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论文

高校联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论文

高校联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学中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键词:高校 联合办学 问题 对策

高校联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雷世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及“211工程”的实施,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反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力争进入“211工程”,成为当前高校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高校联合办学空前活跃的局面。

1

当前我国高校联合办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层次也高低不一。但为使讨论的问题明晰深入,本文所谓高校联合办学主要指高校校际间的合并型联合办学。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平均规模偏小,学校与专业重复设置过多,投资效益不高等。要实现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质量上一个台阶,结构更加合理,效益有明显提高的发展目标,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和“小而全”的状况,逐步减少单科性院校,对校、院、系、学科或专业进行调整、联合、合并。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校要通过校际间的联合办学,挖掘现有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的潜力。

如果说高校在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办学过程中,走联合办学之路是自觉行为,那么高校为进入“211工程”,按“211工程”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则是联合办学的外部推动力。这种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很快产生了实际效应,如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南昌大学;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扬州工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水专等六校合并而成立扬州大学等等。实践表明,这种合并前的高校(下文称原院校)成为合并后的高校所属的一个学院或若干个系,或组成新大学下若干个学院的作法,改变了学校规模小、专业单调而重复、效益低的局面,收到了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扩大服务功能的理想效果。可以说,正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推动及联合办学的成功事例的启示和鼓励,高校联合办学在我国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学校以联合办学作为当前高校改革的“时尚”,在没有充分分析论证的条件下,就匆忙推出几所院校联合办学的方案或举措;一些新大学由于对联合办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不够,处理不当,导致运行困难,难以产生预期效果。凡此种种不正常、背离联合办学宗旨的作法和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2

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校的投入、学科专业结构、教职工队伍素质、仪器设备水平、管理效益成正比。就此而言,高校联合办学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因此,李岚清副总理强调联合办学“要分步骤,稳妥实施,不搞形式主义,要讲究实效”;对于联合办学,高校在思想上要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准备,在行动上要热烈又需慎重,积极更要有序,避免一哄而上,出现失误。

回顾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联合办学的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当前联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一些学校对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虽然对联合办学持肯定态度,但担心合并后“多了一个婆婆降了一级”,影响切身利益;害怕合并后“丧失”自己的“领地”,失掉原有的办学传统和局部利益等,因而对联合办学持观望态度,在行动上不够主动,甚至裹足不前。

(2)跨度不够。目前联合办学主要在部委院校和地方院校内部相互间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办学并不多见。这种新大学办学形式和科研布局、投资渠道、管理体制等较原院校基本上无变化,部门独立办学、条块分割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为联合而联合片面追求规模扩大。

(4)片面追求综合化。受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商共生等效应的驱动,不顾办学基础和条件及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不同类型学校特别是单科性院校实行合并,向“大而全”看齐,文、理、工、商等学科并上,长此消彼,平衡发展,甚至不惜放弃各院校原有办学传统与特色,造成新大学教学科研水平上不了台阶,整体办学实力得不到增强。

(5)行政干预过多。跨行业、跨部门院校合并成的新大学“婆婆成群”,各主管部门在强调各自利益的同时却缺乏必要的磋商,各自发号施令,管头管脚,致使新大学缺乏必要办学自主权,步履艰难;对于所属院校合并成的新大学,主管部门出于疏理矛盾、协调纠纷、排忧解难的考虑,有意无意加强对新大学行政干预,造成新大学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条件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办学积极性降低。

(6)领导体制多元化。新大学虽然建立了一套领导班子,但组成分校(院)的原院校仍保留各自的领导体制,行政管理上只对上层领导班子负责,相互间不发生直接关系,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致使新领导班子权力架空,决策意图得不到落实。结果是联合办学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另外,管理层次增加,机关人员增多,也降低了办学效率。

(7)不能突破现状创新局。新大学只是将原院校的学科专业毫无剔除的全部保留下来,或只是对相近相通的学科专业稍加调整组合在一起,而不是根据新的办学目标和发展重点,本着“关、停、并、转”原则,对原院校机构、学科、专业统一调配,合而为一,并利用联合办学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致使新大学的办学规格和层次得不到提高。

