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死论文,两茫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作家李碧华曾经策划过一个活动,征集《给母亲的短柬》,我看到了一些网友的“说给母亲的一句话”,身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只不过寥寥数语,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有声,有情有义,令人泫然泪下。比如:
“妈妈,我有好长时间没给你打电话了,不是我不想打,而是我不敢。我在这里混得很不如意,我怕我会在电话里哭出来。妈,其实我很想你。”
“妈妈,我一直记得那一年的暑假,你在家染发,一个人很费劲很费劲,我知道你很需要帮助可是我却站在一边讥笑你。现在我真的很想帮你染一次发,你说你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不用了。”
“妈妈,对不起,原谅我。自打从死亡线上活过来,这是我一直想对您说的话。”
“要强了一辈子的妈妈,我只是你一个平凡的儿子,也别拿我和谁比,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爱你的。”
“妈妈,我又失恋了,我一定会挺过去,但,请你别那么伤心好吗?人家以为失恋的是你呢,那让我很没面子的。”
“妈妈,我40岁生日那天,突然好想看看你生我时腹部留下的疤痕。”
“妈妈,哭出声音来好吗,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女儿面前哭出来好吗?我早已长大,请不要独自悲伤。”
有一首英国歌曲,歌词缠绵之至:直至河水逆流而上,直至年轻人不再梦想,直至该时我爱慕你,你是我存活的理由,我所拥有都愿奉献,希望你亦爱我,直至……
任何事情,过时都没有意义。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在最及时的时候,把要表达的爱说出口。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命中每一天,及时致意的一句话,胜过日后对着空气万语千言。
下面是我的故事:
小时候听说,人有不吐不可的心事时,可以去找棵大树,在树上挖个洞,对着洞痛痛快快地说,说完再用泥土把洞给封起来。那时我父母都过于严厉,我很少有胆量与他们交流,于是我把所有的秘密与心事都交给我在路上捡的一块石头,每天,我都要对着石头哇啦哇啦说上一通,然后再把石头抛到很远的地方,表示我再也不必为这些心事烦恼了。
上大学后我和妈妈的关系开始拉近,我们会互相写信,文字缩短了母女间的距离。虽然我的学校和我的家在同一座城市,但每隔几天,我就会收到妈妈的信。而我,也把平日里难以开口的肉麻话写在信里,寄到妈妈单位,并很郑重地写下,女儿敬上。
只有在信里,我称呼她为您,而在家,我一向对父母你来你去,这辈子都没有用过您字。
记得从我上大学第一天起,妈妈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自身条件不好,你不漂亮也不聪明,还傻里傻气的,如果有合适的恋爱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免得将来嫁不出去。
妈妈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之深,她自己都难以估量。总之,从18岁开始我就产生一种恐惧感,我觉得自己很差劲,时时刻刻都在担心,我没有人要。这个念头像噩梦一般纠缠着我,除高考之外,我终于知道,人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关口,那就是一定要找个男朋友。
幸运的是,大一那年我就顺利地找到了“买主”,总算舒了一口长气。但大三时我们产生了分歧,吵得很凶。9月9日我生日那天,打开宿舍门,发现门下有一封塞进来的信,是妈妈写的。她说:媛媛,知道你和男友闹别扭了,担心你生日没有人陪,你会不开心,我买了个小蛋糕给你,放在隔壁宿舍,妈妈、爸爸和妹妹一起祝你生日快乐!
我捧着那封信,扑倒在床上,泪如雨下。
妈妈写的最后一封信,是在她病重后,正值我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妈妈为我的事焦虑不已。有一天我回到家,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封信,笔迹歪歪扭扭,显然她是很勉强、很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她嘱咐我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提醒我多喝水,记得早睡,再有,找工作不要急,慢慢来。
写完那封信,妈妈就住进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在她去世的前一天,爸爸让我给她捎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我从学校赶往医院,骑车骑得太累了,路过麦当劳,犹豫了一下,实在懒得下车去买,就这样骑过去了。
当我来到医院时,发现挤满了一屋子人,妈妈已经陷入昏迷,大夫说,你们唤醒她,说最后几句话吧。后来妈妈终于费力地睁开眼睛,我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我记得我只看着她说了一句话:妈妈,都好了,咱们都好了。
妈妈冲我点点头,笑了。
因为,我的妈妈,从小对我说的家训就是:永远不说丧气话、不吉利的话。她告诉我,人都有个心理暗示,如果你每天哀叹,你的人生就会真的越来越颓废。她不许我说死、愁、倒霉、病,甚至有一次我开玩笑说坐在扶手椅上就像坐轮椅,都被妈妈严厉地喝住。
于是,在妈妈即将永远离开我们之际,我唯一能想到要对她说的话就是,妈妈你好了,我们全家都好了。
如果天使能够下凡帮我捎个口信的话,我想,百忙中我对妈妈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很好,很快乐,很开心,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