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闻传播社会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传播社会学与新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都重视新闻内容、新闻采写和媒介的编辑的研究,都强调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新闻传播社会学把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等各种媒介都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传统的新闻学,主要是研究报纸,以报纸新闻的采编与经营为研究对象。新闻传播社会学重在对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而新闻学通常只关注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技巧和职业特点。新闻传播社会学把新闻传播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放在变动、发展的过程中加以宏观上的透视,而新闻学则大多是“就事论事”,从微观方面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中的经验与教训。
新闻传播社会学与传播学、社会学之间,研究范围犬牙交错,多种知识相互渗透,信息内容相互沟通,情报资料彼此交换。联系更为紧密。但是,一般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各种信息传播(如政治传播、经济传播、艺术传播、新闻传播等)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传播机构的性质、作用和内部的各种关系,传播控制与传播类型、传播效果等;新闻传播社会学研究的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功能、特点,以及与宣传、舆论、广告的关系,对其他领域的传播现象涉及不多。一般传播学比较概括、抽象,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新闻传播社会学贴近实际,比较具体,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般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社会解体等,此外,住宅问题、人口问题、家庭问题、就业问题、犯罪问题等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其目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动力和规律;而新闻传播社会学则是将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着重研究新闻传播及媒介与人类社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诸种关系。
此外,在新闻传播社会学四周,还有心理学、信息学、宣传学、舆论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众多的学科在支持它、丰富它,就像众多的根须或血管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着新鲜的养料和血液,并为它确定对象、构筑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确定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必须从有助于其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来考虑和把握。真正的科学都是有体系的。新闻传播社会学若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就不能作为一门专门化的学科而存在,并逐步走向成熟。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主要从社会学眼光分析、研究新闻传播的本质、规律、特点、类型、功能、原则、现状与未来等,着重揭示其本质规律。
二是新闻传播的社会过程。首先要论述新闻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其次要从一定的社会环境与考察和分析新闻传播者(记者、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守门人(编辑、导播、导演、制片人)与受众的角色特点,以及他们与集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还有要分析和探讨新闻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功能与特点,以及媒介事业的经营管理、社会控制等问题。
三是新闻传播与相关传播。宣传作为一种社会观念的传播,舆论作为一种民情民意的传播,广告作为一种买卖信息的传播、公关作为一种社会形象的传播,其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都可从特定窗口进入这门学科的研究视野和论述范围。
四是新闻传播与社会生活。新闻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家庭生活、文化生活、闲暇生活、消费生活中某些现象或内容的流行或冷落、热销或滞销,常常是新闻传播的喜新厌旧、推波助澜所致。因此,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很有意义。
五是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主要研究新闻传播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作用,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思潮、社会运动的相互关系,为新闻传播积极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六是新闻传播与未来社会。未来是不定的,又是可以预测的。高度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一特征,应主要研究新闻传播新媒介(如电脑、多媒体系统)和信息经高速公路对未来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跨国传播中以卫星电视为前锋的媒介大战、信息侵略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由上可知,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本体研究,即着重研究新闻传播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二是关系研究,即主要研究新闻传播与相关传播及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未来社会共存共荣、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样,新闻传播社会学研究就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协调、局部与整体的揉合,从而有助于得出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结论。
新闻传播社会学的提出,乍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实际上反映了现实与理论的需求,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态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它有助于理论界运用新闻传播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解释历史和现实的新闻传播现象,解决面临的新闻传播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问题。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新闻传播现象是纷纭复杂的,若没有新闻传播社会学者在理论上的观照与整理和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讨与思索,便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新闻传播的社会现象和合理借鉴人类的历史遗产,便不可能深刻地,无错误地解决信息社会中提出的或面临的种种社会传播难题,也不可能准确地、科学地预测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向,并为适应新的趋势而提前拟定恰当的对策和措施。
其次,它有助于决策者认识和掌握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和互动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决策是行动的先导。在信息社会中,传播技术的革命日新月异,信息轰击,知识爆炸,情报聚增,新闻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我们被它包围,被它左右,被它困扰。因此,领导者或决策者对新闻传播活动若不能予以合理调控,失控的新闻媒介就会成为洪水猛兽,危害社会,危害人民,造成社会不稳、政治危机。但是,领导者或决策者要对新闻传播目标、发展规划、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等作出抉择,若没有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知识,就很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工作者(记者、主持人、编辑、导播等)的素质、修养,优化新闻传播质量。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会出现盲目性。对于新闻传播工作者来说,学习和研究新闻传播社会学,一是可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二是可以增强宏观意识和系统观念,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识新闻传播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乃至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的巨大作用,从而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热爱并献身新闻传播事业;三是可以帮助传播者解决实践问题,优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使新闻传播活动越搞越好,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既然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适应了现实和理论的需要,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研究呢?
一要系统了解、合理借鉴世界各国新闻传播社会学(也包括相关的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研究中一切有用的成果。对于这些成果,不论它是传统学派还是批判学派,也不论它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还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都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要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认清其是非曲直。在具体做法上,既不要搞排斥论,一概否定,视而不见;也不要搞替代论,全盘肯定,照抄照搬;而应该在系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吸收其中那些科学的价值的能够为我所用的东西,坚决摒弃那些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要深入挖掘、认真总结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传播理论与传播经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中,人们对新闻、宣传、舆论、游说等社会传播现象的论述,可以说随处可见,而且不乏真知灼见,这可从方鹏程的《先秦合纵连横说服传播研究》(台北,1973)、朱传誉的《宋代新闻史》(台北,1967)、尹韵公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1990)等书中看出。但是,我们整理、学习历史遗产,应该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给以批判性的总结和继承,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新闻传播社会学真正植根于中国的学术土壤。
三要认真调查、立体审视我国新闻传播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深化改革的途径和对策。如果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不能解决新闻传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那它必然是短命的,不受欢迎的。所以,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重视对中国受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关注生生不息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现状和动态,这样才能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和措施。
四要以我为主、超越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社会学。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走自己的路,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确立“求实、求真、求是、求新”的科学态度,树立合理的正确的借鉴方法,力求在保持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切实将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