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与商业机会_京都议定书论文

“京都议定书”与商业机会_京都议定书论文

《京都议定书》与商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都论文,议定书论文,商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5亿吨的二氧化碳,如果与人类每天燃烧矿物燃料所释放的数量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想到那个25亿吨二氧化碳曾于10月5日在刚问世的欧洲碳排放资金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个数目就突然显得令人难忘了。毕竟,仅在几年以前,“碳交易”这个概念看来纯属幻想。实际上,新近获悉的每天排放量比整个8月份交易的数量还大了一倍多。

交易量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决定批准了联合国有关气候变化的《决定议定书》。至此,一个长期以来的不确定因素被排除了。该项决定很快即可生效,从而驱散笼罩在欧盟各国所采用的关于碳排放的国内法规上空的阴云。最富裕的国家,尤其是欧盟内一些富国的工业部门再也不能指望像过去那样被允许将二氧化碳自由地排放到大气之中。

这对气候是有好处的,但对工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富国的制造业已变得不再那么关注碳了,但它毕竟仍是碳排放的最大促成因素。乔治·布什在2001年重申美国拒绝接受这项条约,因此美国企业不受《京都议定书》各项规定的约束。这使欧洲的企业家越来越急迫地发问:《京都议定书》范围内(包括日本和加拿大)的企业是否会在面对美国和常被忽视但却大量消耗能源的澳大利亚这样的对手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初看起来,面对一种“碳价格”的企业与无需面对这种价格的对手相比,它们必定会承担一种沉重的负担。但更仔细审视后就有理由认为欧盟工业部门终究不必承受这样的重负。

一家名叫“进化市场”的温室气体经纪商的巴特勒(Benedikt von Bulter)指出了不用担忧的原因:价格。如果一家企业承受不了其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限额(每家较大的欧盟企业都在2004年早些时候接到了这样的限额),它就必须争取到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碳补贴。随着非正式的碳市场已经启动,泛欧盟的碳交易将在2005年开始进行。一家名叫“碳中心”的欧洲咨询公司的布恩(Jorund Buen)指出,几年前,多数专家认为,各企业将面对每吨20~25欧元(约合25~31美元)的价格。事实上,价格一直比那低得多——人们还认为,价格不会上升到高出每吨10~15欧元太多的程度。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热空气”的潜在威胁。为说服俄罗斯人加入京都条约,就给了它过分的慷慨的补贴。有人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压低欧盟市场上的价格。事实上,自身利益将阻绕这种情况的出现:俄罗斯人不想让价格暴跌。巴特勒指出,事实上,他们更可能最终与乌克兰和保加利亚一起参加一个试图维持价格的卡特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维克托(David Vickor)认为,最可能的结果是,俄罗斯资金的威胁将使欧盟各国政府把“热空气”当作一个“安全阀”,以确保欧盟碳资金的长期价格不致提升到高出每吨10欧元太多。第二个原因是,虽有种种说法,在气候方面,欧盟的作为比它看上去的要少,而美国却较多。

在欧洲,《京都议定书》的全部规章都已到位,但对工业部门的约束却很松。在国家于2004年早些时候公布碳分配计划时,绿党人土抱怨这些计划不会起作用,它相当于“一般的业务”。欧洲工业部门成功地游说欧盟各国政府不去限制它们的竞争力。在美国,布什总统使企业不受《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但许多工业部门仍面对着碳的挑战,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自愿地减少了碳的排放。

一个例子是杜邦公司,它把温室气体(包括除二氧化碳外的一些气体)的排放惊人地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65%。一个原因是意图赢得公众的好感。但像杜邦那样的跨国公司深信有关碳的限制性措施必将到来,它们需要做好全球性的准备。由于它们在《京都议定书》实施区域有着业务,其中许多公司正在国内实施低碳战略,即使是在没有规章限制的情况下也是这样。

一种基层的反抗正在美国出现。许多州不顾布什政府的规定,已采用一些关于碳的限制措施。新英格兰地区6个州对发电厂的碳排放已实行禁止,并与加拿大东部各省一起推出了一种对排放的共同贸易制度。加利福尼亚州在全国第一个订立了限制汽车排放温室气体的法律。纽约和其他一些州也有可能采用类似的法规。

所以,《京都议定书》不会在欧洲企业的脖子上套上沉重的负担。确实,即使那些关于发展中国家借此窃取竞争优势地位的担心也可能是过分的。中国,根据京都条约并无义务,却事实上正在通过诸如对汽车实施严格的新的燃料-效果的法律等一些表面看来无关的政策来对地方工业实施限制。

欧洲各经济实体甚至可能得到某些好处。美国一家名叫贝克与麦肯奇的律师事务所的霍布莱(Anthony Hobley)指出,英国很早就接受《京都议定书》,这使它获得了一个机会得以支配一个获利的部门:法律行业。他说:“英国法律可能成为这个新的国际市场的主要法律体系。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这一事实使纽约的法律在目前没有取胜的希望。”

另一种优势在于泛欧盟贸易体系。它形式上包括25个国家,却可能确定全球性的标准。霍布莱指出,挪威、瑞士和加拿大已经就与该体系连结起来的问题举行了正式磋商。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签约国,它也可能宣布一项连结计划。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些谣言暗示,加利福尼亚可能在12月公布一项碳贸易体系——而且它也可能与欧洲方案连结起来。

正在兴起的碳市场已使人觉得像是硅谷令人困惑的早期阶段,而不是欧洲过去的国家资本主义。欧洲委员会的乔斯·德尔贝克(Jos Delbeke)讲起话来像是一个支持自由市场的人,而不像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他说:“我们创立了一种新的通货,碳补贴,但只有市场能确定它的价钱。”欧洲委员会已经严词批评东欧几国政府的过分慷慨的碳补贴,认为那只是另一种不公平的国家资助。

欧盟正在兴起的碳排放行业包括几十家中小型咨询公司、利用新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等等。一些大型会计事务所正联合起来培训“碳会计师”,风险资本则大量投入到洁净能源方面。伦敦正在迅速崛起碳金融中心。它是“气候变化资本”的发祥地,那是第一家专门办理与碳有关的业务的商人银行(以承兑外规汇票和发行证券为主要业务)。“碳托拉斯”也起源于伦敦,那是一家颇具创新精神的公私合伙企业,旨在通过为那种很有发展前途但被私人理财家认为带有一定风险的技术筹集资本,从而促进洁净能源的发展。

如果说有什么行业对《京都议定书》怀有敌意,那就应该是能源行业了。然而,在1997年,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的老板布朗(Lord Brown)号召对全球变暖问题采取行动。为使欧盟采取对市场有利的态度,他郑重宣告他的公司将在2010年把碳的排放降低至比1990年水平低10%。他寄希望于“环境防御”,那是一个市场意识强烈的绿色团体,曾帮助美国设计了大获成功的二氧化硫交易体系。英国石油公司与“环境防御”联手实施了一项用于公司驻世界各地分支机构的碳资金与交易的计划。

结果如何?公司通过高效率、新技术和对能源的更好管理,提前8年就实现了目标。布朗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费用:我们不用支付费用就达到了目标——因为减少能源投入和提高效率而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全部开支。他总结说:“应对气候变化所付的费用,明显地低于许多人所担心的。这是一个易于处理的问题。”通过接受《京都议定书》,欧盟使它的企业在走向洁净能源的比赛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标签:;  ;  ;  

“京都议定书”与商业机会_京都议定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