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的论述摘编(落实“三个代表”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家学者论文,论述论文,摘编论文,关系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系
首先,要准确把握决定党的性质和关键因素。共产党要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共产党只能在工人阶级队伍里发展自己的力量,更不等于说只要党的主要成分是工人就可以确保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了。一个公民只要愿意接受党纲和党的纪律的约束,愿意履行党员的义务,那么,不管他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或其他革命分子,都有资格申请加入共产党。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把自己的执政基础建立在社会最广大的人群之上,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其次,要从执政党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而且是惟一的执政党。和非执政党不同,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执政党有责任把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团结并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执政党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能够把社会上各不同部分的优秀分子都集聚到党内来。只有这样,这个党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我们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作为最有权威的政治组织,是整个国家政治运作的中枢,因而也是人民参与政治的主要渠道。
二、党的目标的主观设定与人民群众认可的关系
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使我们看到,尽管从主观上讲没有哪一个共产党不把自己看作人民利益的代表,但是,许多党却恰恰因不能代表人民利益而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苏联和东欧共产党失败的教训就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可见,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不是天然的,也不只是主观上认定了这种联系就等于解决了一切问题。相反,无论是获得执政地位,还是驾驭市场经济,本身都是对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挑战和新的考验。
执政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很大程度上是由权力的特点决定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和利益问题有关。
要保证执政党不脱离人民群众,体现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对这个目标的认可的一致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党代表人民利益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由人民群众来参与这个过程。
三、把“三个代表”作为原则要求与作为制度体现的关系
要在政党和它所代表的那部分人群之间建立经常性的、密切的联系,必须有相应的能够保证这种联系的体制和机制。
“三个代表”首先是针对党的目前状况、针对党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全党同志提出的要求。提出“三个代表”作为对全党的要求,表现了我们党的危机意识,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是,严格说来,一个领导现代化的政党,是不能仅仅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来体现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真正体现这种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还得靠制度,靠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说,代表人民掌权,首先要有人民的授权。这就需要有授权和委托的一整套机制和程序。只有体制和机制科学了,人民群众才有认同感,代表人民群众的党才能获得最广泛的合法性。因此,在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方面,党的建设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
不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就只能指望党的成员的自觉性。这是非常危险的。
经验还表明,即使有了制度,但制度不科学也不行。因此,要从体制上体现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要建立科学的体制和机制,说到底,就是要使党的领导和施政能够从人民那里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这就需要让党和人民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强化可操作性,就是要让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都通过具体、细致、科学的体制、规则和程序来体现。
四、继承优良传统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就是要继承我们民族和我们党创造的优秀文化,把它们发扬光大。
我们需要对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有开放的、勇于创新的态度,因为创新能力是使文化保持其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创新,就必须正视实践向我们提出的重大问题。
五、党的建设实践与党的建设目标的关系
在实践中强调摆正党的建设实践和党的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强调党的建设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手段,经常以此来指导党的建设的改革和改进,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评价和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把党的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化了。——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2000.5.10~14,王长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