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中的“第三世界”_中国金牌论文

中国体育中的“第三世界”_中国金牌论文

中国体坛的“第三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体坛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是在更快、更远、更高的奥林匹克旗帜下竞技,但由于不同专业改革步伐的不一致,中国体坛已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

体坛大款知多少

中国足球改革刚刚迈出几步,运动员的身价就高了起来。足坛的尖子球员成了体育界的大款,一般球员的收入也相当可观。据悉,甲A各队1995年的平均年薪超过了15万元,1996年各队球员的年薪都有程度不同的增加,增幅少则30%,多则100%。再加上住房因素,使中国球员成了体坛新贵。

在体坛大款部落里,除了足球运动员,还有许多世界级比赛金牌得主。早在4年以前,我国的17位冠军挂着金牌从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载誉归来以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重奖风,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企业捐资,冠军所得奖金低则几十万元,高则百余万元。1996年,在26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能够得到大约100万元的奖励。

足球运动员的收入和奥运冠军的奖金大都取之于国内,也有一些运动员是参加世界单项体育比赛,从国外获得可观的奖励,其中,首推围棋国手马晓春。“东洋证券杯”冠军奖1亿韩币(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富士通杯”冠军奖100万元人民币左右。1995年,马晓春两次获世界冠军,赚的是外国人的钱,50%分别上交给围棋协会和体育总会。经马晓春自己认定,他在1995年的收入大约在120多万元。

运动场上的“第三世界”

体坛大款虽然跃入中国的高收入阶层,但在庞大的专业运动员队伍中毕竟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运动员还处于“第三世界”。

先看个人。马晓春的年收入超过了100万,这是事实,可是,中国围棋界如马晓春者又有几人呢?我国职业棋手目前在册的是260名,职业棋手以下棋收入为生,一是奖金,有力得奖者微乎其微;二是对局费,一盘从200元至800元不等,幅度不低,但局数有限;三是下指导棋,每局只有100元。从1995年开始,职业棋手参加比赛的费用全部自理,一般棋手靠下棋养家活口,实在是力不从心。聂卫平听说武汉的一位七段选手改行去开出租车,不无痛心地感叹道,假如有一天,九段棋手也改行去开出租车,那无疑是中国围棋的大悲剧。

我国运动员的收入由体育津贴和成绩津贴两部分组成,体育津贴分5个档次,低档175元,高档305元;成绩津贴全国冠军280元,亚运会冠军400元,奥运会冠军700元。能拿到这三项成绩津贴的运动员很少,大部分人的月薪收入只能长期在300至500元之间徘徊。

再说集体。中国女足在26届奥运会争得银牌,令国人刮目相看,有谁晓得女足姑娘的辛酸呢?我国9个女足重点地区没拿到“上面”下拨的一分钱,运动员每月的全部收入加在一起只有几百元,一些球队被迫解散,30多支球队砍得只剩下10支,运动员纷纷忍痛改行。包括国家队在内,中国女足为钱所困步履维艰。

为中国赢得殊誉的国家跳水队同样是囊中羞涩,困窘不堪。从1989年开始,国家跳水队每年举办一期集训班,第一期培养出了伏明霞、孙淑伟等一批饮誉世界的跳水名将。今年初,原定在南宁开课的全国跳水运动员集训班所需经费近30万元,国家体委拨款8万,广西体委减免8万,尚有1/3没有着落,集训班不得不暂告搁浅。

最尴尬的莫过于中国举重队了。在第67届世界男子举重锦标赛前夕,中国队领队王健伟和主场教练杨汉雄破天荒地许诺:总成绩金牌奖5万,单项金牌奖2万。他们不是空口说大话,更无意哄骗运动员,根据知己知彼的分析,估计男队最多能拿两枚单项金牌,现有四五万家底,足够了。没料到,运动员在比赛中超常发挥,夺得两枚总成绩金牌和三枚单项金牌,按赛前许诺的奖励标准计算,须16万元奖金。王领队与杨教头欣喜之余,大大地犯难了,到哪儿去弄这笔钱?军中无戏言,许诺必须兑现,他们多方求援,极力争取,从广东维康公司获得5万元资助,从国家体委训练局借得14.5万,向获奖运动员如数兑现了奖金。可是,承诺给教练、队医及工作人员以相当于运动员奖金30%的奖励,再也无法兑现,再者,14.5万的借款又怎么偿还呢?