(8)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在有效的办学机制尚未建立、各种关系尚未理顺、各方利益得不到恰当兼顾的情况下,匆忙推出改革方案和举措,导致一些矛盾和冲突公开化并加剧,领导因此忙于应付具体事务工作,精力分散,无暇顾及其他,新大学的局面迟迟打不开;在资金不到位、师资准备不足、办学条件不具备,或没有进行充分合理论证的情况下,一些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项目就仓促上马,全面铺开,造成教学科研质量下降,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毫无疑问,如果不能正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高校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及合并后新大学运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高校联合办学势必不能走向深入,也难以产生预期效果。

3

联合办学是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高质量、高效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想选择。但联合,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观念、体制的变革,是吐故纳新的融合,应该收到1+1>2的成效。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联合办学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总结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联合办学的现状,我们提出消除联合办学中滞阻因素,确保联合办学卓有成效进行的几条措施和建议。

3.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高校参与联合办学的意识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专业结构单一、办学质量不高、服务功能不强、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变革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学模式与管理体制势在必行。要将联合办学作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来,并通过检查、评估、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督促落实,激发高校走联合办学之路发展壮大自我的积极性。通过“211工程”的实施,推动高校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在对原校、院、系、学科、专业进行合理调整、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新大学,发挥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的优势,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增强进入“211工程”的竞争力。

3.2 实行政策导向与政策倾斜,为联合办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联合办学可以大大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联合办学应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不仅仅是在“211工程”的实施推动下进行。联合办学不应局限于部门和地方所属院校,而应跨行业、跨部门广泛进行。但在实践中,由于许多部委院校和地方院校在各自的联合办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所属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掣肘,联合办学的深度、广度不够。在这种情形下,主管部门应根据《纲要》的要求,自觉树立全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和“肥水不外流”的偏见,允许并支持所属院校根据办学条件和发展需要,与不同类型院校实行联合;对于跨行业、跨部门的院校联合办学,主管部门在实行齐抓共管的同时,要加强磋商,消除分歧与误解,达成共识,引导新大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合并而成的新大学,主管部门应在经费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教育投入,从经费上保证新大学积极组建新学科专业,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规格和档次。

3.3 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为联合办学作好准备

联合办学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为不打破系统的稳定性,高校必须搞好内部改革,确定多样性或综合性大学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精减机构,扩大教学科研主体的办学自主权,通过理顺校、院、系之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实现治事用人相结合,职责权利相统一;对各院系进行合理调整,实现校内院、系、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等,这是校际合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与此同时,高校应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根据联合办学的宗旨和发展需要,广泛而慎重地选择合作的伙伴,并积极开展与对方实质性接洽工作,疏通关系,以便为联合办学顺利而卓有成效的开展作好准备。

3.4 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新大学必须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由新的一套班子集中对新大学的各项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管理。新班子的组建应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一步到位,其成员应具有领导能力、开拓意识、合作精神、大局观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或从原院校主要负责人中产生,或由主管部门重新任命,但决不能为了照顾情绪、面子,因人设岗,任意扩大新大学领导班子成员的数量;原院校各级各类办事机构要在合而为一的基础上,根据新大学的组成形式(或本分部制、或院系制等)和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减;其办事人员则应合理精减、分流。领导班子、办事机构及办事人员确定下来后,新大学应着手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新大学的运行迅速走上正轨。

3.5 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各项建设

新大学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创造条件,稳定发展,上质量、上水平,力争进入“211工程”。为此,要突破原院校的教学、科研布局和办学规模层次,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原院校、学科、专业、实验室统筹规划改造;同时,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兴建一批学科专业,并使其体现出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融汇、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实现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配套发展和优势互补,展示新大学办学优势和特色;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对师资队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鼓励教师内部流动,合理分流,优化组合,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教学科研高起点、高水平开展和提高办学效益需要出发,积极稳妥推进内部的各项改革和配套软硬件建设等。

收稿日期:1995-05-02

标签:;  ;  

高校联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