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分析
引言: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指病人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主要以阴道内微生物数量过多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基层医院的环境质量水平相比较于高层医院较差,环境空间中的微生物数量更多,对病人的威胁性更大。本文特此研究了该病的确诊手段、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以期为基层医护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1资料、方法
1.1病人基本资料
本文以任意抽选70名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已出院病人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病人有32名(45.71%),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37岁、22岁,平均(27.81±3.78)岁。产科病人有38名(54.28%),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37岁、20岁,平均(28.12±2.65)岁,最大、最小怀孕时间为42周、38周,平均(41.37±2.22)周。在所有的病例中,服用药物的有51名(72.85%),进行过手术的有19名(27.14%)。
1.2诊断方法
对病例资料中记录的症状、病因、感染类别、确诊手段进行整理归纳。经过病例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病人出现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为阴部卫生情况差(37名,52.85%)、不正确性活动(25名,21.42%),少数是由于手术后创口的消毒处理不到位导致的术后微生物感染(8名,11.42%)。在病情确诊阶段,首先,要观察研究病人的主要病理表现来确定属于局部还是全身性感染,这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身性微生物感染会导致病人身体各部位的体温高于正常值,而且常会伴有腹部的疼痛现象。局部性微生物感染的红、肿、热、痛现象一般均有明确的病理范围。随后,对病人进行抽血,检测病人血样中的微生物指标来确定主要的微生物种类,以此来明确感染的类别。除此之外,血样检测还可以帮助医师了解病人体内微生物感染的水平,帮助其制定治疗方案[1-2]。
1.3治疗方案
在治疗阶段,首先要明确微生物感染的源头。医师除了通过目测以及肢体接触来进行诊断以外,还要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来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源头确定以后,医师要采取合适的手段控制感染源的发展并予以清理。首先,如果病人的血样检测结果显示感染水平不高,而临床表现又比较差,则可以对病人使用抗生素来控制体内的微生物水平。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不能滥用抗生素,应优先使用相对应的窄谱抗生素,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以后即停止用药。当窄谱抗生素的药理效果不显著时,再考虑使用广谱抗生素。当病人的炎症反应极为严重以至于单纯的抗生素也无法取得很好的疗效时,可以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当病人为流脓性肿块或者感染部位较明确时,可以通过导流来实现病灶的移除。如果被微生物侵袭的组织已经糜烂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则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同时施加抗生素辅助治疗。
1.4考察指标
本研究考察病人的治疗情况,具体分为:痊愈,经过仪器扫描,病人的感染性病变组织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血液检测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症状减轻,经过仪器扫描,病人的感染性病变组织有所缩小,临床症状减轻,血液检测指标有所恢复;没有效果或病情加重,经过仪器扫描,病人的感染性病变组织没有变化或恶劣,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加重,血液检测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或更加恶化。
1.5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加工处理。
2分析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在接受正确的治疗措施干预之后,痊愈病人的有27名(38.57%),症状减轻的病人有38名(54.28%),没有效果或者病情加重的病人有5名(7.14%),成功治疗者65名(92.85%)。详细数据见下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情况 痊愈 症状减轻 没有效果或病情加重 成功治疗 人数(n/%) 27(38.57%) 38(54.28%) 5(7.14%) 65(92.85%) 3讨论分析
感染性疾病属于妇产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病人生殖部位的卫生条件差、不合理的性活动等均会引发该类疾病。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确诊手段主要为医师的目测观察以及肢体接触调查,以此来初步判断感染的部位。结合血液样本检查来分析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并对感染的水平有大致的了解。如果出现由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组织的病理性变化,则需要结合医疗检测设备进行全面诊断。
在治疗阶段,目前多会先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抑制微生物,但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如果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还可以结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变组织,则多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清理。在本文的研究病例中,数据分析发现痊愈病人的有27名(38.57%),症状减轻的病人有38名(54.28%),没有效果或者病情加重的病人有5名(7.14%),成功治疗者65名(92.85%),表明病人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后病情可以获得有效的缓解。
4结束语
本文以历史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了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确诊手段以及治疗方案,数据分析表明经过合理干预,病人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曾玲玲.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3):29-30+34.
[2]李敏.妇产科患者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7):13+29.
论文作者:杨淑玫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病人论文; 微生物论文; 抗生素论文; 病情论文; 症状论文; 妇产科论文; 治疗方案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12月论文;