此外,乒乓、射击、游泳、田径、女垒、体操等队,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边在国际大赛中频频夺冠,一边在入不敷出地艰难度日。

两极分化的正负效应

运动员在收入上的两级分化,在体坛内外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从好的方面看,政府重奖运动员,带动了全社会对体育事业关心、支持和投入,激活了运动员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的竞争意识,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献身于祖国的体育事业,提高了中国体育运动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动了我国的体育事业繁荣兴旺蓬勃发展,如此可喜的局面,在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有目共睹。

从不好的方面看,部分运动员的高收入确实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冠军,每人获得百万元的奖励,在普通公民看来,两辈子不吃不喝也积累不到这么大笔财富。不过,他们打心眼里服气。但是,有的冠军心态仍然不平衡,跟国内的足球甲A球员比,他们觉得自己吃亏了,奋斗数年为国家争得一块金牌,才拿百万元,而某些球员只在国内踢来踢去一年就能踢来上百万,这公平吗?

不公平!甲A球队内部心理不平衡者也大有人在。某队明星球员比其他队员平均月薪高出近3倍,队员们愤愤不平,有人私下发泄不满说,比赛让他一个人去踢好了。有的队员因嫌月薪低,消极踢球。

体坛一部分人的高收入,引起了另一部分人的攀比,这种负面影响还只是表面的,收入问题诱发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光靠“矮子里面选将军”是选不出国手和世界冠军的。美国人独霸篮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雄厚的群众基础,在美国,约有22000个高中篮球队,几万个地方业余篮球队,几十个半职业篮球队和27支职业篮球队,在100万名篮球选手中选拔300人参加职业篮球赛,NBA水平之高可想而知。在我国,体育界近两年的金牌意识很强,不惜重金奖励优秀运动员,这是好事,但另一面则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夺牌无望的队和选手受到冷落。二是部分省地市专业队名存实亡,专业运动员长期赋闲。三是群众性的赛事活动尚未形成“气候”。这三个基础不扎实,所谓金牌意识不过是一种“近视”罢了。道理不用细说。在重奖的同时加大对普及性体育运动的投入,才是振兴中国体育的长远之计。

同时,有的运动员金牌一到手,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有的干脆告别体坛另觅高枝。运动员需要强烈的竞争意识,更需要持之以恒永不衰竭的敬业精神。

没有金钱,体育活动无法开展,出不了成绩,更出不了人才,但有了足够的金钱,并不一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运动员。有些球员享受高薪,却不思进取,训练期间,白天谈生意,晚上码“长城”,甚至嫖娼宿妓,吃喝嫖赌样样来。中国足协派出调查小组深入甲A各队一个星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甲A大部分球队训练量偏小,有些队一周只训练9个小时,平均每天仅1.5个小时。中国足协的一位负责人对此发表看法说,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取得质的飞跃。中国男足从社会索取了高额酬报,却没有拿出高水平回报社会,究其原因,是部分球员的职业道德出了毛病,他们只重金钱不重道德,钱越多越踢不好球。体育比赛,物质奖励的作用不可低估,对运动员加强道德情操的训练同样不可忽视。

走向市场乃必由之路

中国体育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运动”,路越走越窄,贫穷困扰下的“竞技状态”很难发挥出最佳水平。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国家体委选中足球作为中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希望通过职业化的实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体育事业的新路子。尽管男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社会上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尽管男足的改革在体育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男足的改革是成功的。

十几年来,中国的男足让国人感到悲哀。置之死地而后生,男足在走到绝境之时,充当中国体育改革的先锋,竟然因祸得福,杀出一条充满希望的生路。高薪也好,重奖也罢,这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社会和企业乐意在足球上投入。于是,中国的足球起死回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开始红火起来。这不仅是足球运动员及足球爱好者渴望已久的喜事,也是中国的体育官员们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好事。

第26届奥运会结束以后,中国女足捧着银牌归来。于是,有人提出“女足的精神+男足的改革”的振兴足球之路,这何尝不是振兴中国体育之路呢?

所谓“男足的改革”,具体地说就是把体育运动推向市场。男足的实践证明,走向市场是发展中国体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上大出风头,这与政府和社会施以丰厚的物质奖励是分不开的。至于分配方式不尽合理,部分球员收入超高等问题,随着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都会逐步得到解决。走向市场,运动员的收入无可避免地要出现两极分化,如果这种分化有益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就不应该限制只能适当地加以调整。

据悉,作为“国球”决策机构的中国乒协正在酝酿创办全国俱乐部乒乓球赛,并吁请国内热心支持乓球运动的企业家“认购”包括邓亚萍在内的国手。国家体委也决定,为全面改变我国球类运动的被动状况,大幅度提高竞技水平,将在近几年内,全面推行球类比赛职业化。

我们期待着,中国体育由此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标签:;  ;  ;  

中国体育中的“第三世界”_中国金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