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大论文,历史性论文,贡献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神州动容,举国悲悼。他在长达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振兴和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和进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一个是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全党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这两大历史性贡献,使邓小平同志永垂青史,光照人间。
一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向何处去?未来的道路怎样走?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严峻的历史课题。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恶果,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却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就是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按照“两个凡是”的方针去做,中国就将继续陷入混乱,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两种对立的历史选择,决定中国的两种前途和命运。
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胆略,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批判了“两个凡是”,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说:“‘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但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不能“抓住一两句话,一两个观点,就片面地进行宣传”,“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而且,毛泽东思想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千头万绪中抓住思想路线拨乱反正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在他的发动和领导下,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僵化局面,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经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而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在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股右的错误思潮。有人借口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而否定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借口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的失误而企图摆脱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对于我们事业的伟大指导作用,能否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同样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亲自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多次发表重要谈话,对《决议》总的原则和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他说,《决议》的中心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必须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正确的部分,它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他说,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有分析,“‘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就是对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在批评的时候也“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否则,“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总之,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在邓小平同志的精心指导下,凝聚全党集体智慧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它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既反对了那种因为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就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作用的右的错误倾向,又反对了那种不愿实事求是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这种错误的“左”的错误倾向,从而实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大团结,为我们今后继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比国际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看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不能正确对待领袖人物犯错误,采取否定一切的错误态度,进而否定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导致社会主义的灭亡和国家的解体;而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正确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继往开来中胜利前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鲜明地显示了邓小平同志这一历史贡献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中国社会主义最初20年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促使我们党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20世纪社会主义面临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无疑这也是难度极大的历史课题。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又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苏联在30年代建立的权力过分集中的社会主义体制被凝固化、神圣化,认为坚持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违背它就是违背社会主义。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同志对此早有察觉,曾经提出对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引以为戒”,也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思想,但是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重新提出并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他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概念,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它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出邓小平同志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实践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是社会主义观念上的一个重大更新。在这个总的思想指导下,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现实国情作了科学分析,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根本的立足点,为纠正长期以来超阶段的“左”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逐步形成了在这个阶段我们党必须坚持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了一代乃至几代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列宁、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通过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和中国变成了现实,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继续和着重探索的历史课题。邓小平同志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他反复强调,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同时他又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台阶式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都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摆脱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历史困境,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考验,使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8年伟大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没有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基本路线,就不会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三
邓小平同志的两大历史性贡献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共产党在70多年的奋斗过程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一次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一次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把中国由不发达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革命。在这两次伟大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反复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二者关系的根本规定。“继承”说明二者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它们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们都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中华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发展”说明二者的阶段性和差异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毛泽东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说,就是:“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革命就没有建设,没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也就没有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反过来说,没有建设,或者建设不成功,革命的目的、成果也不能坚持、巩固和发展。革命和建设,或者说,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密不可分,这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坚持,对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真正高举。邓小平同志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所领导的两次革命之间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邓小平和毛泽东的关系,这是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问题。如上所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邓小平和毛泽东的关系,则应该说三句话:一曰继承,继承毛泽东正确的;二曰纠正,纠正毛泽东错误的;三曰创造,创造毛泽东所没有的,即根据时代特点和形势发展,提出和概括新的观点、新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十分成功。关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从毛泽东同志开始的。毛泽东同志的探索,有宝贵的思想、正确的理论,这和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直接联系,是开先河;毛泽东同志的探索,也有失误和错误,这对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有借鉴和警戒意义。对此,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说过,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总之,不论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还是他的错误思想,都和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对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邓小平同志采取了科学态度;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思想,他也采取了科学态度,这是他思想正确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他革命风格和思想情操的伟大之处。
邓小平同志的两大历史性贡献功在当代,泽被后世,是他留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努力学习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学习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地推向前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标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毛泽东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