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顶及其他_文物论文

谈盂方鼎及其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及其他论文,谈盂方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北蕲春,由于1957年冬在当地毛家咀发现了西周木构建筑遗址,随后发掘出土不少器物〔1〕,久已受到考古学界的注意。1996 年距上述遗址仅600米处又发现青铜器窖藏,自然是值得重视的事。

据简报〔2〕,窖藏中有圆鼎1件、方鼎5件及铜斗1件。经仔细考察,我认为这些器物的制作不晚于商周之际,其中盂方鼎尤为重要,谨以拙见陈述如下。

盂方鼎2件,高24.2厘米,立耳深腹,平底柱足, 四隅有平直的扉棱。其纹饰为:口沿下有双尾一首的所谓“肥遗”纹带,以雷纹衬地,加有小涡纹。腹面平素,围以U字形的乳丁纹框。足上部饰牛首纹, 下有三道弦纹。

大家了解,腹面饰乳丁纹框,在方鼎上有久远的历史。郑州张寨前街等窖藏所出商代前期方鼎,就是这样的。乳丁纹框,加上口沿下“肥遗”纹带的方鼎,较早的可举出:

(一)姒康方鼎〔3〕:1975年陕西扶风白龙村商代晚期墓出土, 铭文为“姒康”。

(二)父辛方鼎〔4〕:1975年陕西眉县凤池村出土, 铭文为“父辛”,同出有直纹的无盖簋。

(三)妇方鼎〔5〕:铭文为“己、祖丁、 父癸”。

以上3件方鼎,形制、花纹都和盂方鼎酷似。 姒康方鼎和父辛方鼎腹部较深,妇方鼎则稍浅,按照方鼎腹部逐渐变浅的规律,可能偏晚一些,但从铭文格式和字体看,仍应是商末的。

较晚的类似方鼎有:

(四)王方鼎〔6〕:陕西岐山礼村出土, 铭文为“王作仲姬宝彝”,系周王室之器。

(五)作册大方鼎〔7〕: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共4器,铭文中有“武王、成王”。

(六)公大史方鼎〔8〕:1977~1978年湖北黄陂鲁台山30 号墓出土,共3器,铭文中有“公大史”。同出另有一较小的同型方鼎。

(七)“作宝彝”方鼎〔9〕:1974~1975年陕西宝鸡茹家庄1号墓出土,铭文为“作宝彝”3字。

这几件方鼎的共同特点是腹部变浅,后2件尤其显著, 使柱足看来殊觉细长。同时扉棱上部增加出戟,即向外探出的尖端,与商代的同型方鼎扉棱平直不同。王方鼎由“王”字形态看,系成康时物;作册大方鼎和公大史方鼎属康王时或略迟,“作宝彝”方鼎则晚至昭王,甚或穆王前期。

以上述同型器的演变作为标尺,不难看出盂方鼎更近于姒康、父辛二方鼎,最可能是商末的。

盂方鼎铭文共2行8字:

帝母日辛

“盂”为器主名,其字所从之“于”右有曲笔,是商末流行的写法。

”,意为享献。“文帝母日辛”,说明方鼎是向文帝母日辛奉祀所用之器。

“文帝母日辛”这一称号,非常值得注意。“母”字的写法和“女”字无别,商代甲骨金文习见。按商朝称先王配偶,常系以先王庙号,如“示壬爽妣庚”、“大乙爽妣丙”等〔10〕。“爽”也或作“母”,如“示壬母妣庚”、“大乙母妣丙”、“大甲母妣辛”、“祖丁母妣甲”〔11〕,格式与“文帝母日辛”甚为相似。

“文帝”以“帝”为称,自然不是一般贵族,而是商王之一。商王庙号为“文”者有文丁,见古本《纪年》〔12〕和《帝王世纪》〔13〕,在甲骨文中则作文武丁、文武或文武帝〔14〕。文武丁既可称文丁,文武帝也可简为文帝。

甲骨文中的“帝”多指上帝,人王称“帝”则有特定意义。这个问题,北京大学高明先生近年有详细讨论,阐明“自祖庚开始,把直系父辈先王称作帝”〔15〕。此与《礼记·曲礼下》“措之庙,立之主,曰帝”相合。由此推知,作方鼎的盂乃是文丁之子,帝乙的兄弟。

“日辛”为日名。日名在天干上加一“日”字,在甲骨文中罕见,我曾指出“只有1971年小屯西地出土胛骨有‘日丙’、‘日丁’,在商末至周初金文中却比较多”〔16〕。小屯西地胛骨是类似无名组卜辞的非王卜辞,约在廪辛、康丁时期,加“日”字的日名目前只能上溯至此。“文帝母日辛”没有称妣,也符合盂为文帝即文丁之子的推定〔17〕。

古本《纪年》有文丁十一年,而从近年的甲骨研究看,文丁、帝乙、帝辛(纣)可能都在位20年以上。文丁之子,到商亡时年龄当已较老。纣臣箕子,前人或以为纣的诸父,或以为纣的庶兄。梁玉绳《古今人表考》云:“考《商书》箕子呼微子为王子,则箕子非王子矣;微子称箕子为父师,则箕子为诸父矣。庶兄之解,殊非事实。”〔18〕箕子也是文丁的子辈,能生活到周初,盂的情况应该和他相若。

文丁的配偶日名是什么,迄无定论。商末黄组卜辞有“母癸”、“妣癸”,学者多认为文丁之配,但也有以为武乙之配的〔19〕,尚有待研究。方鼎所记日名为“辛”的,假如不是可列入周祭的文丁配偶,就是文丁的另一妃嫔。不管怎样,盂是商朝王子,帝乙、箕子的兄弟行,是可信的。

