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溪县人民医院 442300
摘要:目的 探讨VSD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总结其应用范围及效果。方法 对96例局部清创后应用VSD负压引流治疗。结果 96例患者应用VSD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论 VSD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大面积褥疮、慢性骨髓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负压引流;软组织;缺损;游离植皮
VSD即为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是指在由于软组织的缺损、感染或者坏死之后所形成的创伤表面,成为创伤表面与引流管之间的媒介,利用全方位的引流来取代传统点现状引流,利用生物半透明膜为材料,覆盖并封闭整个创伤表面的腔隙,同时连接负压源和引流管,使VSD教材在接触到创伤表面时处在一个全表面封闭的负压引流状态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创伤表面,腔隙内部的渗液,只有将坏死的组织及时的排除到体外,隔绝创伤表面与外界环境相接处,避免被感染的机会,才能加快创伤表面肉芽组织整齐均匀的生长,对VSD创伤表面材料下的毛细血管起到助长的好处,闭合创伤表面和腔隙。
负压:可以控制的全方位的一种负压方式,为引流的主动性提供了动力,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速度,刺激着组织结构的再生,大大超越了自身皮肤及软组织对于机体代谢的用处。封闭:利用半透明的封闭模式阻隔了外部细菌进入创伤表面,维持创伤表面内和皮肤水蒸气的正常呼吸,将开放性的创伤表面变成封闭创伤表面。引流:全方面到位的引流可以除去细菌的培养,创伤后受损组织毒性所分解出来的产物。
VSD(Vacuun sealing drainage)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骨科主要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游离植皮、大面积褥疮、慢性骨髓炎等。自2011年6月至2015年4月,我科应用VSD治疗9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75例,女21例,年龄16~65例平均31.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2例,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7例,慢性骨髓炎3例,大面积褥疮6例。
2 应用材料
均为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材料,成分为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具有0.3~0.5 mm微孔,白色无毒,耐腐蚀,内有多侧孔引流管,包埋在多聚乙烯醇海绵中。型号分为大、中、小三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手术方法
3.1 急诊手术
对于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首先彻底清创止血,清创时尽可能保留重要血管、神经及肌腱,同时,对于可能存活的软组织,包括肌肉及筋膜、骨膜,也尽可能保留,力争能覆盖骨外露。合并有四肢骨折者,应首先行骨折复位与固定。内固定如为克氏针,应将针尾埋于皮下,如为外固定架,应尽可能将支架置于距皮肤稍远位置,便于放置VSD及贴膜。根据创面大小,选取不同型号材料,如软组织缺损较大,可将若干个VSD并列缝合成一个整体后使用。覆盖过程中,使泡沫敷料置入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引流后接三通道吸管,与负压瓶相连,维持40~60 kpa的负压持续吸引。要始终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7~10 d去除VSD,如肉芽生长明显,可择期游离植皮,如创面干净但有骨外露,可择期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植皮者取中厚皮片覆盖创面后,周边适当缝合几针,防止皮肤回缩折叠,皮肤中间戳出若干个小口,再以VSD覆盖,接负压吸引,术后不能冲洗引流管。10 d后打开海绵敷料。
3.2 亚急诊手术
慢性骨髓炎患者行扩大窦道口、骨开窗、手术刮除病灶,用一带单个引流管的海绵敷料放入,远端置入髓腔,近端留于皮外,防止窦道口因负压吸引而闭合,影响引流效果。然后,用一带双引流管的海绵敷料覆盖窦道口,两块海绵中的三个引流管均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吸引,每日用加入敏感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同时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7~10 d后更换一套新的VSD装置。
4 VSD的优点
肌腱、骨的感染,组织的外露等情况都是创伤表面难以愈合的现象,需要进行更多次药物更换,同时也要切除坏死、清除伤口内部的异物或者严重受到感染的组织、缝合伤口,尽最大能力减少其污染,才能对感染进行全面性的控制,而较为严重的创伤表面由于肌腱与骨外露的创伤表面相邻近,肉芽的生长组织并不是很理想。VSD技术便在这个方面与传统的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不同,它更为有效的预防并控制感染的程度,充分的发挥出了自身的优点,创伤表面愈合的概率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另外此技术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不用每天都要对患者进行药物的换里,免去了患者在换药时索要承受的的疼痛,缩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由于医治的时间得到缩短,患者治疗时的花费也得到了一定的缩减,对于效果却是有着明显可靠的提升。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有效的处理之后才可以送回病房,立刻接入床头的中心负压吸引瓶,并将负压调节为125-240mmHg保持着有效的负压。将引流管管固定在床的旁边,时刻保持着引流管的通顺,确保引流管的位置要低于出口,防止引流管的被扭曲打结。为了便于更好的观察引流管的畅通以及引流物的状况和量,所使用的都是透明的引流管以及引流瓶。每天必须调换一次引流液,这样才能对引流液进行消毒和防臭。如果发现引流管漏气、堵塞或者是敷科变干变硬,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血液被吸了出来应及时有效的处理。若是VSD敷科鼓气,管型看不到就要去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或者负压源是否有异常,病患是不是压倒或者折到引流管等。VSD敷科如果出现黄绿色、暗灰色等各种不堪的颜色并且发出一股臭味,不需要太在意这并不影响VSD的治疗,也不是坏死组织所造成的,当成一般处理就可以了。
总结
综上所述,VSD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引流,在骨科创伤上的治疗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换药型引流方式,使其在全方位、高负压下被引流的区域做到零聚积,从而更为有效的对伤口的积液进行预防,加速了感染腔隙闭合及伤口感染的愈合,将患者的痛苦程度减到最低,缩短了康复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精力,分担了医护人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键.比较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1:1471-1472.
[2]温昕芳.VSD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甘肃医药,2016,09:718-719.
[3]何春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6,06:16-17.
[4]银广红.VSD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1:157.
论文作者:李斌,任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创伤论文; 负压论文; 表面论文; 软组织论文; 骨科论文; 创面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