生植物、半水生植物,具体如宽叶香蒲、向日葵、印度芥菜等,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植物萃取是借助植物的根系将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大量吸收在体内,在植物机能的作用下将这些污染物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形成水中污染物的富集,然后对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处理,去除水中污染物。目前植物萃取多应用在重金属污染的水环境中,对于植物的要求较为严格,所用植物必须具有污染物耐受力强、吸收富集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且本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目前植物萃取技术的关键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方面,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必须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对单一富集能力强的植物的更多选择,另一方面是在污染的水环境中,采用的富集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上述两方面也是植物萃取技术应用成效的关键所在。

动物修复:借助一些水生动物,如食草性或以浮游水生植物为食的鱼类来进行河道水环境的净化修复。比如一些常见的鱼类,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以水生藻类为食的水蚤等等,可以有效的清除河道水环境中的浮游植物或藻类。一些海底的栖息动物可以去除河道水环境中的碎屑,使河道水质得到净化。此外,在一些河道靠近两岸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施工设计人员还可以增加具有观赏性的水生动植物种植,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观赏价值,实现生态综合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关系重大。通过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水平是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具有实际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朱民政,《江西农业》,2018(20)

[2]太湖水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策略探讨,刘金根,朱文婷,《安徽农业科学》,2018(08)

[3]重污染村镇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与示范讨论,庄华妹,《绿色环保建材》,2018(07)

[4]试论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相关运用,黄生利,《居舍》,2018(32)

论文作者:陆剑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研究论文_陆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