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论文_陈艳,温丽婷

陈 艳 温丽婷通讯作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在手术室中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其效果展开观察。方法:将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施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在施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63-02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医疗事业越来越关注。医疗诊治在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其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在医疗诊治工作中,护理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医疗事业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因此我院针对卫生事业的响应号召也对本院护理工作进行了严格整改。通过不断的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特别是在手术科室,其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一定要采用优质护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不仅使患者能够在手术的全过程中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普遍提高,也使得手术室的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全面的发挥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43)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大的为45岁,年龄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39.56±2.63)岁。对照组(n=43)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的为46岁,年龄最小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8.62±2.98)岁。该组86例患者中,需要实施手术的原因有阑尾炎23例,骨折24例,胃切除25例,外伤14例。两组患者之间,不论是在年龄、性别还是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病因都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该组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2.1术前

患者接受手术的前一天,护士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况,尤其是病情。掌握患者的相关资料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施以正确的心理疏导,保证患者能够有相对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2]。

1.2.2.2术中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方案。

1.2.2.3术后

手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的追踪,避免术后恢复阶段出现感染的情况。同时还应该与患者的家属及时的沟通,告知手术的情况,安抚患者家属。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据统计,与43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患者相比,43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细偏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患者对医院评价的满意度是医院服务质量与效果的基础指标,其也是医疗事业在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断满足患者需求以及完善自身服务质量的有效依据。对于手术的患者而言,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可以真实的了解手术室的服务质量以及手术质量等问题,这是最直观且公正的评价方法[3]。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手术室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科室,因此对于手术室进行评价后,其自身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能够将手术室创建的更加完善,由此可见患者对护理制度的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

3.1优化质量管理机制

手术治疗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所以其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会更加的严格,这样一来,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护理质量的管理机制,通过相关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来完善和优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整个管理机制建立后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对整个管理监控流程的学习,一旦在护理工作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上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4]。在护理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在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做好,熟悉的掌握护理技巧。

3.2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手术治疗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对相关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应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充分地培养护理人员[5]。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度。由于手术的过程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并且护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应该按着一定的层次进行。同时逐渐的向手术室工作的护理核心深入,从而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其护理专业性的提升。通过对本项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到由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P<0.05)。

3.3提升服务意识

在护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其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不仅是因为对治疗效果的担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术的安全性,正因为这些原因,患者的心理状态会较为复杂,并且很容易出现波动,正因为这样,护理人员就应该发挥其作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的信心。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就是保证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主动服务的意识,从传统工作过程中的“命令我去做”到现在的“我主动去做”,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是护理实施时,不会出现等到出现问题患者主动提出后,才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就增加了问题解决的时间,而且还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对以后的治疗产生影响。所以提升护理人员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意识是现阶段较为重要的工作。

3.4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断提高手术室内护士的满意度,可以有效的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这样能够不断的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有效管理。适当的组织培训课程,不断的加强护士的专业性质,培训后也要进行考核工作。医院也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对护士们给予一些福利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护士也要给予关心,对护士的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的条件环境等都要给予关怀。当护士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时候,领导以及患者医生就要对护士的工作给予肯定,这样就能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与形象,护士自身也会以此为自豪[6]。在手术室内不断的实施优质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护士的满意度。在手术室其工作必须遵循有效的建立机制、不断改善模式等工作原则。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优质护理工作要全面的深入改革,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上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综合能力,也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更上一层。这样真正的实现了手术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手术医生对手术环境的满意以及手术护士对优质护理的满意[7]。因此不断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是现阶段重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邱红,张金凤,刘兰莲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67-1369.

[2] 丁玉辉,罗宇,朱翠容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92-1694.

[3] 杨志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6):96-97.

[4] 程志,回玉杰.自选互动卡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4):47-48.

[5] 王辉,吴爵.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19-1921.

[6] 王聪,原丽萍,谢健等.手术访视与支持评估表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53-855.

[7] 邓晨晖,徐力维.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0):1386-1388

通讯作者:

温丽婷 1973年12月19日出生,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及管理

论文作者:陈艳,温丽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  ;  ;  ;  ;  ;  ;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论文_陈艳,温丽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