同盂方鼎一起发现的另外3件方鼎,器形都与盂方鼎相类, 是腹部较深、扉棱平直的,年代也应接近。

铭文为“”的2件,口沿下饰小鸟纹,腹面有乳丁纹框, 中间是勾连纹,柱足上部为兽面纹加小扉棱。以乳丁纹框与勾连纹结合的方鼎,有相当晚的,如穆王时的吕方鼎,但其腹甚浅,扉棱也设出戟,均与此不同。

这2件鼎的小鸟纹,尾下曲而分岐,在陈公柔、 张长寿先生《殷周青铜容器上鸟纹的断代研究》图谱中属于商周之际〔20〕。方鼎年代即可由此确定。

鼎铭一字,从“玉”“宠”声,而“宠”从“龙”声,此字当为“珑”的繁文。字中“龙”作双钩形,是一种艺术性的笔法。这样的现象曾见于甲骨文,如《殷虚书契前编》4,53,4;金文,如《商周金文录遗》426。特别突出龙形,自然是因为龙在古人心目中有神秘的意义。

还有1件鼎的铭文,同于蕲春毛家咀过去出的爵。 该字商代金文多见,“酉”形上笔划有不同写法,见《金文编》附录上591~593,今暂释为“酋”。

酋方鼎口沿下是鸟首夔纹,腹饰饕餮纹,旁衬有倒夔纹,足上有垂叶纹。吴晓松等先生已指出它类于陕西宝鸡竹园沟13号墓所出子方鼎。按子系商朝人物,见甲骨卜辞〔21〕,鼎铭子氏也是殷商族氏。竹园沟这件鼎的饕餮纹,角尖内卷,和酋方鼎还有些差别。更接近的,可举出妇婇方鼎、田方鼎〔22〕,饕餮纹、夔纹等都相一致,它们由铭文看都是商末的。

同出的圆鼎,立耳深腹,柱足。口沿下的饕餮纹带,是有成排“立羽”的。“立羽”的特点,是用曲线构成,这是殷墟期较早时段的特点,而商周之际的饕餮纹的“立羽”,就多作填实的小旗形了〔23〕。

最后1件铜斗,是挹取用器,铭文一字奇诡难识。字的下部兽形, 曲腰,尾端分岐,参以首、足的形状,近似甲骨文的“兕”字(如《殷虚文字甲编》2026)。

根据以上论述,蕲春新屋塆窖藏青铜器,就器物制作年代来说,不晚于商周之际,这是窖藏埋入时间的上限。考虑到器物年代彼此调谐一致,埋入年代距此大约不远。

湖北境内发现商代到周初的青铜器,已经有不少记录,但湖北东部这一带还较罕见。1975年,在蕲春以西的鄂城陈林寨出土1件爵, 腹饰夔纹,有“,父己”3字铭文,肯定是商代晚期的;1967年, 在同县碧石还征集到另1件类似的残爵,有“├┤,祖丙”三字〔24〕。 这次在蕲春出现窖藏,包括商王室人物的器物,更值得探究。

Some Remarks on Yu Square Ding-vessel

Li Xueqin

The seven bonze vessels from the storage found atXinwuwan,Qichun,Hubei in 1996 are all dated to the Sang-Zhou period.One of them,a square ding- vessel, is veryimportant in that itsinscription of eight charactersreveals the fact that it was a vessel used in the sacrificeto one of the Shang kings.It is quite rare for a vesselrelated to the royal family of the Shang to be found in Hubei.The author suggests further inquiry into the problem.

注释: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湖北蕲春毛家咀西周木构建筑》,《考古》1962年第1期。

〔2〕湖北黄冈市博物馆、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湖北蕲春达城新屋塆西周青铜器窖藏》,《文物》本期。

〔3〕《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一),五一,文物出版社1979 年。

〔4〕同上(三),一九○,文物出版社1980年。

〔5〕《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A72,科学出版社1963年。

〔6〕同〔3〕(一),一三七。

〔7〕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三),《考古学报》1956年第1期。

〔8〕黄陂县文化馆等《湖北黄陂鲁台山两周遗址与墓葬》, 图版贰:1;图六:1~3,《江汉考古》1982年第2期。

〔9〕卢连成、胡智生《宝鸡国墓地》图版一五六:2,文物出版社1988年。

〔10〕“爽”暂依于省吾先生释, 见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45~47页,中华书局1979年。

〔11〕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380页,中华书局1988年。

〔12〕《晋书·束皙传》及《史通·疑古》、《杂说》引,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第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3〕《御览》引,见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第73页,中华书局1964年。

〔14〕参看常玉芝《说文武帝》,《古文字研究》第4辑, 中华书局1980年。

〔15〕高明《商代卜辞中所见王与帝》,《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16〕李学勤《比较考古学随笔》第173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如将“文帝”与“母日辛”分读,不影响这一推论。

〔18〕《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第551页,中华书局1982年。

〔19〕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324~32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20〕陈公柔、张长寿《殷周青铜容器上鸟纹的断代研究》,鸟纹图谱162~164,《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21〕饶宗颐主编《甲骨文通检》第四册第103页, 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年。

〔22〕林巳奈夫《殷周青铜器综览》卷一,方鼎14、24, 东京,1984年。

〔23〕参看《商周青铜器纹饰》178~187,文物出版社1984年。

〔24〕鄂城县博物馆《湖北鄂城县沙窝公社出土青铜爵》,《考古》1982年第2期。

标签:;  ;  ;  ;  ;  

方顶及其他_文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