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商场建设研究_图书馆论文

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商场建设研究_图书馆论文

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图书馆MALL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文化论文,图书馆论文,MALL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在网络信息与知识经济相互促进、文化休闲与生活消费相互交融的时代,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以新馆建设(或扩建)为契机,重新考虑如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而一名普通的社会人,在教育学习、工作生活之外,也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自由免费、积极健康的文化服务环境,以提高生活质量。“Born to Read,Read to Bond(培养天生读书种,读书促进天伦乐)”[1],这是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国口号。可见,只有文化才是生活的本质,特别是通过阅读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定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并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2]。随着MALL时代的来临,图书馆MALL将引领人们去体验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福利。让每位公民在自然状态下平等地享受文化,在阅读中体味文化,在生活消费中体验文化消费。

2 MALL文化与图书馆MALL的内涵

2.1 MALL文化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了现代意义的购物娱乐中心——Shopping Mall(以下简称为“MALL”)。MALL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产物,它带有科技与文化的含量和特色。MALL是一种集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的郊区购物中心或综合体[3]。MALL的建筑构造和组织管理模式体现了“让消费者在购物场所尽可能停留较长时间”的促销思想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它吸引顾客的关键在于舒适环境、足够多的商品和消费的方式。所以,MALL成就了美国“一站式”的购物休闲文化,并催生了庞大的休闲群体,MALL文化成为美国的一大文化特色。到20世纪80年代,MALL已风靡欧洲、北美、澳洲、东南亚,90年代我国也出现类似的商业综合体。

近20年来,国内各地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有赶超国外Shopping Mall的趋势,有人称之为“造MALL运动”。其中也产生了文化MALL,这是以图书经营为主,餐饮、数码、文具、旅游、百货、娱乐、收藏等相关文化业态为辅,让读者体验“一站式文化消费”的大型零售卖场[4]。此种MALL通常以书城形式存在,促动了以MALL方式进行整合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我国的MALL文化包括了商业MALL文化和文化产业MALL两种形式。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批新的文化中心(文化综合体)出现,图书馆被设在其中,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得以彰显。

2.2 图书馆MALL的内涵

MALL的出现和发展给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带来机遇。在欧美、澳洲、东南亚的一些发达国家,许多公共图书馆把中心馆或社区馆建在Shopping Mall里面,从而形成了MALL图书馆,即购物中心里的图书馆。这为来MALL里购物、休闲的各类人群提供多方面的休闲阅读、图书借还、展览讲座、文化教育和其他信息服务,人们购物与光顾图书馆两不误。图书馆作为“MALL文化”的组成部分,从MALL的综合管理、建筑维修、保安保洁、促销活动等集约化服务中受益[5]。图书馆通过文化服务,为MALL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商业氛围,完善和提升了MALL的功能。同时,图书馆也拓展了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和均等性。因为读者只有像购物那样自由,尽可能免费地进行文化消费,才体现出文化的福利性。也就是说图书馆MALL能以良好服务形象面对读者(消费者),给人们文化消费体验,以自身的“可读性”使读者尽可能地停留较长时间,通过“MALL文化”给读者文化福利最大化。

随着城市(包括郊区)商业中心与城市文化的发展,MALL文化也正在发生衍变,MALL图书馆发展为图书馆MALL,图书馆文化MALL也将成为一种MALL文化。现代公共图书馆需要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区)、文化综合体这样的社会资源,这里是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适合图书馆推广综合性、人文性以及自由休闲的文化服务。所以,笔者认为,图书馆MALL是一种文化服务综合体,是指图书馆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在城市(包括郊区)商业购物中心、文化中心建立馆舍并利用其资源,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知识载体、文化知识内容、文化共享空间,开展多样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福利化。

