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人才质量影响着竞争力的高低,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下,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并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核心素养体现着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核心素养培养,提出几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层面的道德内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核心素养培养,革新课堂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1.借助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高中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融合,设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函数图象,在课前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动态的演示方式,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描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关键点。通过描点和连线总结点的位置特征,结合图象特点深入分析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借助多媒体在同一坐标内展示二次函数图象,让学生了解抛物线的概念,掌握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等概念。借助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完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知识来说,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更加地复杂、抽象,学生课堂学习存在更大的困难。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课堂知识学习。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是重要的课堂辅助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动态化,丰富学生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前做好课前设计,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通过动态化的方式,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指数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函数图象和底数之间的规律,借助图象观察掌握指数函数图象特征,将底数a>1和0<a<1的两个指数函数绘制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将其进行对折,帮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图像和底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动态化的展示,使得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规律。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抽象知识的简化、处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和改善课堂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1.结合基础知识,明确探究关键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通过不断地演化、沟通和深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开展更加深刻的学习活动。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课堂教学中,等差数列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教学的关键内容,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困难度比较高,主要是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借助相应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展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组数列,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学生的观察让学生总结数列之间的共同点,通过小组交流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总结数学概念知识,把握数学规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设计有效课堂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关键内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构建。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椭圆概念和性质,教师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教师结合圆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和椭圆进行对比和分析,寻找圆和椭圆之间的外在差异,引入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向学生展示椭圆的图象,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椭圆比较圆,可以无限接近于圆,而有些椭圆则比较扁,在这样的现象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因素影响?”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让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准确把握影响椭圆的因素。高中数学课堂活动中,借助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结合趣味性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趣味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我国上海的东方明珠,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果只有测角仪和皮尺两个工具,你是否可以测量出东方明珠的高度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内容,通过思考得出下列结论:先测量出观察东方明珠的角度,再测量出地面和东方明珠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三角函数可以得出东方明珠的高度。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引导,将求解距离问题转化成三角函数问题,引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解决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加强学生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作为直接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课堂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后作业设计,打破传统练习模式,借助习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总结数学知识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典型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究,从典型习题解答中总结解题方式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将数学题目进行创新和变式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题型特点,开展有效的习题训练。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类型、解题方式和解题思路,掌握题目中的规律,掌握习题解决方式。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现状,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芳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9,(15),56-57。
[2]陈芳 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9,(18),80。
[3]刘世勤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31。
论文作者:莫文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素养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