3 图书馆MALL建设的构思

3.1 图书馆MALL的宏观发展

3.1.1 加强对图书馆MALL的理论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出现“Shopping Mall”这一概念以来,涉及MALL的理论研究中关于图书馆MALL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少。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介绍了欧美国家一些大型MALL里图书馆的设置与服务情况[6],对图书馆MALL的内涵、特点给予了阐述,初步提出了MALL图书馆的建设要点[7]。最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孙建军教授构思了图书馆文化MALL建设的路径[8]。总的来说,国内图书馆界对MALL图书馆的关注度还不够。随着城市商业MALL和文化MALL的快速发展,我们应重视对国外MALL图书馆成功案例的分析,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各种MALL的发展情况,构思、设计符合大众需求的图书馆文化MALL,以拓展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范围、内容和对象,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文化服务水平。

3.1.2 图书馆MALL的发展模式

在借鉴国外购物娱乐中心图书馆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国内图书馆MALL的建设可以有寄托式的图书馆MALL和自主式的图书馆MALL两种模式。寄托式的图书馆MALL,即图书馆以商业租赁者身份入驻商业MALL(图书馆没有独立馆舍),或以文化服务者的身份作为文化MALL的成员(图书馆虽有独立馆舍,但未起到主体作用),开展文化服务。这种模式将是目前和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图书馆文化MALL存在的主要形式。公共图书馆在MALL的建筑群里设立分馆,作为MALL的一部分,提供文化消费。所以,笔者把此种模式归结为图书馆(文化)MALL的初级模式——MALL图书馆。

自主式的图书馆MALL并不是图书馆独立于商业MALL和文化MALL之外,而是指在各种MALL的群落里,图书馆拥有自身的主体建筑(与其他建筑物融为一体),集图书借阅、文化产品经营,学习培训、展览讲座、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体育保健、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起到主体作用。在MALL的群落里,读者(顾客)从图书馆出来走进商店,或顾客(读者)从商场转入图书馆,相互之间毫不冲突,而是相得益彰。这是图书馆主动打造和经营的MALL,既适合公共图书馆,也适用于高校图书馆,这是图书馆文化MALL的高级模式——图书馆MALL。

3.2 营造文化MALL里的图书馆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而有较快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中心、文化(产业)MALL的建设如火如荼。文化MALL成为城市整合文化资源、构筑文化新平台的创举,是城市文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板块。在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各地兴建的文化MALL中,图书馆与多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聚集在一起,成为人们文化休闲聚会的新场所。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广东佛山“文化MALL”,就是一个以市级文化设施为主导,包含文化、创意、商业、休闲、旅游等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具体包括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档案馆、艺术馆、书城,以及与以上项目相配套的会展、影视、文化产品交易等[9]。笔者所在城市正在开工建设的常州文化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以及附属服务中心等六栋文化场馆连为一体,并在文化设施与商业用途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国内类似的在建与将建的文化MALL还很多,这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图书馆借助文化中心的宏大景观和多元服务来塑造高品质的逗留空间,以“书”文化为主题营造休闲阅读空间。在传统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开发文化信息产品,以自己的文化服务定位来创造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体现图书馆的特色文化服务。比如,把文化产业及创意经济商品作为展示和营销的内容,以具有本地特色、本馆特色的文化创意商品吸引来MALL的各类人群,在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同时传播地域文化。台湾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就通过开发本馆馆藏,先后制作了三个系列的“创意商品”,深受来馆读者的喜爱[10]。如果一个图书馆的创意文化品能成为游人或市民争相购买收藏的纪念品,那么这个图书馆的知名度、美誉度就不言而喻了。

3.3 打造商业MALL里的图书馆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商业街区、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项目与日俱增,建筑规模一个比一个大。虽然开发商们较多地模仿国外的MALL,引进休闲娱乐品牌店,但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Shopping Mall无多大差异,缺少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像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MALL,大多在其中建有图书馆或从事图书文化品销售,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MALL中的图书馆设置比例最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美国华盛顿州温哥华市的Westfield(原名:温哥华购物中心)里面的图书馆建于1983年,面积为7 215平方英尺,馆藏包括图书期刊、音像资料、小说类的DVD、大型印刷书籍、漫画书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共访问的计算机终端可提供上网、数据库检索和文字处理等。2011年该馆借阅量为309 047册次,接待入馆读者328 940人次,举办各类活动354次、有13 223人参加,接待各类咨询18 924个[11]。通常国外购物中心图书馆是作为城市中心馆的分馆(社区图书馆),这类社区图书馆接待的顾客(读者)流量最大、业务最为繁忙[12]。

目前国内MALL中的社区图书馆还处于零状态,各地图书馆可以在MALL中设立图书馆分馆。依托MALL的建筑空间资源与其他资源,把商场图书馆打造成新型的城市社区(学区)图书馆。MALL图书馆为购物之余入馆的各类读者提供图书借还、电子文献阅览、免费网上冲浪、影视音乐欣赏等常规服务,能够开展讲座、展览、专业培训等活动;能够开设研究小间,为学术交流、朋友聚会、商务洽谈等提供方便;能够利用其所处商业中心的优势,设立优雅的共享空间,为那些陪家人来MALL而又不去购物的各类人群提供兴趣乐园、作业吧、娱乐休闲等。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商务咨询、推送政府惠民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等。

3.4 规划建设图书馆的文化MALL

以上论述的MALL图书馆是完全依赖于社会资源的图书馆文化MALL,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图书馆要展示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必须打造以自身为主体的文化MALL,这将是图书馆MALL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图书馆MALL文化发展的必然。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际,图书馆界应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图书馆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内在联系。“公共图书馆似乎就该是雅静读书之地,万不可沾上商业气息。如果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商业中心混在一起,那就难免少不了‘大煞风景’、‘沾上铜臭味’的指责。”[13]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时期,我们一定要抛弃这些陈旧的观念。事实上,文化与商业并不必截然分开,两者完全能有效结合,更能相互促进。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职能部门和图书馆,应从文化发展战略角度来思考和规划图书馆MALL,建设以城市图书馆为主体的文化综合体。通过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图书馆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创新,把图书馆MALL打造为知识的学堂、道德的讲堂、精神的殿堂、购物的天堂、市民的信息之窗、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促动其他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共同普及文化服务。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同样离不开图书馆的文化MALL建设。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14]。大学图书馆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应充分发挥它们的文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目前政府也提倡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其优雅的环境、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施是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优势资源。所以,大学也应重视图书馆文化MALL的建设。图书馆在服务教学科研的同时,宣传和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各项服务中体现大学文化精神,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例如,一些名校的图书馆可以把体现本校精神的文化创意商品集中起来,向各类人群展示、销售;把反映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馆藏特色文献向校内外读者开放。

3.5 依靠政府与社会力量建设图书馆MALL

由于图书馆是学习知识、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好地方,所以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馆址的选择和每年的资金都会倾斜。在笔者看来,有了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广大民众才能平等地享受文化的福利。当前,我国图书馆MALL的建设可由政府出资或通过税费减免的方式,支付商业MALL的租赁费用,在Shopping Mall中为图书馆取得一定的建筑空间使用权,开办商业中心里的社区图书馆。也可以采取政府与商业机构合作的模式,商业机构免费提供场地和人员,政府购置文献资源和计算机等网络设施,像一些城市的楼盘文化图书馆那样进行管理,提供文化服务。除此之外,城市中心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通过社会的捐赠,与MALL的投资者合作,设立商业社区分馆。文化中心里的图书馆主动与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企业、个人联系,充分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开展惠民、便民文化服务。

4 结语

由于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文化职能部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导致各类图书馆所从事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福利化还不够。在全国上下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之际,图书馆需要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拓展自身的文化服务。在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图书馆能够在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设立图书馆,同时规划和发展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图书馆文化MALL,开展以“书”为载体的文化服务,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从而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娱乐休闲的阅读文化生活。

标签:;  ;  ;  ;  

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商场建设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